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是怎样练成的?
这本书的作者是尼尔·布朗。他是博林格林州立大学一位优秀的经济学教授。这位教授非常高产,曾经跟别人合著过七本书,并在专业期刊发表一百余篇研究论文。
在美国,曾经有数十所学院和大学曾经聘请布朗教授,让他协助教职员培养批判性思考技巧。他也任职于《韩国批判性思考期刊》的编辑委员会。
一九八九年,他荣获教育促进支持协调会的“全国年度杰出教授”银牌奖章。同年也获得了“俄亥俄州年度杰出教授”荣衔。此外,布朗教授还曾获得无数地方性和全国性的教学奖。
在一个被泛滥信息包围的时代,我们每时每刻都会遇到各种问题,大到涉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小到个人生活的决策。面对别人兜售的观点,你可能明明觉得有什么不对劲,可一时却又很难找到突破口反驳。
在这些观点面前,你有能力提出关键问题,让众说纷纭的争论立见分晓,让道貌岸然的说谎者原形毕露吗?
面对提问,你有能力组织更多确凿的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吗?还是只把声高当有理?一遇到别人提出相反的观点时,就认为别人是没事找茬,有意和自己过不去,甚至为此恼火:他为什么横竖不肯接受我的观点?
过于感情投入,最大危险就是你可能没法识别谬误和操纵。
遇到一个难回答的问题,将它直接枪毙掉显然比仔细思考然后做出回答要容易得多。而且,这样做一定让你显得一言九鼎霸气外露,但也在无形中关闭了通往批判性思维的大门。
不草率、不盲从,对问题深思熟虑,不为感性和无事实根据的传闻所左右,尽力理解那些价值观和我们背道而驰的人的分析推理方式,克服偏见对判断的影响,这样才有可能得出更为正确、理性的结论。
《学会提问》这本书为你解决的,正是刚才所提到的这些问题。
我们经常接触到批判性思维这个词,批判性思维可以说是理性思考的代名词,很多人都对它很熟悉,但是要问一个人,批判性思维到底是什么思维,他很有可能答不上来。
“所谓批判性思维包括提出一系列相关的批判性问题的意识,以及在适当的时机提出并回答问题的能力和意愿。”书中的定义或许有些晦涩难懂。
说的简单点,就是在吸取外部信息的时候,要注意根据自己的需求提出适当的问题,在不断提问和回答的过程中得到思维的训练和对新领域的认知。
把批判性思维相关的东西讲清楚需要相当长的篇幅,在这里主要是跟大家分享一下想要获得批判性需要坚持哪些原则。
第一项原则:自主性原则
乍一看,这个价值观好像和鼓励人们注意不同的观点显得有点儿风马牛不相及。一方面要我们积极主动地形成自己的结论,怎么另一方面又要我们去寻找或聆听那些根本不属于我们自己的观点呢?
毫无疑问,我们都想从无限广阔的可能性中进行选择,否则我们就有可能错过某个重大决定或重要选择。
但是很多观点和判断都是别人的,我们需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要有自主性。
第二个原则:保持好奇心
你需要兼听博观,让自己变得“见多识广”。他人有驱使你前进的巨大动力,将你从当前偏听偏信的状态中彻底解放出来。要想成为一个批判性思考的人,你需要对自己遇到的一切不断提问。
你从别人那里学到的一技之长就是他们的洞见和感悟,只要他们的观点符合正确推理的标准就行。
第三个原则是谦恭有礼貌。
哪怕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每周都会犯下一堆错误,认识到这一点,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让我们积极主动地和他人合作交流。
当然我们中有人明察秋毫,有人则粗心大意,可是我们每个人能做会做的事都非常有限,当我们反省自己的时候,我们就会回想起苏格拉底说过的话:“我唯一所知的就是我一无所知。”
一旦我们接受这一现实,我们就能更好地认识到:我们同他人之间的交往至少能填补一小部分我们当前认识的空缺。
而且,谦恭的意识让我们能避免批判性思维最为常见的一大障碍,就是:相信凡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都是立场褊狭,而自己则立场公允。
第四个原则:对那些以理服人的人保持尊重
我们虽然想恭听别人的声音,这并不是说一切观点和结论不分高下、价值等同。我们总会发现说理透彻、论据可靠的人,不论其外貌、年龄、财富、地域如何,一定要排开其他的外在因素来对待他观点,直到更加透彻明晰的论证出现时为止。
最后,我们要牢记一点,那就是:我们思考时都有明确的目标。
换句话说,我们之所以思考正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当我们思考的动机就是为了同以前的思考方向保持一致、毫不更改时,我们就已经抛弃了批判性思维的原则。
取而代之的是,我们变成了鼓吹者和宣传家,千方百计地寻找更好的方法来维护自己当前的立场。从这个角度来看,思考的过程其实就是捍卫的过程。
回想一下,自己是不是有过这样的经历呢?如果是的,下次再遇到应该知道怎么办了吧!
· end ·
推 荐 阅 读
▼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2018年最值得读的100本好书
爱读书的你一定不要错过
▼
每周拆解一本书
收获一点小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