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餐桌上的中国史》
读《餐桌上的中国史》
—传统到底有多老
文/蓝云多多
中华五千年囊括的衣食文化,究竟是不断推陈出新,还是因循传统世代相传。饮食作为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饮食变迁可窥见传统文化之一斑。
孔子吃什么
要知道孔子吃什么,当然是要从《诗经》,《礼记》和《尔雅》中找答案。
论语·雍也篇“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原思任孔子家的总管,孔子给他小米九百,他不肯受。
论语·微子篇:“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隐者)留子路到他家住宿,杀了鸡,做了小米饭给他吃。
孔子当时时代的作物包含稻,黍,粟,麦,豆等种类。其实一般人是吃豆的,也只有士大夫以上贵族才吃的起黄米。
蔬菜
诗经中出现的蔬菜包括:藿,芹,茆,蕨,薇,韮,葵,瓠,葑,菲,荠,荇,芣苢,卷耳,瓠叶,莪,蘋。
当然我们现在常吃的白菜,高丽菜,菠菜,孔子统统都没吃过啦!
肉类
讲到肉类,《周礼》中的六畜指的是:马,牛,羊,鸡,狗,猪。
《礼记·王制》中说“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平民无故不食珍”由此可见猪肉是较低等的食物。
其实,春秋时代一般的老百姓是吃不起肉的,但是可以常常吃到鱼。此外北魏时期,就开始有吃虾的记载了。
至于这时的祭祀则包括牲畜的头,心脏,肺,肝脏。因为头代表整体,血是生命里旺盛的象征,肺,肝与心则意味着献上完整的灵魂。
禁忌
饭不能捏成团来吃,这是贪心的表现。
吃饭是不用筷子的,只有吃羹汤,蔬菜时才使用。
先吃肉菜,最后才吃饭。
王公贵族才是一日三餐,普通人一日两餐就够了,吃不起啊。
狗的身份大翻身
狗肉
早在新时期时,狗已作为是家畜,亦是桌上美味了。《礼记·少仪》中载孔颖达疏:"犬有三种:一曰守犬,守御宅舍者也;二曰田犬,田猎所用也;三曰食犬,充君子庖厨庶羞用也。"
然而到了唐代狗肉已难觅踪迹了。然而在商周时期狗肉是相当珍贵的,甚至在宫廷设置了专门养狗的“犬人”职称。
战国时越王勾践战败后,为了鼓励当地生育,以待日后图谋大业。曾提倡“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由当时的重男轻女来看,至少当时的长江流域狗是比猪珍贵的。
狗奴
自从晋灭亡后,鲜卑族就逐渐统治了北方。由于鲜卑族作为游牧民族,养狗主要是为了狩猎,而不是吃狗肉。事实上,西北的很多少数民族也是不吃狗肉的,就像突厥祭天时用羊和马。因为狼是突厥图腾,所以和狼是亲戚的狗自然不会被吃掉的。
由此可见,在历史上外来民族的入侵不仅带来文化的冲击,甚至将自己的饮食文化融入其中。正如契丹人将羊肉带人中原的餐桌,即便最后契丹人失势后,羊肉也早一融入了中原人的生活。
筷子的摆放
当今日本人的筷子横着摆放以作为一种礼节。然而,你可能不会想到这种礼节很有可能是由中国传入的。
早在1987年,在陕西省长安县南里王村出土的唐代中期壁画中,筷子是横着摆放的。另外,在其它同时期的壁画中也得到同样的佐证,至少在唐代之前,中国的筷子是横着摆放的。
山西省高平的开化寺有一幅宋代壁画《韩熙载夜宴图》,筷子的摆放是直着的。由此可知筷子直着摆放在宋代已开始出现了。另外元代发行的增补本《事林广记》中一副蒙古官吏玩游戏的插画中筷子是直着摆放的。
事实上,五代十国时北方民族南迁,由于他们还保留着使用刀子的习惯,自然也就将筷子像刀子一样纵着摆放了。另外由于桌子和椅子的使用,加上筷子是圆形的容易滚动,竖着摆放就避免了掉落。
最早筷子是用来喝汤的,而汤匙才是吃饭的。后来由于面从片状变为条状,用筷子吃饭才逐渐流行起来,当然这是十六世纪才开始的事。
最后,强烈推荐这本关于吃的书,很有趣,也很有情怀!
蓝云多多简介:
蓝云多多,男,90后,天水网络作家,诗人
2012年小说《八瓣格桑花》签约起点中文网
2015年南风杂志大学生诗歌比赛佳作
2016年台湾出版诗集《鼠类的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