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回首来时路,尽头是乡村

“现代人如果有什么迷惘,应该到农业文明中去找指南;如果有什么焦虑和不安,应该到农业文明中去找慰藉。这是因为农耕文明经过近万年发展,累积了丰富的文化和精神,是最成熟的文明形态。”

——刘长允《人类的智慧和生活》

作为一名“三农”工作者,刘长允新作《人类的智慧和生活》令人印象深刻。这是作者的十载心血之作。刘长允在书中表明了一个重要观点:农业和农村,永远是人类的生存之本,应不遗余力地保护好。

书中关于五个问题的思考,发人深思。

如何守住农耕文明?

只要记得住家在哪里,出发再远也能回来。

中华农耕文化博大精深,“天时、地利、人和”家喻户晓,“顺天时、量地利、应人和”成为行为准则。从中国独有的农事节气,到大道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态伦理;从各具特色的宅院村落,到令人叹为观止的农业景观;从充满乡土气息的节庆活动,到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从耕读传家、父慈子孝的祖传家训,到邻里守望、诚信重礼的乡风民俗……这些都是农耕文明的鲜明标签,承载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智慧和精神追求。

今天,为了守住传统农耕文明的精魂,我们要勇于探索创新,善于对传统农耕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要重表象、重形式;也要重本质、重内涵,遵循自然规律、社会需求规律和市场规律,把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让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新风采。

如何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人和大自然是密不可分的一体关系,是情深意浓的母子关系。

如何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刘长允看来,要之有三:一、向中国传统文化寻智慧。“我们之所以是我们,是因为我们有历史。”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成熟的、高度发达的、体系完备的农耕文明,工业文明从农业文明而来,农业文明是工业文明之母,加之人类在农业文明时代生活了近万年,在工业文明时代才三百年,人类身上的血液和基因还大都保留着农业文明的特征,工业文明如后生,遇到问题请教饱经沧桑的老者也是理所应然。二、尽量少改造自然,更不要征服自然。三、始终保持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神往。

“诗意和简朴应该成为我们生活的主流形式……提倡绿色和低碳生活,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始终把生活过得健康和快乐。”这是刘长允在书中的建议。

“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是生态文明的真谛。我们应该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大自然,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同筑生态文明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

如何处理好城乡关系?

城市之所以繁花如锦,是因为远处还有村舍里袅袅升起的炊烟;乡村之所以古朴可爱,是因为如诗如画的都市浪漫常在梦中。

村庄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细胞,在广袤中国大地上,历经几千年物质文化沉淀,形成了多姿多彩、形态各异的村庄群体。城市是在村庄的根基上成长起来的,相对于乡村而言,城市人口密集、物资密集、相处密集,有很强的商品和信息流通传播功能,有很强的文化贮存创造和传承功能。

我们如何让城市和乡村互促互进、共生共存呢?

刘长允在书中写到:“农业文明为城市的兴起和繁荣提供了条件,城市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人类发展的内容和空间,城乡和谐变奏是人类的福祉;实现城乡和谐,必须控制好城市和乡村所占的比例……”

能否处理好城乡关系,关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在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乡村的地位是值得深入思考的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人心所向、群众所盼。

如何看待乡村的价值?

人类无论到什么时候,只有脚踏在广袤无垠的土地上,眼看着千里翻滚的麦浪,耳听着鸟唱,鼻闻着花香,才会心旷神怡,才有幸福安康。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

农业关系国计民生。应该更多从安全角度,而不仅仅从GDP角度,去审视和评价农业。特别是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倘若粮食供给若像芯片一样被人卡住脖子,麻烦可就大了。

农村是战略后院。自秦以降,作为经济政治中心的城市,一次次被摧毁,但只要广大乡村在,城市就会重新复兴。西方古罗马、古希腊文明成为断代文明,主要是由“单一城市形态”文明造成的。中华文明成为有生命力、可持续的文明形态,得益于乡村和城市的相得益彰。

农民是重要力量。亿万农民对革命、建设、改革作出巨大贡献,每到重大时刻,也是我们的广大农民作出贡献的时刻。2008年金融危机,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先走出危机的国家,当年有2000多万农民工返乡,我们几乎“零成本”解决了农民工失业难题。“大疫止于乡野。”十多年前是这样,今天我们成功化解新冠肺炎疫情危机亦复如是。

如何理解我们的乡愁?

河里游泳、溪里捉鱼的景象仿佛就在昨天,捂着耳朵放鞭炮、穿上新衣去村校的画面好像还在身边。

人们心中经常思考一个问题:“乡愁,到底在哪里?”书中对农耕文明的论述,有古老的神话传说,有亲切的乡村故事,有浓浓的家国情怀,字里行间呈现着、寄托着浓郁的美丽“乡愁”。

村庄是人类生存的图腾,是人生的原点,是乡愁的源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家乡一草一木难割舍、一枝一叶总关情,剪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又上心头。从“大漠孤烟塞北”到“杏花春雨江南”,从“山水田园牧歌”到“金戈铁马阳关”,我们的祖先走南闯北,与家乡的根脉紧密相连。村庄在,家就在,幸福和希望就在,没有村庄的国家,是不完整的、是不尊重历史的、是不可持续发展的国家。

凝望乡土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新时代乡愁有了鲜活的元素、创新的载体、灵动的精神,一村一风采、一庄一传奇,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一个个美丽乡村正在成为我们的心灵净土、精神坐标和诗意家园。“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才能把根留住,我们一切向前走,就不会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直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会忘记走过的过去,不会忘记为什么出发。

作者:周洪新

图片来源:大国三农

监制:王澎

编辑:李鹏

(0)

相关推荐

  • 【阅读悦读丨散文】陈孜君《村头那口井》

    [阅读悦读丨散文]孙树恒<阳光照亮的蚂蚁> 文/陈孜君 [作者简介]陈孜君,武汉市第六初级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有文章散见于报刊杂志. ----------------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

  • 迎接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

    本文整理自2017年小康建设研究会智库年会上的发言 2017年2月25日 ▌作者:胡跃高,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教授.博导,"3O有机农业"美丽乡村建设理念提出者.实践者. ...

  • 贺建增:基于有机农业的乡村振兴模式

    推文第1186天 图片实拍自第九届社会生态农业CSA大会分论坛 贺建增,人称"IT农夫".IT行业从业十年,1998年入职深圳华为,2004年起从事有机农业,跑遍全国500多个县, ...

  • 晨之风乡土散文《带着这身土味儿前行》

    在泥地里长大的我曾不止一次坦言,尽管进了城市,今天的我还是一个农民.我是一株豫东大野里的红高粱,血管里流淌的是黄土地染就的血液,骨子里涌动的始终是激情燃烧的乡土因子.也许就是这种情结促使我在多个场所, ...

  • 有机农业:合作社与村集体给力共建

    原题:迎接合作社与村集体生态文明建设高潮的到来 在第四届人民食物主权年会上的发言 2017年11月12日 2017年11月11-12日,人民食物主权年会在云南昆明团结镇连心国际青年旅舍举行.会议主题为 ...

  • 回首来时路,每一步都算数!

    "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 今天,我们回望中国共产党的百年风雨历程,就是要牢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来源:央广网 监制:张春梅 ...

  • 夜读 | 说到做到,路才能越走越宽

    夜读 | 说到做到,路才能越走越宽

  • 浪花2020年360图书馆回首来时路

    振波浪清 打开我的2020 自从2009-09-11相遇以来 我们陪伴度过了4129个 日升月落的时光 收藏文章107篇 转藏文章60篇 首藏文章47篇 其中撰写文章47篇 你的文章年度关键词是 对联 ...

  • 【山佳原创】《相约星期二》:星期二人,回首来时路

    <相约星期二>,是一本书. 几年前,听说过. 有心想读,只是一念. 随即,被所谓更重要的事一带而过,不复想起. 在董卿的<朗读者>中,听台湾演员金士杰读起--爱是唯一的理智行为 ...

  • 回首来时路,苍苍横翠微

    本文原创:世   波 编辑录音:世   波 波波文学,倾情奉献 人一生要走多少路,走过的路,有可能重走吗? 多少次梦回故地,心情怕是全然不同了吧. 不经意间,往日岁月的浮光掠影会在脑海中闪现.很多时候 ...

  • 夜读丨苏轼: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过的人,就是你的人生格局

    文字丨儒风君 主播丨唐 轩 01 读过的书 苏轼曾经在书房写过一副对联: 遍识人间字,读尽天下书. 从先秦百家,汉代大赋,再到唐代诗歌,他无一不通,无一不精. 他发明了一套独特的读书方法,叫" ...

  • 【远方•夜读】贵州《这样的搀扶 只有路知道》作者•石莉民 主播•小梅

    这样的搀扶 只有路知道 文/石莉民 你我 青葱岁月中偶遇 采朵野花插入你的发髻 娇羞的脸庞愈发红润 宁静的湖水也波起了涟漪 不说浪漫 是谁射了丘比箭 是谁抛了橄榄枝 是谁把爱恋写成故事 最好的青春 遇 ...

  • 夜读散文|你的心尖路不平

    文/墨染 (点击下方音乐结合一起读文章哦) 水烧了一遍又一遍,晾凉一壶又开一壶,我的耳朵一直在楼道,就专心听着他进门的声音. 在恰到好的时间泡了茶,是洗过的,二泡的汤汁愈发的勾人,香气也一直在屋里跑来 ...

  • 【夜读:人生的每一步路都不白走】

    很多时候,直到曾经的弯路变成现如今的"垫脚石",我们才恍然大悟,弯路真没白走.有些看似多余的路,说不定就藏着动人的风景.希望有一天,你的"弯路"变成不可多得的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