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文帝出逃后朱棣直奔皇宫,小官拦住他问了句话,最终成四朝宰相

⬆️点我 ⬆️

明成祖真像

01
大明永乐二十二(1424年)年,明成祖朱棣组织第五次北征,进一步打击大明的北方强敌蒙古鞑靼部。
这一次北征不顺利,天寒地冻,粮草一直跟不上,到达兰纳木儿河,还是见不到敌军踪影,士兵却已损失十之二三。
朱棣本人也很疑惑,要不要班师?
刚好他又作了个梦,一个金甲力士对他说:“上天有好生之德。”
于是问随行的大臣杨荣和金幼孜,你们怎么看?
杨荣说:“北征固然是除暴安良,但战火之下,玉石俱焚。请陛下体会上天的意思。”
朱棣就坡下驴,下令班师。
七月份,大军到达榆木川,六十四岁的朱棣生病去世!
事出突然,服侍太监马云惊呆了,急忙把杨荣、金幼孜请到朱棣的大帐中,商议对策。
慌乱之中,杨、金二人拿下主意,这儿离京城很远,大军在外,国内局势不清,皇帝驾崩的消息必须保密。
他们立即下令,收集军中的锡器,融化后铸成一个小棺材,把朱棣的遗体放置其中。再把小棺放在朱棣平常乘坐的大车帐篷内,继续向南行军。
命令军中照常给皇帝送一日三餐,严明军纪,消息掌控在最小的知悉范围内,大军一直不知道皇帝已经死了。
有人建议找个理由给皇太子朱高炽去一封“敕书”,告诉他皇帝驾崩。杨荣立即反对:“谁敢?先帝在时称'敕’,如今归天了还诈称'敕’,这是大罪!”
七月十九号,进入大明境内。杨荣先率人直奔北京,向太子汇报,金幼孜扶送皇帝棺材在后。
八月初,朱高炽派儿子朱瞻基到军中,这才发丧,通告天下,永乐皇帝朱棣驾崩。
随即太子朱高炽继位,就是明仁宗。
整个过程,在突发如此重大的事件情况下,杨荣指挥若定,牢牢掌控住了局面,使国家顺利渡过最不安定时期,非常了不起。
这种处变不惊、决断大事的能力和魄力,就是杨荣的本事。
杨荣/杏园雅集图 局部 明 谢环
02
杨荣是福建建安人(现建瓯)。
出生时啼声洪亮,见多识广的祖父非常高兴:“看来这小子将来会光大我家门楣!”给他取名杨子荣。
家中对其寄予厚望。
27岁考中福建省乡试第一名,解元!等于现在的省高考状元。
礼部的会试第三名。
殿试二甲第一,也就是状元、榜眼、探花之后第四名,成为进士,拿到进入官员队伍的通行证。
这一年是1400年,明朝第二个皇帝朱允炆建文二年。
就在前一年,发生了明朝历史上一件大事——
朱允炆是朱元璋的孙子,继位后开始削藩,最大的藩王就是雄居北方的燕王朱棣。
朱棣说:
《祖训》教导我们:朝廷中奸臣当道,亲王要整兵待命!如今皇帝有密诏令我率军进京城讨伐奸臣!
即所谓清君侧,即靖难。
燕兵南下,与朝廷军队打了四年仗,于建文四年,攻破南京。宫殿起火,建文帝朱允炆不知所终。
朱棣骑着高头大马往宫殿里赶,就要举行登基仪式。
路边走出一人站在马前问道:“殿下是先去拜谒(朱元璋)陵墓呢,还是先继位呢?”
成祖初入京,荣迎谒马首曰:'殿下先谒陵乎,先即位乎?’成祖遽趣驾谒陵。
——《明史·卷一百四十八》
正是杨荣,时年才31岁。
一语惊醒梦中人。
朱棣打着旗号是遵从《祖制》干掉奸臣,进了京城,当然要去告诉老爸:我完成了你的遗志!然后再继位嘛!
赶紧解释说:“孤此次入京,自然是要先拜祭先帝陵寝,只是宫中失火让孤放心不下,所以才着急入宫探视究竟。想来有司已经扑灭火灾,那么孤就去拜陵吧。”
然后转过马头,直奔朱元璋孝陵。
关键时刻扶了朱棣一把。
那时,朱棣也好、朱允炆也好,谁当皇帝都是正当继承老朱家的产业。
所以很多大臣持观望态度,务实地认可胜利者就是新的君王。
杨荣又主动前去迎接朱棣。
因此入内阁,和杨士奇、解缙、金幼孜等七人成为大明朝第一期内阁成员。
处理政务的高超能力,全面体现出来。
有一天深夜,朱棣接到边关的告急文书,宁夏城被围。
他急忙到内阁,按制度内阁七人轮流值班,当天值班的是杨荣,朱棣给他看了文书,问怎么办?
杨荣分析:“奏报到京城,已经过去十几天了。宁夏城本来坚固,人民习惯打战。估计这些天过去,早就解围了。我们等一等,或许解围的报告就会来了。”
果然没多久,接着解围的报告就来了。
朱棣很高兴:“你判断的太准确了!”
更加看重杨荣。
为了更好地控制北方,明成祖朱棣决定迁都北京。
不少官员反对。
杨荣首先站出来,大为赞成:
“燕京左环大海,右拥太行,内控中原,外通大漠,绝对应该是天下的都会。”
在朱棣和一批远见卓识的大臣坚持下,永乐十九年(1421),大明朝迁都北京。
料不着才到北京,一场大雷电,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雷击起火,烧个精光。
一时反对迁都之声又起,这是上天的意思嘛。
杨荣等内阁大臣坚决支持明成祖,顶住压力,重修宫殿,终于使北京成为名副其实的帝国首都。
这对大明帝国有着非常深远的战略意义。

明_朱邦_明代宫城图

03
很难得的是杨荣这个读书人,却对军事相当理解。
永乐五年,作为特派员到甘肃去考察军务。
一路上观察研究,山川地貌,风俗民情,军事设备及官兵生活,都了然在胸。
回来给朱棣作了一个生动详实的报告,以朱棣对军事的高超理解,对他的汇报非常满意!
正值盛夏,亲自切瓜给杨荣吃!
朱棣五次北征蒙古,都带上杨荣。
杨荣身份就等于军事参谋。
第一次北征到达饮马河,杨荣率三百精骑兵跟着朱棣亲上战场;
第二次北征,朱棣带上皇孙朱瞻基,就由杨荣教皇孙军旅生活,并掌管皇帝的印玺,是朱棣的大管家。
而最能体现杨荣战略眼光的,是1425年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
朱棣死后,儿子明仁宗继位不到一年,又去世,由皇孙朱瞻基继位,就是明宣宗。
仁宗的弟弟朱高煦早怀异志,想效仿老爸,抢了侄儿的皇位。趁着朱瞻基才继位,起兵造反,也叫靖难。
朱瞻基想派将军去平叛,杨荣说:“请陛下御驾亲征。”
年轻的皇帝面有难色,大臣夏原吉支持杨荣:“陛下您忘了李景隆吗?我看您派遣的将领,一接圣旨脸色就变了,能指望他们打胜战?兵贵神速,我军快速进逼,叛军肯定一下就崩溃了。”
李景隆是建文帝时派去和朱棣打战的总司令,结果屡战屡败,最终断送了建文帝的江山。
皇帝亲征,一下子杀到朱高煦的地盘,敌军想不到刚登基的皇帝亲自来了,抵挡不住,投降。
叛乱不到一个月,就平定了。
杨荣判断形式,捕抓机会的本事很强大。
正确的决策是多么重要。
04
大明朝在洪武年间,朱元璋废掉了宰相;
到了永乐年间,朱棣成立内阁,内阁成员其实就是变相的宰相们。
最有名的成员就是三杨,西杨杨士奇,东杨杨荣,南杨杨溥,是足以和唐朝房谋杜断那样的宰相相媲美。
三杨/杏园雅集图 局部 明 谢环
杨荣最会拿主意,碰到大事,大家决定不了,等东杨。
杨荣一到,由他说出办法,面面俱到,大家都服气。
他在同僚中很有威望,绝对不是靠声音大,脸色臭来压制人;相反,他对大家非常体贴关心。
跟随朱棣北征,有一次杨荣、金幼孜、胡广等几个文臣一起迷路,天渐渐黑了,大家在大漠在摸索,非常焦急。
金幼孜骑马最差,走着走着,从马上掉了下来,杨荣急忙下马帮助他,胡广几个却等不急,先就走了。
两人上了马,走了一段,老金又掉下马来,原来马鞍裂开了,这一回老金更骑不了。
杨荣把自己的马让给老金,自己骑没鞍的马。
从晚上走到天亮,才碰上派来找他们的人。
中午见到朱棣,两人累得说不出话。朱棣见他们平安回来,非常高兴,特别表扬杨荣有节气。
杨荣说:“咱们是同僚,总有点交情嘛!”
朱棣不以为然:“胡广他们不也是同僚,头也不回就走了嘛!”
05

三杨辅佐朝政的仁宗、宣宗及英宗前期,政治清明,百姓富贵,是大明朝的黄金时代。
明英宗正统五年(1440),七十岁的杨荣病逝于回家探亲的路上。
杨荣家里很有钱。
杨荣回乡葬父之后,乡里有向家中借钱粮而无力偿还的人,将他们的欠条全部焚毁;
又帮助族中贫穷的人安葬其家人;
帮助抚养穷苦弱小而不能自谋生计的人,助其娶妻或嫁人;
看到为家产而争夺的人,把自己家的田地分给他们...
后来杨荣回朝,宗族亲戚和乡邻都流泪为其送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