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拳:当代社会中,实战性拳法没有生存空间,传承出现断代危机

螳螂拳记忆

2014年7月16日,螳螂拳经国务院批准,列入过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提及螳螂拳,中国上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虽然我们的身边很少有人练习螳螂拳,但是武侠电影、电视剧中,却经常有螳螂拳的桥段,所以大家都多多少少的,了解过螳螂拳的一些知识。

中国的各大功夫明星,如李连杰、赵文卓、刘家辉、吴京等人,都曾练习过螳螂拳,出演电影、电视剧,其中专门以螳螂拳为主题的电影也有不少,比如《螳螂拳》、《螳螂小子》、《螳螂》《夺标》等。
喜剧演员周星驰,对于螳螂拳也是钟爱有加,他的许多部电影中也都有螳螂拳的桥段,例如《少林足球》、《武状元苏乞儿》和《西游降魔篇》,螳螂拳在这些电影中的戏份虽然不多,但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比如西游降魔篇中的三位捉妖人,第一位上去跟孙悟空打的就使出了螳螂拳。

螳螂拳释义

螳螂拳是属于象形拳当中的一种,象形拳有猴拳、蛇拳、鹰爪拳、螳螂拳、鸭形拳等等,顾名思义,猴拳是模仿猴子,蛇拳是模仿蛇,螳螂拳就是模仿螳螂而发明的一种技击拳法。

螳螂拳不同于其他象形拳,它特点突出、拳风别致,有一套比较完整的体系,在山东四大名拳当中(螳螂拳、孙膑拳、四通捶、文圣拳),螳螂拳位列第一,在知名度上,远远高于其他三种拳法,螳螂拳也是中国首批被系统研究的的传统武术之一。

螳螂拳分类

螳螂拳从地域上来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北派螳螂拳和南派螳螂拳。

北派螳螂拳是螳螂拳的创始人王朗创造的拳法,王朗根据螳螂捕蝉而创造出的具有勾、搂、采、挂、刁、缠、劈、滑等多种武术手法的拳种。
南派螳螂拳是清代广东人周亚南所创,在技术理论上与南拳更为相似,与传统的北派螳螂拳有很大的差距。
螳螂拳从流派上分,可以分为好多派,其中比较出名的有四派,太极螳螂拳、七星螳螂拳、梅花螳螂拳和六合螳螂拳。
太极螳螂拳是依据太极阴阳演变而成,以硬劲为基础,讲究阴阳、虚实、刚柔、进退,拳法纲要为:“硬崩实砸 、提拿封闭、黏粘帮贴、来叫顺送”。
七星螳螂拳是依据佛家禅道演变而成,以七星步为基础,讲究刚猛、硬气、横裹、直撞,是螳螂拳传至少林寺,由僧人们结合少林功夫所演变的一个拳种。
梅花螳螂拳是糅合太极拳、通背拳、狸拳等多种拳法精华而形成的一个拳种,拳风偏刚,技击性较强,因此人们也称之为硬螳螂。
六合螳螂拳是在六合拳的基础上融入了螳螂拳的技法,讲究内外六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六合螳螂拳也是一种偏实战的拳种。

螳螂拳历史

螳螂拳诞生于明末清初时期,由山东栖霞人王朗所创。王朗原名于七,他从小就喜欢武术,还曾经花钱去少林寺习武,学武归来于是便立志要为国家效力。

但是明末清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于七报国无门,于是他变返回山东老家,组织义军于清军对抗,不曾想被清军杀的差点全军覆没。
后来,于七为了逃避清军的追捕,便化名为王朗,后来王朗在机缘巧合之下,看到了螳螂捕蝉的场景,这个激烈的情形立马引发了他对武学上的思考,于是王朗便捉了许多螳螂,研究其动作形态。不久之后,王朗便悟出了一套模仿螳螂的拳法,螳螂拳于此初见模型。
王朗悟出这套螳螂拳之后,又经过多年的改进和柔和,逐渐形成体系,之后又传于他人。螳螂门的古拳谱中记载“者王朗老师,作为分身八肘,乱接、秘手,但论虚实刚柔,其妙无敌。”可见王朗是螳螂门的祖师爷。
清朝有将近300年的历史,在传承的过程中,螳螂拳与多家拳法相融合,最终发展成了多种流派,例如上文中提到的太极螳螂拳、七星螳螂拳等。

螳螂拳特点

螳螂拳的形态动作主要是模仿螳螂,在手法上有十二字诀:勾、楼、采、挂、黏、沾、贴、靠、刁、进、崩、打。

螳螂拳上取螳螂爪、下去灵猴步,肘法尤其厉害,讲究随其势大、寻其隙打、见空就打,出手打回手也打。
螳螂拳以速度为主,以招式变化为主,上大眼睛下打裆,出拳快速勇猛、斩钉截铁,虚实相互、刚柔相济,让对手难以捉摸、防不胜防。

螳螂拳传承

螳螂拳是一种实战性拳法,在清代,是许多武术家的必学拳法之一。但是如今的社会,是文明社会,不再需要打打杀杀。所以练习螳螂拳的人,也是日益减少。

在清代,练好功夫能考取武状元,在江湖上没人敢欺负,还能吃上上等饭。如今却是知识的天下,练习武功根本就没有什么好的出路,职业发展非常受限,当个保镖、演员替身都有很高的门槛。

种种原因导致,螳螂拳的传承开始出现断代的危机,现在练习螳螂拳的武术家,平均年龄倒在40岁以上,而且青年传承者,没有特别突出的人在,再过几十年,螳螂拳可能真的消失了,所以说,螳螂拳的保护是迫在眉睫。

作者/老黑

喜中国文化,爱历史传承,尽绵薄微力,扬卓越俗成。

扫描二维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