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计划:《巴黎下雨天的街头》

作品名称:巴黎下雨天的街头

创作者:古斯塔夫·卡耶博特

创作时间:1877 年 (28岁)

题材:风俗画

材质:油画,帆布

尺寸:276.2 x 212.2 cm

收藏地点:芝加哥艺术博物馆

《巴黎下雨天的街头》这幅画描绘的是都柏林广场,前景是一对穿着考究的男女,男人戴着礼帽领结,身穿礼服,女人戴着帽子、面纱,身穿长裙,两人挽着手、撑着一把伞在雨中行走。他们的背后则是高大的多层建筑勾勒出来的繁华的都市路口,呈现出高度的城市文明。每个行人都手拿一把伞显然这里正在下雨,雨后反光的石板路也映衬着巴黎雾气蒙蒙的天气。
路灯将画面一分为二,近景、中景、远景的人物相互交迭,前面的人物更加清晰,后面的建筑则是渐渐模糊,体现了画面的纵深感、空间感。零散的人们分割着街道的空间,安闲而不匆忙,显示出一种平静的生活气息。
这幅作品是卡耶博特对当时巴黎正在进行的城市化的独到见解。他用一种冷静、犀利的目光审视着剧烈转型中的巴黎,并把创作焦点投射在城市重建中迷失而孤独的个体,这就是现代化城市给人带来的疏离。
当1867年的巴黎博览会举行之时,人们看到的巴黎不再是一个中世纪遗留下来的传统的巴黎,这个城市的面貌在过去的近二十年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第二帝国时期由奥斯曼市长(George Eugène Haussmann,1809—1891)作为总设计师进行的彻底改造被称作“宏大工程”,被认为是巴黎进入“现代城市”的标志,使巴黎从“卡西莫多的巴黎”转变为“奥斯曼的巴黎”,造就了一个超越传统的现代城市。奥斯曼式城市规划也成为一种特定的指代,其影响延续至今。
奥斯曼对巴黎的改造是系统的、全面的,而且是同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福利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并非任意的破坏和扩建,也遵循了一定的审美法则,从而在极端开发改造的时代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城市化道路。
在实施奥斯曼计划的那些年里,巴黎成了一个巨大的建筑工地。经过17年的努力,巴黎的面积扩大了一倍,建设了两条轴线,一条是南北向,从东车站经过塞瓦斯托波尔林荫大道和圣米歇尔林荫大道到天文馆;另一条是东西向,从民族广场,经过圣安东郊区、里沃利路、香榭丽舍大街到星形广场。在拆毁了25000座旧建筑的同时新建了75000座新建筑。这些新建筑多由石块筑成,至今看上去仍高大、雄伟、美观。完成了庞大的地下水道系统的建设。兴建了歌剧院。在市区东西两侧分别营造了面积很大的万森林园与布洛涅林园。对市区的名胜古迹、公园与公共娱乐场所进行修复、整治。在市中心建成了“中央菜市场”。在穿越巴黎的塞纳河上修建了十几座桥梁,使两岸街区融成一体。
总之,正是“奥斯曼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使巴黎当时就构成了今日法国首都市区的基本面貌。不过,巴黎目前仍存在的富人区与平民区的分野大概也可溯源于此。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