这些沟通秘诀,助您成为职场高手
今天推荐的书籍是《非情绪沟通》作者艾莉森·格林是美国职场领域的沟通导师,有个 Blog 叫“经理对话录”,都是各种职场沟通问题。
2020年第124本书
本书中的建议非常实用,作者认为:在进行沟通时如果你能克制自己,不把沟通当作释放情绪的方式,而是就事论事地把问题谈清楚,那么沟通的效率和效果就会大幅提升。
职场沟通三个建议
1、不要指望能自动解决问题
在职场中一定会很多沟通问题,比如同事把他的工作让你帮助或完成、有些行为让你不舒服等等。
如果有人正在做一件让你困扰的事情,而你想让他停下来,唯一现实可行的方法是直接告诉他。因此,你得决定:自己是愿意以谈话的方式直接告诉他,还是想避免这种谈话,从而不得不继续忍受那些让你烦恼的行为?
通常这是你仅有的两种选择。
第二,绝大多数人都是讲道理的。
很多经理都想知道员工是否会对某项工作安排深感不满。直接说明事实所产生的效果远比你想象中的要好。但要注意沟通方式。
第三,你的表达方式非常关键。你的语调、组织语言的方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决定谈话的结果。
在对话中,你的语调应该听起来冷静、实事求是、可合作。想象自己在试图与同事合作解决一个与工作相关的问题,而过去两个晚上你并没有失眠,也没有刻意鼓足勇气来发起这场对话。轻松自如的语调是你的目标。
职场沟通的基本原则
书中提到这些沟通原则,你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的任何方面:
1.直接表达。不要期望别人能明白你的心思;当他们不明白你心思时,你又感到很苦闷。当你希望别人会做一些不同的事情时,你要通过“直接说出来”帮助自己。坦率,只要是出于你善良的本意,通常会在某处给你带来好运。
2.如果针对某件事情,你已经直接说过好几次而没有看到任何变化,那么就停止解决个别的实例(“你又做了X”)而谈论整体情况。
(“关于X给我带来的问题,我们已经讨论了很多次了,但这种情况继续在发生——我们该怎样以不同的方式解决,以保证取得实效呢?”)
3.对他人表现出善意。如果你以合作性的思路接近他人,而并非将对方视为你的对手,通常你都能获得更好的结果。
4.你可以承认别人对事情的看法与你不一样,尊重他们发表这一观点的权利,同时也清楚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5.优雅地接受别人的批评,即使你并不赞同对方的观点。即使你反复考虑而认定对方给你的反馈是毫无根据的,它也会帮助你了解到别人是怎么看待你的。
6.如果你努力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善良、体贴且坦率的人,在任何场合,你几乎可以畅所欲言。
很多时候,如果在你的脑海里,你很清楚在每段关系中你所追求的是什么,那么你就更有可能得到你想要的结果。
无论在工作中还是工作之外,直接说出来——以礼貌而直接的方式表达,将帮助你拥有更快乐、更心满意足且压力更小的生活。
怎样跟领导沟通?
与经理进行谈话仍会让人倍感压力。与经理之间不对等的气场会使你头脑混乱,并导致你的谈话所产生的效果与自己真正想要达到的相比更显得微乎其微,甚至使你确信你根本没有必要去找他谈话。
不要思考过度。思考过度将导致你承受更大的压力和焦虑感,并使你的大脑运转效率更低;你会总是纠结在某个问题上,或使用一些听起来很老旧且不明确的外交措辞。简单明了、开门见山地表达你的观点就好。
保持你的自我意识。你越是能以冷静的方式展开对话,越可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对相关的事情,你不能有感情色彩。这只是说,你不能让情感因素掌控了这场对话。比如说,在你的经理给你提出了一些批评性的反馈后,你陷入了对抗性或沮丧的情绪。
这样你便不太能真正地接纳他给出的指导性意见。相反,如果此时你能冷静地询问他更多的信息,并通过你自己的判断,与经理进行选择性的交流,那么效果会好得多。这样,你就不会随口说出“没人告诉我不要那么做”等对抗性话语,而会回应更具有建设性的话语,比如“用某某方法效果会更好吗”,或者“我觉得X的发生原因在于Y,那让我再以Z方法来试,看看是否能解决这个问题”。
像咨询顾问一样思考。可以试图以公司顾问的角度来看问题,哪怕在重要的事情上无法达成共识,他们完全可以略过大量戏剧性的情节,分道扬镳。
当你向经理提出问题时,你应从“什么是对组织最有益处的以及如何实现”的思路入手,而不应从“我想要X”的思路入手。
你要清楚地知道,你的经理可能掌握了不同的信息或者有不同于你的观点。在很多场合里,你的经理确实掌握了很多你不了解的信息,因此在确定与他交流的方式时,你应该事先在自己的脑海里演练一遍。
比如说,如果你非常关心经理将一个高利润项目转给你同事的原因,你可以这样开口,“我了解到,可能有一些我无法得知的原因促使您做出了这样的选择”,而不是“失去这个项目,我真的非常烦躁”。前一种方式将帮你建立更有优势的职场声誉,不会让你的经理处于防守状态。
在某些情况下,通过“短期的试验”而不是“永久的改变”将使你获得更好的结果。如果你的经理对你提出来的要求持反对意见,那么向经理建议开展一项短期的试验,而不是永久的改变,可能会是一个降低风险的好方法。
比如说,你想周四的时候在家办公,而你的经理并不认为这行得通,此时,你可以不要求他视这种安排为永久性的,可以这样说:“我们能否在接下来的三个周四尝试一下,看看效果怎么样?如果这种工作方式引起了一些问题,我不会持续下去。这样能检验出这种工作方式的效果。”这样,他同意的概率更大。这种交流方式可以用于各式各样的工作请求,从向经理申请更多的自主权,到建议员工会议以不同的组织形式展开,都可以尝试一下。
跟同事更好的沟通
当你需要与同事交流一些让双方不舒服的事情时,你要注意以下几点:
使用平时的语气,如同你过去解决某个工作问题时一样。“嘿,你刚发给我的电子表格,我打开时好像遇到麻烦了——你能来帮我找找原因吗?”就用类似的语气——而不是犹犹豫豫地说“打扰你真是太不好意思了”,因为这样你同事更有可能以相同的语气回复你。
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如果你正在做一些让同事很恼火的事情,就应该试图与同事展开对话。即使展开这样一场对话会有点尴尬,但相较于对那些让人抓狂的事情视而不见,一些转瞬即逝的尴尬更加可取,特别是如果你能轻易地改变自己的行为。
大多数情况下,在把事件升级至告知你的经理之前,你应该试着直接与你的同事谈谈。
只代表你自己。有时你知道其他人和你有相同的感受,以替群体发声的方式组织语言,也会导致你和对方关系的疏远。你要以自己的立场发表言论。
并不是每件事都需要当面说出来。与别人一起工作,这就意味着你要与他们的一些令你讨厌的习惯相处。当有些事情使你的工作很难推动,严重影响了你的职场生活质量,或是有不可预测的后果,你可以直接与同事交流。
然而,同事身上总会有某些令你讨厌的习惯。如果这种让人讨厌的行为影响力相对较小,或者有时候与之相处也行得通,那可以试着忍受一段时间。如果你实在无法忍受了,那就去与他直接对话。
你同事并不重点关注你们共同负责的项目
如果你的同事在你们双方负责的项目上有所懈怠,那你可能需要向经理反映一下这种情况。不过,在这之前,试着和你的同事直接交流。
当你和经理交流的时候,将交谈重点放在这种情况所造成的影响上。这并不是说你的同事有点懒,而是这种情况将如何影响到你所负责的工作。
如果你已经将同事的那部分工作完成了,你可以说:
◇“嘿,按我理解,我要完成X细节,你要完成Y细节,但上周我把X、Y细节都做好了,因为当时已经接近项目的最后期限而Y还没做好。
你能和我说说这是怎么回事吗?”
如果你同事的那部分工作还是没有完成,你可以说:
◇“我们无法推动X项目,直到你处理好了Y细节。你知道Y什么时候能完成吗?”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好几次了,你可以说:
◇“我一直无法推进项目中我所负责的那部分工作,因为我一直在等你所负责的那部分工作彻底完成。我知道你手头还有其他工作在推进,但我有点担心这个项目延迟所带来的影响。有没有什么我们可以做
的事情,以便我们确实可以在设定的最后期限之前完成这项工作?”
如果你想要更严肃地对待这件事,你可以说:
◇“我知道你挺忙的,但如果你所负责的那部分工作不完成,那么就必须由我单独完成它们,或者项目完成时间被推后。这种情况已经发生很多次了,我想我们需要改变现有的工作方式。如果你没时间去完成
你职责内的那部分工作内容,我们是不是可以去找简谈谈,对你所负担的这部分工作重新做出安排。”
当你试图集中精力工作,你同事却不停和你交谈
让一个极度爱讲闲话的同事减少闲聊时间,往往需要好几个步骤:
首先,向他解释,你不像他那么喜欢闲聊,然后继续强化,直到这个信息在他大脑里生根发芽。
步骤一:在适当的时候打断你同事的话题。比如说:
◇“实际上,某项工作我刚刚完成一半,因此我应该回去接着工作了。”
或者撒个善意的谎言,比如“我得准备好接听某个电话”,或者“现在不要说了,我有项工作,马上就到截止时间了”。
步骤二:如果你着急完成某项事情的意愿无法令他领悟你的意思,那你可以进一步提出更加宽泛的事情:
◇“我非常喜欢和你聊天,但在工作的时候,我很难和你聊得太多。通常,我需要快速地回去工作。”如果你真诚地喜欢你同事的陪伴,那你可以加上“有时候,我很想和你一起喝咖啡,可惜这个项目我必须保证质量。因此,工作时,我们无法聊得更尽兴”。
◇“我发现,我们每天一起聊天的时间太长,这已经妨碍我完成当天的工作了,因此我真的需要减少我们闲聊的时间了。”
当你的同事不断来找你聊天,且并不是唠叨社会性话题,而更多是关于工作的各种小困扰,你可以这么说:
◇“我发现,为了保持专注,我需要长时间地持续工作。我想,要确保你的问题得到解答,我们可以每周安排一两次会议来讨论,而现在则应该抓紧工作,以便能挤出会议的时间。”
步骤三:现在你已经让他知道你需要减少和他聊天的时间了。因此,当他再准备和你聊天的时候,你可以直接而坚定地说:
◇“抱歉,我得集中注意力。”
◇“我正在工作。”
◇“马上就是某项工作的最后期限了,我们晚点再说。”
100天行动读者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