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洛阳作品选读
诗词中的洛阳作品选读
过故洛阳城
司马光
一
四合连山缭绕青,三川晃漾素波明。春风不识兴亡意,草色年年满故城。
二
烟愁雨啸奈华生,宫阙簪裾旧帝京。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名都篇
曹植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宝剑直千金,被服丽且鲜。
斗鸡东郊道,走马长楸间。驰骋未能半,双兔过我前。
揽弓捷鸣镝,长驱上南山。左挽因右发,一纵两禽连。
余巧未及展,仰手接飞鸢。观者咸称善,众工归我妍。
归来宴平乐,美酒斗十千。脍鲤隽胎鰕,炮鳖炙熊蹯。
鸣俦啸匹侣,列坐竟长筵。连翩击鞠壤,巧捷惟万端。
白日西南驰,光景不可攀。云散还城邑,清晨复来还。
《洛阳女儿行》
王维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
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
罗帏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
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
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
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
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熏香坐。
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
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沙。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菩萨蛮
韦庄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题寿安甘棠馆二首
刘禹锡
一
公馆似仙家
竹签石径斜
山禽忽惊起
冲落半岩花
二
门前洛阳道
门里桃花路
尘土与烟霞
相隔十余步
春江一曲柳千条
刘禹锡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赠李司空妓
刘禹锡
高髻云鬓宫样妆,
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
断尽苏州刺史肠
谈诗词中的洛阳,当然不能不说李白、杜甫、白居易。
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春,李白畅游东都。三月的洛阳,春风荡漾,景色宜人。面对秀丽的山水,身在异乡的李白有感而发,写下了七绝《春夜洛阳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万家灯火渐渐熄灭,白日的喧嚣早已平静下来。忽然传来嘹亮的笛声,凄清婉转的曲调随着春风飞呀,飞呀,飞遍了整个洛城。这时有一个远离家乡的诗人还没入睡,他倚窗独立,眼望着“白玉盘”似的明月,耳听着远处的笛声,陷入了沉思。笛子吹奏的是一支《折杨柳》曲,它属于汉乐府古曲,抒写离别行旅之苦。古代离别的时候,往往从路边折柳枝相送;杨柳依依,正好借以表达恋恋不舍的心情。在这样一个春天的晚上,听着这样一支饱含离愁别绪的曲子,谁能不起思乡之情呢?于是,诗人情不自禁地吟了这首七绝。
此诗因情景交融、想象丰富而为后人喜爱。其实还有一个更加凄婉迷离的故事在里面。因为一个叫李玉真的姑娘。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上书请求还乡,唐玄宗亦以其“非廊庙器”而赐金放还。李白自长安取道商州东行,不久,再抵东都洛阳城。这一次,“诗中两曜”李白、杜甫,在诗歌之都洛阳相会,和当年老子、孔子相会一样,留下了又一桩千古佳话。之后,他们同赏洛阳风光,同登邙阜,同访缑山,又同游梁宋(开封、商丘一带)、齐鲁(山东一带),后依依惜别:李白远游吴越,杜甫返回洛阳,从此天各一方。杜甫一生中追忆李白的诗达八首之多,而李白在政治、思想、文学创作上,都给了杜甫深远的影响。
唐玄宗开元三年(715年),杜甫4岁时,生母早丧,父亲杜闲又远在兖州做官,杜甫就寄养在洛阳仁风里的二姑母家,姑母承绪杜氏家风,使杜甫得到了很好的教育。杜甫童年聪明过人,7岁开始写诗,出口成章。九岁时已经写了一口袋大字。到了十四五岁,杜甫在东京洛阳一带已颇有文名。当时郑州刺史崔尚和豫州刺史魏启心都称赞他的赋可以与汉代大赋家杨雄,班固比肩。
杜甫20岁以前是在洛阳度过的。洛阳的山水赋予他灵性秀气,河洛文化陶冶了他的性格品质。一代诗圣,是根植在洛阳这块沃土之上的,所以杜甫称自己的家乡是洛阳。杜甫20岁时,开始漫游吴越。24岁回洛阳参加乡贡进士考试,不中第。第二年他游伊阙龙门,有《游龙门奉先寺》一诗,夜里留宿,写下“阴壑生虚籁,月林散清影。天阙象纬逼,云卧衣裳冷”的名句。
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白居易,字乐天,唐代宗太历七年(772年)正月二十日,出生于今河南省新郑县东郭宅,死于会昌六年(846年)八月,终年75岁。他的诗词流传至今三千多首,数量居唐代名诗人之首。
会昌二年(842年),白居易71岁时,与香山寺僧如满,结香火社,白衣鸠杖,自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他做官30多年,以清贫自守,体察民情,从未忘记老百姓的疾苦。他73岁时捐资并提议民众共同治理被称为“八节滩”的伊河险段,使得“夜舟过此无倾覆,朝径从今免苦辛”,自居易对这件事十分欣慰,他临终前一年,写的《欢喜二偈》中,就有这么二句:“心中别有欢喜事,开得龙门八节滩”。
开龙门八节石滩诗二首并序
白居易
东都龙门潭之南有八节滩、九峭石,船筏过此,例反破伤。舟人楫师推挽束缚,大寒之月,裸跣水中,饥冻有声,闻于终夜。予尝有愿,力及则救之。会昌四年,有悲智僧道遇,适同发心,经营开凿,贫者出力,仁者施财。于戏!从古有碍之险,未来无穷之苦,忽乎一旦尽除去之,兹吾所用适愿快心,拔苦施乐者耳!岂独以功德福报为意哉?因作二诗,刻题石上,以其地属寺,事因僧,故多引僧言见志。
铁凿金锤殷若雷,八滩九石剑棱摧。
竹篙桂楫飞如箭,百筏千艘鱼贯来。
振锡导师凭众力,挥金退傅施家财。
他时相逐西方去,莫虑尘沙路不开。
七十三翁旦暮身,誓开险路作通津。
夜舟过此无倾覆,朝胫从今免苦辛。
十里叱滩变河汉,八寒阴狱化阳春。
我身虽殁心长在,暗施慈悲与后人。
太和六年(832年)七月,白居易把自己为元稹撰墓志的钱,捐献给僧人修正香山寺,使香山寺面貌一新。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刘琨的《扶风歌》
朝发广莫门,暮宿丹水山。左手弯繁弱,右手挥龙渊。
顾瞻望宫阙,俯仰御飞轩。据鞍长叹息,泪下如流泉。
系马长松下,发鞍高岳头。烈烈悲风起,泠泠涧水流。
挥手长相谢,哽咽不能言。浮云为我结,归鸟为我旋。
去家日已远,安知存与亡?慷慨穷林中,抱膝独摧藏。
麋鹿游我前,猿猴戏我侧。资粮既乏尽,薇蕨安可食?
揽辔命徒侣,吟啸绝岩中。君子道微矣,夫子固有穷。
惟昔李骞期,寄在匈奴庭。忠信反获罪,汉武不见明。
我欲竞此曲,此曲悲且长。弃置勿重陈,重陈令心伤!
说洛阳诗词如果少了吟咏牡丹的篇章,我想就像炒菜忘记放盐一样了吧。牡丹诗的繁荣,是在唐代开始的。
白居易《秦中吟》之十《买花》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王建《题所赁宅牡丹花》
赁宅得花饶,初开恐是妖。
粉光深紫腻,肉色退红娇。
且愿风留著,惟愁日炙焦。
可怜零落蕊,收取作香烧。
赏牡丹
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考察古代诗词与洛阳的关系,我们会很容易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就是通过这些优美的诗词作品,我们意外的可以获得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社会、思想等方面的象征性和视觉性的直观体验。依据这些作品的描绘,我们可以看出洛阳历史上的都市街景和时代特征,同时还可以想象性的复原它们。比如,从白居易的诗歌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中唐时期一名中央政府官员的生活圈,管窥白居易眼中的洛阳的都市景观。从李贺的《南园》等作品中,我们则可以把白居易作品中已经有所体现的庭园都市化的洛阳的状况体会的更加清晰明白。而李白、杜甫、白居易诗歌所反映的都市景观,则离不开当时洛阳的都市社会发展的促发。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重要启示:要想使得一个地方的文化艺术兴旺发达,首先必须使这个地方的社会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而一个地方的文化艺术的长足发展,反过来又能够极大地促进总价格地方的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因此,无论作为一个从事文化艺术工作的普通知识分子还是作为一位有思想有责任心的政府领导和其他工作人员,都一个在这两个方面都做出自己积极的努力,从而为这个地方的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做出尽可能大的贡献。
李少咏,自号小木匠,逍遥镇人。能熬胡辣汤,会做粗陋的小桌子小板凳,职业教书匠,都是半瓶子酱油水准。喜欢读书写字,希望以此抗拒生命中的佞戾、虚妄与迷惘。把最深的现实创痛比如为我们带来巨大伤害的新型冠状病毒虚化隐藏于文字底部,也许也算是无助之中的一个审美选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