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分床,5岁分房”?专家众说纷纭,究竟怎么做才是正确的?

宝宝长大了之后,必然要经历分床、分房的过程,这可以说是宝宝心理上的一次断奶,在宝宝的成长阶段中,有着里程碑一样的重要意义。但是如何帮助宝宝顺利分房,不仅仅是对孩子们的一次考验,也是对父母的一大挑战。
说到分床、分房的问题,很多专家对于分的合理年龄产生了不小的争议。比较常见的说法是“三岁分床,五岁分房”,也有的专家认为:孩子的心理发育各不相同,没有必要一刀切。
  • 那么,到底有没有必要分床、分房呢?

  • 如果有必要分,什么年龄才是最佳时间呢?

先来看看两个案例吧。
案例一:
南方某个小镇有个母亲,特别依恋儿子,母子俩一起睡到19岁,直到孩子要离家上大学了,母亲才依依不舍地送他去了学校。但是儿子已经无法离开妈妈了,一个人就无法入睡。
这个母亲在没有办法,又心疼儿子一个人在外的情况下,就咬咬牙请了假,在大学附近租了房子,直到公司反复催促,才回了老家。
结果这个长不大的孩子,还是没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提前退学了,退学之后依然和父母住在一起,也不恋爱,更不愿结婚。
案例二:
刘女士恰好相反,她严格按照某些专家的建议,孩子刚满5岁就强行分了房。结果孩子每晚都痛哭流涕,拼命缠着妈妈,把他送去小房间,一会又自己跑回来。
一段时间之后,孩子明显情绪低落,烦躁易怒,睡眠质量也下降了很多,总是做噩梦、惊醒,白天也提不起精神。
刘女士只能带儿子去咨询了心理科医生,希望医生能帮忙疏导孩子的情绪。通过谈话,医生发现孩子的父母总是出差,这对孩子的安全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医生还是建议刘女士先建立足够安全稳固的亲子关系,再循序渐进地考虑分房。
从案例一中不难看出,分房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一直不和孩子分床分房睡,会对孩子的性格产生极大的影响。
一方面,影响孩子的独立性,对父母过于依恋。
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渐渐与父母分离的过程:胎儿脱离母体、离开父母的怀抱独立行走、离家求学、组建自己的家庭。
每个人都是如此,一步步从原生家庭脱离出来,变成一个独立的成年人。每一次的分离,都是孩子心理上的一次成熟,渐渐拥有一个人面对黑暗和孤独的勇气。
因此,分房睡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非常关键,父母也应该相信,沐浴在足够父爱母爱中长大的孩子,有足够的力量和勇气面对挑战。
另一方面,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性心理发育。
孩子五岁左右,会对父亲或母亲产生独占欲,心理学上被称为“俄狄浦斯情结”,这个阶段的男孩会更粘妈妈,女孩更粘爸爸。
随着孩子性别意识的觉醒和对身体器官的逐渐认知,和异性父母睡确实有不方便的地方。另外,孩子过度介入父母的亲密关系,对孩子的情感发展、性心理的发育都会产生负面影响。
而案例二中的情况又截然相反,孩子本身在缺乏安全感的情况下,父母没有一点征兆,就强行要求他分房睡。这样做不仅容易导致亲子关系疏远,孩子的心理也更容易出现问题,因为他会认为爸爸妈妈不要他了。
因此,为了孩子更容易接受分房睡,父母要先给足孩子安全感,循序渐进,从分床开始再慢慢过渡到分房。
分床、分房确实有其实施的道理和必要性,那么究竟什么时候分比较好呢?
国内外对于几岁分床、分房都没有达成一个统一的看法。
美国儿科学会认为:孩子在1岁的时候就必须和父母同房不同床。
1岁的婴儿还没有自理能力,需要和父母在同一个房间里,方便时刻照顾。但是同床却非常危险,新闻上也屡屡爆出婴儿窒息死亡的案例。因此,他们建议在0~3岁最好不要同床。
国内的儿童教育专家钱志亮却认为:顺产的孩子4岁可以分床,剖腹产的孩子至少要等到7岁,分房的时间就更晚了。
然而儿童性教育专家和儿童心理学博士却分别认为:分床要在4岁和5岁之后再考虑。
近年来更是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支持亲子共眠的声音越来越多。
美国儿童睡眠专家研究发现:小时候跟父母共眠的孩子,将来情绪调节能力会更强,也会更有自我认同感。通过亲子共眠,父母能给与孩子更强大的安全感,减少内心的焦虑,促进心智稳健发育。
由此可见,不同领域的专家,对孩子的分床和分房问题持有不同的观点,并不能说谁是绝对正确或错误的。
专家们站在不同的角度,从儿童的安全感、性教育、心理发育等方面给出了专业的参考意见。
综合来看,关于分床,从孩子的安全角度来讲,最好在新生儿时期避免亲子同床。
等孩子的四肢有了一定的力量,蒙被窒息或被压等,潜在的伤亡因素不再威胁孩子的生命安全了,则可以考虑开始亲子共眠,培养亲密关系。
至于这样的亲子共眠应该持续到什么时候为止,虽然专家们给出的建议各不相同,但是最了解孩子的是每位父母自身。
在考虑何时分床分房的问题之前,不妨先问问自己几个问题:
  • 1、孩子独立睡眠的环境是否已经完善,小床或房间有没有准备好,布置和氛围是不是适合孩子?

  • 2、孩子对父母是否有足够的信任,是否从父爱母爱中获得了足够的安全感?

  • 3、孩子是否具备一定的自理能力,比如:是否能自己盖好被子,起夜知道叫父母。

结合这三个问题的答案,观察一下孩子有没有出现三个信号:提出独立睡觉的需求、萌生了明确的性别意识、过于依恋父母。
从这三个问题和三个信号来考虑,是否到了能让孩子独立睡觉的时候,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然而在分床分房的过程中,孩子难免会哭闹、不适应。很多父母会心疼不已,甚至因为感到歉疚而放弃。
这个时候需要父母“温柔地坚持”,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帮助孩子慢慢适应。比如:可以先分床,然后慢慢加宽床之间的距离,等孩子适应之后再分房间。
分房间也不可能一次性成功,一开始可能需要父母陪孩子睡着之后再离开,或者卧室留一条门缝,告诉孩子只要叫一声,爸爸妈妈就会立刻过来。
通过这样的方式,慢慢帮助孩子适应独立的过程,逐渐建立起独自睡觉的勇气。而强制性的立刻分房,或者因为家长心软而一拖再拖都是不可取的。
很多涉及孩子的问题,看起来棘手,但只要父母的意志是坚定的,态度是温柔的,方法是适合的,都不是什么难题。很多时候,不愿意分离的并不是孩子,而是父母自身。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