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阳太阴合病,阳明太阴合病与厥阴病如何鉴别
今天是我写日记的2060天。
《伤寒论》厥阴病是难解之谜,为千古难题,历代医学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解读,还是有很多的疑惑。
在胡冯经方医学体系里面,厥阴病,属于半表半里的阴证。
大家总会说,厥阴病,属于上热下寒,寒热夹杂。
那么就很多师兄师姐就提出了个疑问,少阳太阴合病,阳明太阴合病可以不可以说属于厥阴病?
在有些医家的书里面,也会看到在辨证的时候,少阳太阴合病,属厥阴病。
那么能不能说少阳太阴合病,阳明太阴合病就是属于厥阴病呢?
大家知道,胡老提出,六经不是经络的六经,是属于八纲概念。
表里易判,表里邪有出路,而半表半里,由于邪无出路,少阳证属于半表半里阳证,邪无出路,只能用和解的方法。
厥阴病,属于半表半里的阴证,下焦的虚寒,邪更无出路,水饮郁而化热,形成上热下寒的格局,这是厥阴病的本质。
从病位的角度来说,厥阴病,还是属于半表半里。
假如说,少阳太阴合病,阳明太阴合病属于厥阴病的话,那就混淆了病位的概念,阳明属于里热证,太阴属于里虚寒证,病位角度来说,属于里证,而厥阴病属于半边表半里阴虚寒证,邪郁化热,但不能说这个热属于少阳、阳明之热,从病位角度来说并不能化等号,会混淆两者之间的区别。
胡老提出:六经来自八纲!厥阴病是半表半里的阴证,因半表半里厥阴病邪无直接出路,故极易寒郁化热。热(火)性炎上,寒性趋下,从而形成①“寒多,微有热,或但寒不热”;②上热下寒的特点。
厥阴病是半表半里阴证,以虚寒为主,又常呈现出上热下寒、寒热错杂的特点。但其寒热病性(情)势必反映于此(半表半里)之病位。
从六经的角度来说,厥阴病绝非少阳、阳明和太阴合病,不然六经的定义、概念又会再次令人紊乱不清,学习经方的人在学习到厥阴病的时候,更加迷茫。
我刚开始学习的时候,也是有这样的迷惑,每个学习胡冯经方体系的我估计也有这样的疑问,在第一届胡冯经方师生见面会上,南宁陈师兄也就这个问题向冯老做了提问。
太阴阳明合病和厥阴病区别,冯老当时说太阴阳明合病疾病定位是里寒里热,厥阴是半表半里阴证,都有寒热夹杂。
冯老说厥阴也有口干口苦,有些病人只有口干没有口苦。
有口干口苦又有上热下寒,寒热夹杂就需要考虑厥阴。
有寒热夹杂但是没有口干口苦就需要考虑太阴阳明合病。
学习过程中,还是需要不断的思考,不断的总结,对于有争议的问题,有疑惑的问题,可以在临床中去思考,运用,及再次反过来读书,读经典,这样慢慢总结。
林佳明,主任医师,来自钦州,默默的努力及传讲中医,传承经方。
从事六经经方辨证传承工作,目前与利城老师已经开展了19期全国基层经方传承班。
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利用周末在基层开展经方义诊工作,深受百姓欢迎。
2022年7月,与利城老师出版了《林佳明经方实践录》。
算是对自己学习经方7年的一个小结。
崇尚仲景医学,六经辨证,运用经方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做经方一代传人。
善于运用中医经方治疗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疑难重症如急性脑血管病(脑中风)及后遗症,反复发作性眩晕、顽固性失眠、痴呆、癫痫、帕金森病、抑郁症、焦虑症、头痛、心理障碍等疑难杂症。
形成了经方六经辨证,注重兴阳、温阳、扶阳学术思想运用,强调本气自病,重视先后天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