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游徽州51:石桥上
歙县水南石桥上
石桥上是歙县南乡靠近淳安的一个很小的山庄,几十户人家,全村多数姓吴。在生产大队时这里叫石泉生产队,隔壁的叫杨泉生产队和景泉生产队。村里一位老者告诉我,吴泰伯九十九世,唯公二十二世的吴观鼎(1695-1764)字日午,是石桥上始迁祖。唯公于雍正初年(约1725年左右)迁居大洲源石桥上,距今300年。妻方氏,墓在大坦,又名小淙弯临河穴五老观太极形。据说这里解放后出了十几个老师,从小学、中学到大学都有,可以称作“老师村”。现年八十多岁的吴善林就是这个村走出去并在南京林业大学当教授。村里吴仁寿是中学老师,他老婆是老师,妹妹、妹夫都是老师。“老师村”名符其实。
老师多的地方自然尊师重教,孩子们的学习氛围也比较好,刚回复高考时村里就一下子“跳农门”(考取中专以上学校)好几个,一时传为佳话。
受家教村风的影响,这山村走出去并成立一番事业的人也不忘“反哺”家乡,每年给老家七十岁以上的老人发慰问金,虽然不多,但表达的是一种孝意;村里的什么人遇到什么事,在外的同乡都会尽力予以帮助......几十年润物细无声,赢得了十邻八乡的美誉。
有条石板路自下而上穿村而过,在村中央的石板路上有座被村民叫作“庙”的建筑,应该就是旧时进村的村口亭,上有四个字“豁其洞开”,难怪这里人聪明豁达。
石桥上有一片村景很是入画,就是从竹筒坦出村拐弯处回望石桥上,汪坑上面一片古树林,几幢老宅飘落在林间。这几幢老宅被岁月的印痕包裹着,黝黑里泛出黯红的光泽。老宅有两层,一楼是砖木结构,二楼则是杉木的,临溪有一个长方形的老大的窗子,试想农闲时间,泡一壶浓浓的毛峰茶,凭窗细品,那是何等惬意。
但可以肯定的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村民很少品味如此悠闲而富有诗意的日子。拥有诗意的条件,却很难真正享有,这就是歙南人几百上千年来的客观存在,归根结底就两个字——生活。到过歙南的人都知道,这里山清水秀,但生活条件却是很艰难,“南乡佬”就是为生存而拼搏的符号。
在这片古树林上面是一条穿村而过的公路,这条路修通时间不长,记得几年前去这里还是石板路,上上下下的阶梯,路两边是窄窄的红砖墙。2018初冬,当我再去时,这一切已经改变了。倒是山弯里的汪坑边上几幢民房很是幽静,一条长长的竹简将汪坑里的泉水高高地引到家门口,一条白线从水简口哗哗掉落池中,溅起大大小小的水珠,在空中翻几个跟头后又重新跌进池子,打几个滚,又欢快地消失在汪坑里。每一个路过的人无不被这一简泉水吸引,搓搓手,捧起一捧喝上几口,那是一种透心的凉快和沁人心脾的甜美,不禁想起白居易的一首小诗:
白云泉
天平山上白云泉,
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
更添波浪向人间。
上一村: 歙县竹筒坦
下一村: 歙县武阳
(敬请留言、纠错和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