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库茨克的冬天:特制温度计都被冻裂,冻出鼻涕也不敢擦
“西伯利亚没有春夏秋三季,只有冬季和大约在冬季”
西伯利亚为什么这么冷?《柯本气候学》是这么解释的:西伯利亚内陆位于北半球“寒极中心”,纬度高、海拔高,获得的热量十分有限,因而上空冷空气久积不散,经海洋潮湿气流推动极易产生寒潮。所以,用“冬季和大约在冬季”来形容西伯利亚的一年四季,其实也不算调侃,试想一下,特制温度计都被冻裂的地方,夏天再热也是有限的。
在西伯利亚内陆城市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毫无疑问是雅库茨克:
城区面积122平方公里,全部位于永久冻土层上;冬季平均温度低于-30℃,每年冬季则长达6个月;与太平洋直线距离650公里,与北冰洋直线距离超过1000公里;目前记录最低温度是-65.7℃,最高温度为38.4℃,单日最大温差为102℃。
如果问“雅库茨克的冬天有多冷?”我的回答是:开窗3分钟降温60℃,窗户就再也关不上了;冻出鼻涕不敢用手擦,因为沾上就结成冰了。
雅库茨克别称“冰城”,是俄罗斯萨哈共和国的首府,而萨哈共和国不仅是俄罗斯最大的联邦行政区,也是全球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总面积达308万平方公里,人口还不足100万。换个说法,萨哈共和国的面积比印度还大10万平方公里,可人口最只有印度的1/1324,可想而知有多么的地广人稀。
别看人少,早在3500年前就有人类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大约在公元9世纪左右形成萨哈人部落,也就是俄罗斯对外宣称的雅库特人(细分有80个分支),因黄种肤色、五官身材酷似中国人,又被称为是世界上面积第二大的黄种人地区。
1782年,沙俄将萨哈改设为伊尔库茨克省,并源源不断向其输送斯拉夫流犯,使得这片区域逐渐形成农牧渔猎一体化生活区,大部分地区以种植大小麦、燕麦、土豆等农作物为主,畜牧、狩猎和捕鱼为辅,而雅库茨克因温度太低以开采钻石、黄金、石油以及伐木为主要收入,属于西伯利亚轻工业城市之一。
正因为如此,雅库茨克才有了如今令人费劲的文化与习性:欧亚人种混血普遍,全民使用斯拉夫语系,但饮食、文化却极度亚洲化,几乎没有居民放牧,可游牧节日却一个不落。
第一次听俄罗斯人描述雅库茨克,是在莫斯科飞往伊尔库茨克的飞机上,六个小时飞行有过半时间都在说雅库茨克的风土人情,落地后我与妮萨琳商量直接去1500公里外的雅库茨克,因为刚下过雪的贝加尔湖看不到“冰泡”,只能窝在帐篷里冰钓。恰好妮萨琳的朋友也要去雅库茨克,因而三人成行。
雅库茨克与莫斯科之间隔着6个时区,早在苏联时代就已经筹划修建铁路从伊尔库茨克直达雅库茨克,但至今仍没有开通,只能从阿穆尔河站坐到汤姆托镇再转乘公共汽车。哪怕如此,仍有相当多的游客放弃直飞航线,选择乘坐火车前往雅库茨克,因为沿途雪国风光真的不多见,就是沿线车站的配置有点低,有些站台形同虚设,带着流浪狗上火车也没人拦你。
妮萨琳的朋友名叫娜莎,在贝加尔湖奥尔洪岛上出生,后来响应号召全家迁往雅库茨克,娜莎也顺理成章的被特招进入雅库茨克国立大学,在她的认知中:只有贝加尔湖去雅库茨克方向的火车上,才能看到真正的西伯利亚雪国风情。
确实,这条铁路的雪景丝毫不逊于瑞士的雪国列车,尤其是中间的哈尼站区域,成片松柏被大雪覆盖后宛如株株无暇的白玉雕塑,折射出的阳光令车厢内的乘客如沐春风般温暖。
在最初的印象中,我还以为汤姆托也就是个小镇,下了火车才知道这个小镇不一般,曾经是苏联时期由军队修建的工业运输中心,因而火车站、汽车站、居民区、购物街,甚至连游客接待中心都有。火车站步行5分钟就能找到去雅库茨克的公交站,从晚上9点一直开到早上6点。
(最新信息:2019年8月已开通贝加尔湖直达雅库茨克勒纳河下游的尼西亚站,打车过河就是雅库茨克)
“你们肯定是疯了,居然带他去雅库茨克旅行”
在巴士上,一个老奶奶听说我要去雅库茨克旅行后,激动的大声“斥责”妮萨琳与娜莎,在当地人眼里,雅库茨克是座生存都不容易的城市,除了漫天飞雪和寒冷刺骨,一点旅行的意义都没有,更别提有什么值得参观的景点。妮萨琳陪着笑说:我们还年轻,再不勇敢一次,可能就没有下一次了。
临下车前,奶奶拉着我的手不停的叮嘱:帽子戴上就别摘,没事少说话,出门不要搓手搓耳搓脸,睫毛眉毛结冰也不能碰,一碰就掉……目送奶奶换乘公车离开后,我转身拍了一张,这座灰暗的城市里,只有红绿灯带着色彩。
广场中央矗立的,是我这辈子见过最硬、最直的圣诞树,估计也是世界上存在时间最久的圣诞树,据说从圣诞节前15天立起来,一直到来年4月份才拆的掉。期间也有人尝试过,结果树干冻得硬如钢筋,而树枝却脆如薄饼,多摇几下就碎落一地。
记得欧洲著名旅行者多布森说过,雅库茨克的冬天很少看到太阳,就算正午时分也只能看到太阳的轮廓,丝毫感受不到温度。我到雅库茨克的当天,就遇到了这一幕,斜挂的太阳好像电压不足的钨丝灯泡,随时都会灭掉一样。
雅库茨克最初出名的是猛犸象,市中心还有一座全球最大的猛犸博物馆,但对于当地人来说,猛犸只存在于传说中与博物馆里的化石上,人们更喜欢的动物是代表古部落图腾的牛与象征力量的熊,沿街而行随处可见与牛熊有关的雕塑。
按道理,在如此寒冷地域生活的雅库特人,应该对雪橇犬与驯鹿青睐有加才对,娜莎说:雪橇犬是雅库特人的工具,而驯鹿则是食物,所以不能被当成纪念对象。
在之后的一周时间里,我几乎每天都能看到驱使雪橇犬和驯鹿进城的村镇居民,他们宁可颠簸三四个小时也不敢开车,因为车在户外熄火超过5分钟就基本宣告“报废”,再高档的车在雅库茨克低温面前都得低头。按照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雅库茨克35万人口,私家汽车约7000辆,市区带暖气的停车场只有三个,每小时停车费400-500卢布(相当于40-50元)。
以俄罗斯人均年收入计算,雅库茨克当地居民的月薪也就稍高一点,普通职业月薪很少会超过4万卢布,娜莎的大学教授也就90万卢布年薪,换算人民币每个月还不到8000元。
所以,雅库茨克民生由政府全面接管,蔬果粮食来自各大产区直供,日用品则直接从新西伯利亚采购,水电暖气全部是国有企业。简单说就是,大额补贴并减税后的雅库茨克物价,比大多数俄罗斯城市都要低,普通3房公寓月租7000-15000卢布左右,水电暖气和垃圾费则由政府补贴40%,居住满三年补贴50%,第五年70%,十年后减免80%房租,这就是雅库茨克至今仍有数十万居民的主要原因。
走访了街头几个小市场,发现雅库茨克物价确实很低,2.5公斤重的整条驯鹿肋排只标价250卢布,当地人最喜欢的肥瘦后腿肉也没超过300卢布。要知道,这些驯鹿可都是野生放养的,按照这么算下来,一头100公斤的驯鹿顶天也就1万卢布,对比国内10公斤牛肉就要千八百块,也难怪俄罗斯那么喜欢吃肉,因为蔬菜比肉还贵。
雅库茨克最值得逛的不是购物商场,也不是什么民俗街,反而是鱼市场最受游客欢迎,数十种鱼分门别类的直接插在木槽里卖(不能沾地,沾地就拿不起来了),这样的场景除了西伯利亚,别的地方真的不常见。
随机跟一个女摊主打听了一下,雅库茨克的鱼分两种,一种来自远东鄂霍茨克海,由于个头太大,顾客要么整条扛走,要么用电锯切割,最便宜的十公斤七八百卢布;另一种是贝加尔湖与勒纳河的淡水鱼,上市的基本都在0.5公斤以上,最贵的一公斤700卢布,主要用来生吃,最便宜的按箱卖,一箱十来条也就五六百卢布。
第二天一早,娜莎狂笑着让我看她手机里的两张图片,一张是连衣裙直立在雪地里,另一张是被冻硬的面条。
实际上,从小到大什么稀奇古怪没见过的当地人不玩这些,当别人怀疑雅库茨克真有那么冷的时候,他们才会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不屑。说来也很简单,把连衣裙浸湿后放在户外抖开(裙底触地),三分钟后放手就会直立,玩直立苗条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勺子和碟都不能用瓷的,大概率会直接冻裂。
按照俄罗斯政府的要求,入冬后当地每个社区与村庄都必须外设温度计,由于温度实在太低,普通温度计放在户外不超过1个小时就会爆裂,俄罗斯政府还专门研发了一种特制的超低温温度计,最低可显示-70℃,可哪怕是特制温度计,也经常有被冻裂的时候。
如果温度计显示在0℃以上,人们就会四处打电话邀约亲朋聚会吃饭,因为0℃以上代表春天来临,“冬眠蜗居”即将结束。当然,能看到户外温度计的大部分时候都是零下的,甚至有过-65℃的超低温。
毫不掩饰的说,我也问过娜莎一个很蠢的问题:你们当地人到底怕不怕冷?
娜莎很认真的回答:严格来说,雅库茨克人应该是最抗冻的人类了,因为每个孩子从小就被刻意的训练过,前些年流行的冰桶挑战,我们从小就玩,每年都要在父母或老师的监督下在户外泼几次冷水,也算俄罗斯比较传统的教育方式。
雅库茨克人还有一个不成文的传统,从新生儿半岁开始,父母会刻意的带孩子出门,就算还不会走,也要用拖车拖出去,天气越冷越要出门。这个传统会一直持续到孩子工作,哪怕孩子中考高考期间,每天都能看到一个个孩子被父母“赶出家门”,不在户外玩出一身汗就别想回家。
看着这些不知冷的孩子,我瞬间就明白了雅库茨克人为什么这么抗冻。
(纪实类旅游文章不好写,希望能得到您的认可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