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至,民间冬至吃的饺子是谁发明的,寓意是什么
“妈,今天冬至,要吃饺子,你包饺子了吗?”天还没有一丝微亮,儿子要吃饺子的声音便从西屋发出。
今日北京时间12月21日18时02分迎来了今年24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冬至”节。每年每当这个节气的到来,这天的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而这天也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这天之后气温也会进入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进入了人们常说的‘数九’ 寒天的时候了。
“冬至”它除了是一个具有真正进入冬季代表性的时节外,在民间也视其为一个传统的冬季大节,俗称“过冬”。自古人们将冬至当成一年初始的时候,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在我们胶东这边,按照这边的习俗冬至这天必须吃饺子,这种习俗自古流传,
那民间冬至节的习俗中所吃的饺子是谁发明的呢?关于饺子的发明者,在民间的说法比较多,但比较认可的一种则是由“医圣”张忡景发明的,相信人们也都从各个平台知道这个传说。
相传东汉末年,“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后辞官回乡时正好赶上在冬至这一天。一路上他看见南洋的百姓们因饥寒交迫,两耳冻伤的人有很多,加之,由于当时伤寒流行,病死的人无数,张仲景总结了汉代300多年的临床实践,便在当地搭了一个医棚,支起一面大锅,将羊肉、辣椒和祛寒提热的药材,用面皮包起来,形状呈耳朵状,然后上锅蒸煮,煮熟之后连汤带食施舍给穷人百姓,取名为“驱寒娇耳汤”,这善举一直从冬至吃到除夕,让哪些饥寒交迫的人们抵御了伤寒,治好了冻耳。
从此乡里人与后人就模仿制作,称之为“饺耳”或“饺子”,从哪以后就渐渐的形成了习俗,每逢过年和冬至节吃饺子就在人们心中扎下了根,饺子也成了中国节日饮食的代言词。
后来张仲景去世,人们便在冬至这天吃饺子来纪念这位伟大的医圣。当然,随着时代的变迁,饺子慢慢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饺与交谐音,在这个节气更替转换的时节,交子也便成了节气更替转换的意思。所以冬至这天吃饺子也是为了庆贺四季轮回春的即将的来到。也寓意着在新的一年中百姓安居乐业,衣食无忧。
冬至,祝天下所有人三冬有暖,春来不寒,一路有良人相伴。冬至节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