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C头条:『认知升级』, 你只差这4步。
有时候读书,会思考,那些先知、思想家到底与普通人之间发展存在着一些什么思维差异?
想得多了,大致总结了几点『认知能力』方面的问题。
01 善于反思
不得不提晚清名臣曾国藩,毛泽东曾评估他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而其对手蒋介石,更是终身都在推崇曾国藩的为人处事,以至他的枕头旁永久放着两本书:一本是《圣经》,另外一本则是《曾国藩家书》。
正所谓“吾日三省吾身”,这是《论语》中的一句话,出自于孔子的徒弟曾子,而两千多年后却成为了曾国藩终身践行的准则。
点击加载图片
他29岁开始写日记,即便在他晚年出现右眼失明症状之时,却还坚持在写,临死前一天,双手抖到无法握笔,也还在写。
为什么曾国藩喜欢写日记?因为在他看来,写日记的过程相当于自我反省,是对他那天所思所想的全面检验和反思。
这是刻意练习自己的“认知能力”。
02 透过现象看本质
正所谓做到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
对思维过程本身的认知和理解,进一步纠正了我们的思维方法和结果。
很多人思考问题,往往只思考一层,而另一些人会“再思考“。
馒头和包子的人相比,本质上来说都是面做的,而猪肉包和韭菜包比较,馅儿才是关键;
学习钢琴和吉他本质上是一样的,而数学和物理,数学是底层方法,物理是上层应用;
美团和滴滴都是当地的物流公司,但滴滴是运送人员,美团是运送食品。
由此可见,这就是一种抽象思维能力,将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单化,并以数据分析、综合、比较为重要基础,找到一个事物发展之间的联系,并提取出问题的本质。
03 知行合一
认知最根本的,是“知行合一”。
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意思是说知道了我们就要自己去做,也不是说实践和认知要相互统一,而是说,“知道”和“做到”本就是一回事。
换句话说,当你真正理解的了一个东西,就一定会做到。不这样做其实就是不理解。
曾国藩之所以一生坚持写日记,为的就是通过不断地在行动中反思。
通过日记的方式,记录他的思想和行为,然后从第三方的角度审视自己,纠正和督促他。
这样,仿佛把自己放在了观众的视角里,也可以称之为“思考角色置换”。
所谓的“变化中的思考,”不是站在别人的角度看问题的,而是反过来问自己:如果是这样,对方在我的位置上,他会怎么做?
若想培养自己反思的能力,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抽身出去,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看待我们自己。
04 事前预判
事前进行预判,避免走向愚昧。
越是无知的人,越有虚假的优越感,他们总是自信地认为自己比普通人更好。
也就是”无知者无畏”。
这来源于心理学的概念“合理化”:就是说当人们追求的一个目标最终无法实现时,人往往倾向于找理由开脱、解释。
点击加载图片
这样的认知,是从情绪上的认知,而不是反思后的结果。
它会让我们不自觉陷入其中一种自圆其说地“鸟笼逻辑”:当我们萌生出这样一个自己想法时,会倾向于在这个问题想法里安居乐业,而放弃考虑更多正确可能性。
那如何避免自己陷入这样的怪圈呢?
至少我们会有3个阶段的反思,即:事前尸检、事中优化、事后复盘。
以上两个动作,想必大家都不熟悉。但什么是“事先尸检“?
顾名思义,就是当我们要着手做一件什么事情发生之前,先要想想其可能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也就是“失败预演”。
以结果开始,未雨绸缪想到事物存在负面因素,并尽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改善。
日本设计师山本耀司曾经说过:“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你要撞上一些其他的东西,反弹回来,才会更加了解“自己”。
这样就完成了一个认知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