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被“抵制”到被“接受”,一个在线学习平台到底经历了什么?

“成为中国中高端女性服饰领域的领导者”,这是赢家时尚的愿景,更是激励其不断发展壮大的使命。随着线上、线下销售规模与顾客需求的日渐提升,这家长期聚焦中高端女装行业的品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也同步提高,但因人员流动大、地域分布广,所以培训重复度高、覆盖面小等问题在设计端、生产端、销售端、运营服务团队等多处出现。

赢家大学为解决这类问题应运而生,在成立之初便明确了“培养有共通价值观的事业家”的使命。使命指引之下,赢家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日渐成熟。

赢家大学人才培养体系

尤其在2018年引入智能培训一体化平台——“平安知鸟”以来,赢家大学充分将知识方法线上化、运营价值化,员工线上学习的热情日益高涨。线上学习平台逐渐承担起了企业知识管理的功能,成为专业化、体系化的人才培养工具,为员工在线赋能、“空中加油”。

 “平安知鸟”

为赢家大学提供“技术+内容”支持的智能线上培训一体化平台——平安知鸟,由世界500强企业平安集团旗下平安智慧城市打造。依托企业内部180万员工的学习需求,而沉淀出的一套完整方法论及系统。

另外,结合平安自身在人工智能上的一些科技创新,平安知鸟将人工智能在教育培训领域进行更好地场景化深挖,形成了“平安知鸟”智能培训一体化平台。

据悉,平安知鸟目前已为全球1500多家企业、5300万用户提供企业培训服务,搭建出AI做课、AI推荐、AI考试、AI直播、AI陪练、AI学习助理、AI培训管理,七大AI引擎技术的线上智能化培训学习完整链路。

 引进来    让行为产生习惯

智能培训一体化平台引入之初,习惯了线下传统培训方式的学员一时难以接受和转换,对此,赢家大学通过活动的开展与高质内容的产出,不仅将学员的兴奋火苗充分“点燃”,更让学习平台走进了每个人的工作中。

一“名”惊人,缺你不可 

为使学员态度从“抵制”转变为“接受”,赢家大学面向全集团员工为“平安知鸟”智能培训一体化平台征集名字,这立刻吸引了大批学员的关注。他们开始对平台感觉到好奇、深入了解该平台的特点,并亲自去体验其功能。几经比拼,最终“赢在学”夺得本次征集比赛的桂冠。

名字征集海报

聚八方之力,为平台“充电” 

“火苗”被点燃之后,学员的关注热度持续上升。此时,赢家大学将重点转移至平台的内容建设上,力图将课程内容丰富完整地通过线上平台呈现出来,做到“有血有肉”。

内容体系搭建通常有外部引入与内部研发两条途径。在“赢在学”平台,大部分课程为企业内部开发。

平台构建之初,赢家大学举办了以“人人都是微课设计师”为主题的第一届微课大赛,重建了大家对微课的认知;通过对参赛人员针对性培养赋能,产出了一批优质课程,经过初赛、决赛、网络投票等环节,继续打磨课程质量,提高课程曝光度,让越来越多人参与进来,沉淀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平台内容的丰富度由此逐渐提高。

“微课大赛”海报宣传图

目前,总部的课程80%来自微课大赛,主要面向中层管理干部、基层员工和专业人才等,包含基础素养、管理提升、业务技能、培养项目等17个大类、近千门微课,1400余个课件。另外,平安知鸟平台上本身也有很多成体系的课程,赢家大学会选择部分跟企业业务相关的内容纳入自身课程体系中去,丰富平台内容建设。

师资建设方面,赢家大学目前主要以内部培养为主,辅以外部引进作为补充,截至目前已培养百名内部兼职讲师,每年所有兼职讲师都会沉淀输出部分微课,用于平台内容建设及岗位知识沉淀。

赢在学,赢在“会学”

“赢在学”平台内容建设完成之后,赢家大学告别以往线下教学的诸多不便,通过好课学习、“线上实习”等方式,将培训“装进了口袋”。平台以轻学、便学、趣学为主要特色,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和时间成本,更调动了每位学员的积极性。

争做“好课达人”

疫情期间,赢家大学为安抚员工不安情绪,在“赢在学”开展了“好课战疫,共克时艰”的学习活动,向全体员工不断推送学习课程。

比如,“远程协作”“办公软件技能”等课程帮助大家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除此之外,“赢在学”还丰富了服饰美学、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内容;结合之前所开设的各个学习班,巩固已学内容,进一步充盈线上知识。

在此过程中,赢家大学老师每人负责一个课程模块,督促学员按时学习,并不定时晾晒学员学习成果,每周根据线上学习时长、课程数量,评选出3名“好课抗疫”达人,奖励口罩、酒精消毒液等当时热销的防护用品。

当然,奖品并非重点,赢家大学主要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激励大家在疫情期间外防疫情、内攻学习,保持学习的热情,坚定共克时艰的信念。此举不仅传递出了赢家时尚战胜疫情的决心与坚持到底的信心,也给员工打了一剂“强心针”。短短一个月,线上学习的点击率达到13万左右,学员学习热情高涨,参与度极高。

“线上实习” 学习没有界限

计划总赶不上变化。年初的突发状况,让原定于2月份启动的赢家时尚实习集训营无奈暂停,赢家118名“E生军”(校招管培生)面临着延期或者取消实习的风险。此刻,赢家大学迅速调整计划,以线上方式展开实习,探索了实习新模式。

线上实习项目规划

  • 在线初识
开班仪式前,为让“E生军”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赢家大学在“赢在学”开启了“初识”活动,让学员们相互留言点赞,彼此互留印象。活动结束留言回复数共计2200余条,充分绽放了“E生军”们的热情和青春活力。
  • 开班仪式
为打造“E生军”初入职场的仪式感,赢家大学在正式培训前开展了隆重的“实习生开班仪式”。赢家大学校长刘海平通过直播致欢迎辞,希望“E生军”们通过线上实习增加对服装行业的认知,了解赢家集团的发展历程、文化理念及岗位的基本属性。
另外,还通过直播介绍了集训的项目规划,包含学习线上课程、直播培训、打卡分享、知识竞赛、作业考核、感悟分享等,丰富了“E生军”的线上实习体验。
“E生军”线上开营仪式
  • 抱团学习
接下来,“E生军”按12人一组,组成了10支战队,同时由赢家大学5位老师组成辅导小组,引导学员们全方位了解服装行业,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未来;另外,赢家大学还要求学员线上观看“2019中国服装市场报告及趋势”课程视频,让大家从0到1了解中国服装现状和未来趋势。
除了丰富的学习活动之外,为让“E生军”们更深入了解赢家,“走进赢家企业简介及文化理念”线上课堂也在同步进行,以便每个人都能以最快的方式找到归属感。
平台运营    燃爆全场
学习平台是否具有吸引力、能否吸引“用户”,其运营手段不可忽视。赢家大学多种运营激励措施并举,通过各种游戏化PK机制、竞赛项目、直播活动以及学习数据的管理,将线上学习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对保障学员学习热情及平台活跃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PK作战,增强荣誉感
“PK机制”是赢家大学在每个新项目推行时都会植入的运营策略。每当新项目上线,赢家大学会针对每位学员的学习时长、课程内容、考试成绩等分小组评比,并利用微信或者其他平台公开展示评比结果,增加员工的荣誉感与紧迫感。当然,对于优秀的小组和个人,赢家大学也会给予相应的物质与精神奖励。
  • 点赞PK
在“线上实习生”项目中,为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激发每位成员的行动力,赢家大学号召各支战队构建“战队文化”,“E生军”们精心制作自己团队的LOGO和海报,并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一起为团队投票、点赞,PK输赢;通过这种方式,让身边的亲友了解自身的工作内容,也间接认识了赢家时尚。
“E生军”战队海报
学习可以很严谨也可以很放松,关于课程的学习情况,赢家大学会第一时间在各部门平台管理员群里分享,将“谁学习了什么内容”“学了多长时间”“考试情况如何”一一陈列出来,促进各部门之间形成“你追我赶”的氛围。
  • 竞赛比拼
赢家大学还会不定时地举办各种线上学习竞赛,比如针对版型设计师开展的“型动审美力”项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该项目以启发专业人才美学意识、搭建美学知识系统、提升审美能力为目的,通过线上知识学习PK、晒成绩、晒成果等运营方式增加大家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粘度,再通过线下的练习实践,整体提升了学员的参与度和吸收效果。
  • 成果晾晒
每个项目结束后,赢家大学会组织线上汇报、考试与打分,优秀学员将会获取相应的奖励;同时也会在微信或者网站等端口进行晾晒,起到标杆示范的作用,增强学员荣誉感。
直播  为运营插上翅膀  
线下活动受地域、时间、场地等因素的制约,限制了现场参与活动的人数。采用直播的方式,可以将活动现场实景传送到网上,最大化地扩展活动参与的观众群,提高宣传效果。
2020年,赢家时尚的年会颁奖、教师节活动以及部分培训项目完全通过直播的方式来进行。直播开始时,赢家大学通常会邀请相关业务板块的领导进行3~5分钟致辞,鼓舞学员们热情的同时,也为平台增加了流量。
除此之外,各事业部也积极利用直播平台的便捷性,进行新产品知识或系统相关的直播培训,把最新的内容第一时间传达到终端门店;而且,通过直播平台的回放功能,方便因时间或工作安排无法准时参加的伙伴学习。
数据追踪,对症下药
合适的激励能够快速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也能形成竞争的氛围,推动学习进展。通过“赢在学”线上学习平台,赢家大学可以方便地统计到每位学员以及每个团队的学习内容、时长、进度以及分数。有些学习数据排名靠前的学员,赢家大学会格外关注,包括其平时的为人处世、工作业绩以及发展潜力等,以便在业务部门进行员工考核时,提供数据作为参考;若有的学员或团队近期学习积极性不高,赢家大学则会进行定点刺激,激发其学习热情。
在课程数据统计与分析方面,赢家大学也形成了一定的管理机制。对于点击率高的课程,进行重点包装与推广;而对于数据不佳的有些课程,则在其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细致分析,找出问题所在,以便后期不断完善、做好课程迭代。
“赢在学”线上学习平台,未来也将持续应用平安知鸟打造更高效的组织学习力,以轻学、便学、趣学、混学的模式让学习变得更加轻便、高效,使其逐渐成为企业知识管理的平台,专业化、体系化的人才培养工具,以及为员工在线赋能、“空中加油”的中转站。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