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中对时蜀中还是国险而民附,到诸葛亮北伐时已经益州疲弊了

诸葛亮说“益州疲弊”是在第一次出师北伐的时候,给后主所上的《出师表》中所说的。和诸葛亮在卧龙岗对刘备做出三分天下的战略规划时对益州国险而民附的说法相比,显然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这两个说法所面对的情况都不同。草庐对的时候天下尚未大定,所以诸葛亮建议刘备先取荆州,再取益州,而到出师表的时候,天下三分的局面已经成立,而益州相对曹魏和孙吴两方,处于比较不利的局面。

这时候的益州连续经历了几次大规模的战争,首先是持续三年的汉中之战,接着是持续两年的夷陵之战。汉中之战虽然蜀汉取胜,但因为是持久战,所以消耗是比较大的,夷陵之战刘备近乎全军覆没,不仅粮草物资全部损失,而且带去的六七万部队也基本上没能回来。尤其是中青年将领几乎全部损失,让蜀汉将领出现了一个断层。

秦国得蜀中之后之所以能够迅速消灭六国,统一天下,是因为秦国本来就已经取得了对六国的绝对优势,得到四川地区只是如虎添翼,增加了秦国得优势,尤其是秦国对四川进行了水利改造,修建了都江堰,改善了成都平原的种植条件,增加了粮食产量,让四川的资源能够更好的帮助秦国扩大对六国的优势。换言之,即使没有四川,秦国也是具备灭六国的能力的,控制四川只是加快了这个进程。

所谓益州天府之国,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诸葛亮的说法同样没有违背历史事实,但对今天来说,需要强调的是,汉高祖刘邦的封地是在汉中,他在受封之后率军南下,只是到了南郑,并没有到蜀中。而且,他在南郑的时间也很短,四月份进入南郑,八月份就出兵反攻关中了,而且很快就得手了。之后,刘邦与项羽相争也是以关中为根据地,益州同样只是加分项,而不是唯一的根据地。

诸葛亮在做出天下三分的规划的时候,想的也是先占领荆州,然后再攻占益州,以荆州为北伐的根据地,取益州之后再用益州的物资来支持战争,同样并不是完全以益州来独立支持战争。到汉中之战结束的时候,诸葛亮的这个战略规划大体上已经实现了,而且也出现了他预期的刘备相对其他双方的一定程度的优势。也就是说,诸葛亮当初的战略规划本身并没有错,仍然是实现了。

问题出在哪里了呢?首先是关羽北伐未能把握好时机,没有见好就收,导致荆州后方空虚,被东吴一举偷袭得手,荆州全失,而且,这次东吴连一点退路都没留,吕蒙坐镇荆州准备迎战关羽,陆逊则率兵继续演讲西进,占领了宜都下属的秭归、巫县等地,三峡以东的据点全部都被东吴袭占了。其次则是刘备贸然出兵东征,又考虑未周,被陆逊偷袭得手,几乎全军覆没,造成了比较大的损失。

而且,刘备东征失败后,益州境内的一些潜在的反对势力也开始异动,出现了一些局部性的反叛,比如刘备病重之后,就出现了汉嘉太守黄元的叛乱,而且一度进攻到了临邛,刘备派将军陈曶讨平了黄元的叛乱。虽然这次叛乱持续的时间不长,只有三四个月,但汉嘉郡的辖区在今天的芦山、天全、雅安一带,也就是成都平原以西地区,所以也是比较危险的。更糟糕的则是南中地区的孟获、雍凯等也叛乱了。

到刘备死后诸葛亮接手的时候,蜀汉的局面是比较糟糕的,形势相当紧张,可谓外有强敌环伺,内有腹心之患。也因此,诸葛亮在接手之后并没有急于马上出兵讨平南中叛乱,而是先稳定益州根本之地也就是成都平原地区的局势,三年之后才出兵南征孟获,讨平叛乱。到这些叛乱都平定之后,蜀汉在刘备去世前后的危险局面终于过去了,诸葛亮才开始筹备北伐,而这时候蜀汉已经成了三国之中实力最弱小的一方,和曹魏、孙吴相比,自然显得益州疲弊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