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校长后面的深渊与魔鬼
一座有河围绕的山庄,比你的房屋大 ,
你坐在山庄里。你接下去的时刻
像向你走来的一名步兵
慢慢地从无人地带返回,
在某些东西下面躬身,
从没有接近你--
仅仅融化进那柔和的阳光里。
----休斯 (英国)
杨校长后面的深渊与魔鬼
▷菩提之恶花
1
近期,一篇《杨永信,一个恶魔还在逍遥法外》的文章在各路媒体上广为流传,但很快被奥运会以及宝宝悲情冲淡了,在路人的眼界里,这些都是别人家的事,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别人家的孩子,从来都是一个比较难的课题。
就在昨天,该文章的作者雷斯林发布微博称收到了律师函,雷斯林被要求“公开赔礼道歉”,并且还被要求赔偿弥补因侵权行为给给委托人造成的名誉损失。《中国青年报》也同期刊文称,就算今天“打倒”一个杨永信,只要这种家长心态不改变,未来也依然会出现另一个杨永信。
2006年,“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络成瘾戒治中心”成立,随后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刘明银制作的7集电视纪录片《战网魔》,使杨永信成为成为一群家长心目中的救世主。被戒断网瘾接受治疗者,年龄从13岁到30多岁,绝大部分都是被家长们哄骗或强迫送进网戒中心接受治疗。
在媒体从正面报道之后集体反水之后,开始反思杨永信所用的电击治疗法,可能对孩子一生是种毁灭性的伤害,杨的手段在后来证明已经违反了国际惯例和世界卫生组织要求,随之,杨永信已改用符合卫生部标准的低频脉冲治疗仪。
这十年来,网络的发展井喷式也不为过,十年前,被视为洪水猛兽“网瘾”,在如今仅仅是个过去式的名词了,低头族里,老少都有,手机又不可阻挡地成为那个横插一杠在人人交流之间的小兽。
知乎上有人事不关己的叹息,“这个当年是国军对付地下党的招数,几个孩子怎扛得住?”。
2
《南方都市报》前天文载,这么多年过去了,杨永信居然仍在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开办着他的“网戒中心”。那些被怀疑有“网瘾”的孩子们,也在被一批又一批地送进这个恐怖的地方,接受着以限制自由和“电击”为主要手段的“治疗”。
在成长过程中,“别人家的孩子”无所不在,始作俑者往往是自己的父母。很多父母总用“别人家的孩子”来比较,目的是为了给自己家的孩子一个奋斗和努力的目标,但事实上,这样做不仅难以起到一种激励的作用,还会损伤孩子的自尊心、上进心,甚至影响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度,导致孩子对父母冷漠化。
至此,国人对孩子爱恨交加的心态,自然包括以分数论成败的教育制度,间接促成了父母们对孩子的期待愈来愈高,凡此种种,才是导致“网戒中心”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社会做不到的,家长做不到的,有问题叛逆的回炉进入“网戒中心”,一个非人的流水线,家长只要自以为是尽到责任掏出银子,听话、孝顺、老实,符合家长心意的孩子便会崭新返回家庭。
电击真得会带来一个崭新听话的孩子吗?美丽新世界真的会如期呈现在那些经过那样治疗的孩子面前吗?由此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抑或行尸走肉般的活着?
无数名孩子对那40分钟乃至更长时间电击的惊恐,大于了对父母和家人的爱,从那刻开始,留下的是午夜梦回的心理创伤...
或许于杨教授而言,他自己本身就是个希望拯救世界的精神病,对于这个世界,父母和社会对孩子的教育有问题,如果成功的标准仍然是衣衫光鲜的物质堆砌,那走了一个杨永信,还会有N多个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后面仍是无以复加的望子成龙的父母,要孩子听话并不在乎孩子是否快乐的父母,这些周而复始的期待和爱其实比杨教授更可怕。
【油画:何多苓(中国)】
The - The End -
【菩提之恶花】
公众微信号:zhl172901515,欢迎关注原创微信公共账号
个人微信号:ahzhanghl,欢迎添加交流
纯属个人呓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微词,微下便知,点击右上角,即可分享、关注,读书、看电影,让我们一起在路上用心灵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