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人定律:决定你能不能成为富人的,往往是这件事
决定你能不能成为富人的,往往是这件事,那就是……对待金钱的态度。
对待金钱,正确的态度是,金钱是衡量财富的一个标准,但却不是财富的全部,追求金钱无可非议,但过度沉迷于对金钱的追求往往会使人忽略掉了真正的财富,结果会适得其反。所以说,一个人,对待金钱的态度,决定着他能不能成为富人,这可以说是一条富人定律。
对待金钱过分看重,把金钱当作财富的唯一,往往容易使这些人迷失自己。因为爱钱而收受贿赂,因为爱钱而挪用公款,也因为崇尚金钱的能力而冒险行贿。这些人对财富的理解都发生了扭曲,一味向“钱”看,最终会走上不归路,反而不会成为真正的富人。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养成了一切向“钱”看的习惯,而非一切向“前”看,他们过分计较物质利益,导致精神方面的匮乏,在人际关系上趋炎附势,甚至在道德上出现偏差走上弯路,最终名利尽失。
在莎士比亚的经典喜剧《威尼斯商人》中,善良质朴的安东尼奥和贪婪凶狠的夏洛克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富翁形象。安东尼奥给穷人的借贷时限长,并且不收利息,因此被靠高利贷敛财的夏洛克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恰巧有一次,有穷人来向安东尼奥借钱,但此时安东尼奥的船队正出海做生意,手头现金匮乏,无奈之下向夏洛克借钱,并承诺在船队归来后还钱,违约就在胸口割下一磅肉作为赔偿。可惜天不遂人愿,意外出现的风暴延迟了安东尼奥船队的归期,就在所有人都在为安东尼奥求情的时候,夏洛克并没有放过这个杀掉“仇人”的机会,并放言,就是拿十倍的欠款来,也无法让自己改变主意。最后的结果已经成为了传世美谈,割肉不流血的要求使得夏洛克不得不放弃原有的立场,最终失去了自己的财产。
作家笔下的吝啬鬼们都有各自的特点,要么凶狠,要么疯狂,要么狡诈,为了赚钱不择手段,为了守财甚至不顾社会道德,这些人只是暂时拥有金钱的富翁,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富人。
真正的富人,虽然经历过最初积累资金的残酷,但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财富,他们舍得金钱的投入,甚至是金钱的亏损。因为有些财富是没法用钱买到的,而拥有这些财富,可能东山再起,挣回更多的金钱。
真正的富人,在以金钱为基础获得更多财富的时候,也会用心去完善自身的修养。他们会用财富回报社会,赢得社会地位的同时,极大地升华了自我,这才是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
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是美国乃至全球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富人,他曾连续13年蝉联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不仅拥有富可敌国的巨大财富,还有另一个广为人知的身份——慈善家。2000年,比尔·盖茨和妻子梅琳达成立了“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赞助慈善事业。基金会的资金用于全球的健康事业,改善居民学习条件,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2008年6月27日退休后,比尔·盖茨在遗嘱中宣布,将把自己遗产的98%捐给基金会,用于艾滋病和疟疾的研究。另一位全球闻名的富翁“股神”巴菲特也立遗嘱,在去世后把自己的财产全部捐给基金会,而巴菲特对“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的捐助也早已超过百亿美元。
以上两位超级富人在自己的领域都早已功成名就,比尔·盖茨的创业经历和巴菲特的投资眼光都是为人所津津乐道的。两人无论在金钱还是名望,抑或是个人修养方面都已经是名副其实的成功者、万人敬仰的富人。对于社会的回报,对于穷人的帮助,对于慈善事业的投入,都使得他们储备了更多的无形财富,成为富人的卓越典范。
总之,富人们的财富,不止在金钱,更在于个人的见识和修养。用充足的金钱条件,多游历可以增长见识,多读书可以丰富知识,多锻炼可以保持健康,这也才是对待金钱的正确态度,而有了这个态度,也就不愁不能成为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