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神粟裕,为何认为诸葛亮"打仗不行,算不上军事家"呢?

粟裕大将为国家所作的贡献,不尽其数,更是有着响当当的"战神"的称号。就是这样一位被称为战神的粟裕,在幼时是十分喜欢勤读兵法的,他看过许多有关兵法的文章,也熟悉诸葛亮的作战风格。当被人问起诸葛亮算不算的上是军事家的时候,粟裕回道,诸葛亮并不算是军事家,打仗不行,只能称得上是位出色的政治谋略家。面对这样的回答,很多人都对此有所疑问,粟裕为何会这般看待诸葛亮呢?

粟裕向来为人低调,但是对于民间传说中如"神"一般的诸葛亮的看法,他是有自己的见解的。粟裕小的时候便通读三国,对于其中的兵法,钻研的十分透彻。所以,粟裕也发现了诸葛亮在行军打仗中的缺点。

众所周知,诸葛亮打仗神机妙算,尽显神通。大家对于诸葛亮的评论也是一致认可,默默的在心里将诸葛亮奉为杰出的军事家。直到粟裕将自己的见解说出来后,后人才发觉,诸葛亮的所有近乎于神一样的传说,都是在后人崇拜的基础上而不断被放大的。

诸葛亮的用兵思想是"一生唯谨慎",他小心的将谨慎这种思想,灌输到他的用兵技法之中。他从不冒险,不打没有把握的仗。以《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表现来说,他最引以为傲的两场战役是火烧新野和火烧赤壁。在火烧赤壁一章中有讲到诸葛亮草船借箭、借东风之力等故事情节,但这些典故在进行写作的时候,实则有将其夸大比喻的可能,真实的诸葛亮没有那么神。

而后在诸葛亮参与北伐的时候,六出祁山,当时蜀国的势力其实远远比不上魏国,但诸葛亮坚持要针尖对麦芒,以正面推进的战术决策。他每一次的作战方法基本上大体都是一样的,从而让敌方对他完全的掌握,所以每一次诸葛亮带兵出征时,魏国都早有准备,严阵以待。这种战术不变的打法,导致诸葛亮六次带兵进攻,次次无功而返,连年征战,致使自己的国力消耗太大。可见,以诸葛亮一成不变的战术,去对付一个强大的魏国,是不现实的。

所以,粟裕将军在研究诸葛亮的计策时,对诸葛亮并不看好。粟裕将军是出了名的善于打恶仗险仗硬仗的,他的指挥作战的风格与诸葛亮恰恰相反。

在孟良崮战役中,粟裕采取了"猛虎掏心"的作战方针,将敌军的第一王牌主力军从重兵集团中挖歼。他的这种勇气是常人所并不具备的。在后人研究这场战役的时候,他们粟裕的这一场战其实非常的险,似乎开战前胜算并不大,但是粟裕却做到了。粟裕的这一敢战敢打的魄力,让毛主席对他十分的看好,夸粟裕是最会打仗的将领。

此外,粟裕用兵大胆,常常是以弱敌强、以少胜多,虽然从整体局势来看,粟裕有着非常大胆的作战思想。但是在真正的战术运用上,粟裕也以细节相拼,还是很注重以多打少的,每一场战斗,粟裕都集中自己的优势兵力去打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才获得他每一场战役的胜利,而粟裕那些出奇制胜的战役也都枚不胜举。

这样看来,粟裕在作战思想上整体的战斗风格和诸葛亮的相比,确实十分不同。粟裕往往会选择剑走偏锋,利用他的作战能力打了无数场的险仗、恶仗、硬仗。如若换做诸葛亮来面对粟裕所施的战斗方针,那他肯定是接受不了的。所以我们从客观角度来看,时代不同,所用的战术方法也都不尽相同。即如粟裕所说,诸葛亮在作战思想上有所欠缺,他或许不是很好的军事家,但是诸葛亮可被后人称为神一般的传奇,也自然有其优势所在。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