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印:钱松:“丁丑鼻山”,名家的篆刻作品到底好在哪儿?

我们决定再读一方钱松的印,前文说当代篆刻家韩天衡对他的评价甚高,实际上,在钱松的时代,印人们对他的评价都非常高,因此,我们需要再补充一些资料:

赵之谦的好友,清代最著名的篆刻评论家魏锡曾在《钱叔盖印谱》后面写了长长的跋语,最经典的一段是:

“余于近日印刻中,最服膺者,莫如钱叔盖先生。先生善山水,工书法,尤嗜金石,致力于篆隶,其刻印以秦、汉为宗,出入国朝丁(敬)、蒋(仁)、黄(易)、陈(豫锺、鸿寿)、奚(冈)、邓(石如)诸家。同时赵翁次闲,方负盛名,先生以异军特起,直出其上……”

同为“西泠八家”之一的赵之琛则评价他:

“此丁(敬)、黄(易)后一人,前明文(彭)、何(震)诸家不及也。”

“皖浙横站”的天才大师赵之谦对钱松的评价不见于印论,但在“何传洙印”一印的边款里曾提到过:

汉铜印妙处,不在斑驳,而在浑厚。学浑厚,则全恃腕力。石性脆,力所到处,应手辄落,愈拙愈古。看似平平无奇,而殊不易貌。此事与予同志者,杭州钱叔盖一人而已。叔盖以轻行取势,予务为深入,法又微不同,其成则一也。然由是益不敢为人刻印,以少有合故。

“此事与予同志者,杭州钱叔盖一人而已”,显然,赵之谦对钱松也是认可和赞同的,至少,他们在篆刻的发展方向上所作的努力是一致的。

(钱松的边款与原石)

由于钱松较赵之谦年岁更长一些(大11岁),因此我们认为钱松才是篆刻史上“皖浙横站”的发端。也就是说,他是浙派突破转型的先行者,只是因为早逝,“皖浙横站”第一人的名头才落在了赵之谦的头上。

钱松还有一点强于赵之谦,就是他的作品足够多,仅钱松为自己的好友兼弟子胡震就刻有一百多方,这对于一生只留下不到四百方印的赵之谦来说,完全可以称得上多产,本文读的这方“丁丑鼻山”即属钱松刻赠胡震的印:

(钱松“丁丑鼻山”)

胡震(1817—1862),字听香,一字伯恐,不恐,荄甫,号鼻山,别号胡鼻山人、富春大岭长,清代富阳庆护里(今环山乡)人。曾侨寓上海,喜篆刻,见到钱松的作品后大为惊服,遂拜钱松为师,因为他比钱松尚年长一岁,因此钱松一方面倾囊相授篆刻技艺,一方面以朋友相交。这里的“丁丑”指的是胡震的生年1817年,显然,这是钱松为胡震刻的生年私印,这是双面印的一面,另一面是白文印“胡震伯恐”。

(钤有这方印的胡震书法)

读印

我们说过,“三疏一密”的四字印最难刻,因为字形疏散的三个字容易在印面切割出大量的不规则留空,这会使印面失去秩序,因此显得凌乱。但这方印却是化解“三疏一密”难题的经典印作之一,乍见之下,我们会觉得这方印稳定、大方,印面团聚,秩序井然,为什么呢?

第一个原因:对角呼应。这方印呼应难度较高,钱松安排巧妙,利用“丁”和“山”两字在字形上的“倒影”关系组成对角呼应,既增加了审美元素,又使印面团聚有力,毫无松散之感,唯一独立于“粘连”之外的“山”字,既显得端正,又丝毫不显突兀,端正是因为它的底边是平行于印边的横线。不显突兀是因为“倒影”呼应,既使它与对角的“之”字产生了视觉联系,又使这两个字在空间划分上也同样形成呼应关系。如图:

(字形与留空的对角呼应)

其实,“丑”字改变篆法之后,上部的四个留空被完全“方化”,它与与“鼻”字有留空上的呼应因为“鼻”字也改变了篆法,上部的“自”改变成了“田”,这种呼应既达成了印面的团聚,又全使“丑”字的留空趋向规则,从而避免了“三疏”带来的不稳定感。这种改变篆法以达成空间“方化”是化解字形留空不规则的重要手段之一。如图:

(改变篆法形成的呼应)

第二个原因:粘(黏)连。印文的粘连分两种,一种是与印边的粘连,其目的多是为印面不稳字的字(即弧线多的字,站不稳的字)寻求印边的支撑,因为印边或横平或竖直,是最稳定的坐标参照。一种是文字与文字之间的粘连,其目的是为了使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文字互相支撑,形成“板块”,从而达成相对的稳定(如同众多的小船连成一片,在水面上的稳定性会增加)。

这方印里,这两种粘连都存在,如图:

(粘连)

粘连1和2属于印内文字之间的粘连,其作用是加强了印面左右两侧的联系,使印面更为团聚,当然,因为有上述呼应关系的存在,这两处粘连只是轻微的。粘连3是字与边框之间的粘连,其作用是消解“丁”字的“摇摆感”,实际上,粘连1和2也同样起消解“摇摆感”的作用。粘连4和5则分别是文字与文字以及文字与边框的粘连,其作用在于加强“丑”字的端正感(“丑”字不易刻正),特别“丑”字长长的尾笔向左侧平伸,使印面活力顿生,它与边框的粘连,为“丑”字找到了支撑,使它更端正了。

“山”字很独立,上面说了,它本身就是端正的,不需要其他字的助力,并且,它与“丁”字有呼应,它在视觉上并不“孤单”。

当然,这方印还是一方经典的浙派印作,浙派的特征依然明显,比如:以切刀完成(钱松独创的有少量“削”的存在),线条方圆兼济,转折处外方内圆等。但这些都是浙派印作的共同特征,这里就不再强调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