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工作效率提升10倍的方法!

个人发展学会
陪你成长  持续精进
导言

一提到时间管理,人们肯定能想到要做计划,而一提到做计划,普遍就会去谈年计划,月计划,再分解到周计划,日计划。人们普遍以为自己知道什么是计划,并且想当然的就认为自己会做计划,只是计划做得好坏不同。但事实上,几乎所有人的认知都是错误的,这节课将教给你什么才是真正的计划,并聚焦于短期任务的计划给你讲解具体操作方法,后面的课程将会为你讲解长期任务应该如何做计划。

案例

关于计划,我遭遇最多的问题不是关于如何做计划,而是:“老师,我经常做了日计划但完不成,怎么办。”

相信你也曾尝试做过类似这样的努力:在某天晚上,拿出一张纸,想一想第二天自己都要做什么,然后把它们在纸上写下来,列成清单,或者是当天早上列出当天的任务清单,总之,经常都是在事情一多压力一大时才会这样临时抱一下佛脚。

之后呢,你努力想按照这张清单上的内容和顺序去执行任务,到了接下来的晚间,你再次打开清单,发现清单上的五件事情只完成了两件,还有三件事情压根儿碰都没碰。

于是,你感到很失败,并大声疾呼:“为什么?为什么我做了计划却完不成!?”

我的学员董哲民在找我做一对一咨询时,也是这样问的。我说:“你怎么做的计划,给我做一做看,把你明天的日计划写下来。”于是,哲民边思考边在纸上写下了这三件事:

1.完成设计稿

2.联络客户问进度

3.写工作月报

我说:“你这不叫计划。”哲民似乎立刻明白了,“老师我懂了,设计稿是中午前完成,下午两点打电话给客户,然后写工作月报。我都加上了时间点,这样对不?”

我说:“这仍然不是计划!”

哲民有些茫然了,“仍然不是?难道还要加上目标什么的?”

你可能也茫然了吧,如果这都不算计划,那么到底什么才是计划?

分析

咱们看看维基百科上关于计划这个词的解释——计划是用来实现某个目标的步骤列表,其中包含了时间和所需资源。

这里有两个关键点:

第一个关键点是关于计划的作用,计划是用来达成目标或完成某件事的,所以做计划的作用应该是促进任务目标的达成,这种促进应该包括让任务更容易的被执行,更高效的被执行。

第二个关键点是计划的到底长什么样,它应该是一系列的步骤,指明了完成某一任务的具体方案和程序。

拿着这两个关键点去检验一下哲民所谓的计划。

写下“完成设计稿”五个字使完成这个任务变容易了吗?

没有。

使完成这个任务变高效了吗?

也没有。

这五个字包含关于完成设计稿的具体方案和步骤吗?

更没有。

你可以再试着去检查一下哲民的另外两项计划,还有你自己曾经列过的计划,同样都是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作用上都不符合计划的定义。

哲民列出来的只能被称作清单,一个任务清单,仅此而已。

上面的每一项内容叫愿望也好,叫想法也罢,都不是计划,加上时间点也不是计划。

人们对计划做普遍的误解就是以为一个加上了时间点的想法就是计划,如果这样的话,明天下午两点,我要成为蝙蝠侠,这也是个计划喽

当我这么和哲民说的时候,他说:“成为蝙蝠侠这不现实呀。”

我反问他:“那么,你是如何知道你塞进当天的任务都被执行是现实和靠谱的呢?”

方法

不能,实际上多数人列出来的所谓日计划,都不能确保是靠谱的,因为它们都只是自己的一厢情愿,未经有效的思考。而计划,一定是一个缜密思考过程,是个颇费心力的事情。

在你的待处理清单上,罗列着一个个任务,它们都未经你思考和计划。有一些任务,你不需要太费劲去思考,因为任务本身比较简单,或者是你已经具备了足够多完成该任务的相关经验。

比如,把一头大象放进冰箱里这个任务,在你的脑子里已经有了步骤,计划也就很清楚了。

但是还有一些任务,它们通常相对困难,而且很多是知识性创造性的工作,这样的任务就尤其需要去认真计划。哲民要完成的设计稿和工作月报就属于这类,而且联络客户也可能需要提前计划沟通内容。

由于计划是个思考过程,更多的是发生在你的脑袋里,所以思考的步骤就尤为重要,在这儿,我教给你一套自然计划法,一共包含四个步骤,它是从麦肯锡七步工作法中提炼出来并结合认知与行为心理学的成果。

这四个步骤分别是:定义结果,头脑风暴,组织整理,心理预演。

对于一个任务,首先要搞清楚这个任务要做成什么样,做到怎样的程度,这就是第一步,定义结果。拿哲民的设计稿来说吧,这份设计稿是要满足客户需要,还是要拿去参选国际大奖,两种不同的结果决定了不同的投入的程度。

人们做工作,总是缺少对于当前工作成果的定义,导致了浪费很多时间。比如,要做一张幻灯片来说明自然计划法的四个步骤,可以只写四个步骤十六个字,也可以加图片,画流程,再搞个动画效果,前者一分钟之内搞定,后者一小时也不见得够用,那些完美主义倾向严重的人,经常忽视一个事实,就是他们投入去做的大部分工作内容其实都是不必要的,多余的,浪费时间的,预先定义结果明确了目标,避免了无效的工作内容。

结果明确了,围绕目标,接下来就是头脑风暴的时间。

在这个阶段,把尽可能多的实现结果的手段和想法罗列出来。

比如,我准备这堂课的内容,是要预先构思的,我要想想为了讲清楚真正的计划是什么以及如何用自然计划法做计划,我都要说哪些要点,可能要举哪些例子,有哪些资料可能需要被我引用到,这时,我的大脑开始在记忆中搜寻所有相关的信息,想到什么,我就把它们写下来,几个字,一句话,表述清楚这个点是什么即可。

在头脑风暴时,有两个注意事项,一个是不做评价和筛选,任何想法和素材,只要想到有可能会用上,就先堆上来,不用去管最后会不会被用到。

另一个要点是这里只想关于打算做什么的点,避免陷入到具体的实施细节中

就像微软公司的PowerPoint,之所以叫“point”,就是用来列要点的,而不是用来堆内容的。

要点收集完毕,基本黔驴技穷的时候,就可以把这些要点组织整理起来形成步骤了。

这时,就要按照做事的先后顺序,开始思考哪些要点先实施,哪些要点后实施

比如哲民的工作月报,写作的要点可能包括本月的重点工作,本月的其他工作,下月的重点工作,工作取得的成果,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其他同事的支持、需要的资源等等信息,而作为一份正式工作报告的写作,组织整理后,可能应先写工作成果,再写工作发现的问题,然后罗列本月工作和下月计划,其他一些不重要的点可以略写或不写,这时,一份大纲就形成了,而这份大纲,就是写工作报告的步骤,也就是真正的计划。

最后一步心理预演非常重要,当你把计划的步骤列出来之后,你要在头脑中模拟一次执行。

这是一种想象的技术,在你没有真正开始执行任务时,把执行任务的全部步骤过一遍,当作自己是要去真的做时,这个步骤将给你带来两个好处,

第一,当步骤在大脑中完整的预演一遍后,在真正执行任务时,你会发现执行起来更为顺畅和高效,因为你的大脑已经提前练习过一次。

第二,在预演的过程中,你会发现一些在步骤设计中不合理的地方,或者是需要补充的地方,这可以帮助你进一步完善计划。心理预演并不高深,事实上现在你就正在我的带领下尝试预演自然计划法的四个步骤,你并没有真的开始做计划,但是正在你的脑海里勾勒自然计划法的每一环节,这将帮助你更熟练的使用该方法。

四步骤讲完了,接下来我们再预演一次,假设在你的清单上有这样一个任务,“找一位时间管理老师当教练”。在一天晚上,你开始计划这个任务:

首先,你想要的结果是什么呢?

找到一位老师,得是讲中文的,老师本人时间管理要做得很好,是实战派,功底深厚,而且讲东西要通俗易懂。

接下来,你开始头脑风暴,如何筛选和找到这样一位老师呢?你想到了以下一些可能,书籍、知乎上听课、百度上搜索、找三个时间管理不错的朋友推荐。

之后你开始整理这些想法,书籍不用去详细读,看看排行榜再看看评价,知乎上找课比较靠谱,百度搜索太烂放弃,朋友推荐可能靠谱,但并不知道哪些朋友算是时间管理好的也不好操作,所以最后你定下来以下三个步骤:

1.上当当网看时间管理类书籍,找国内作者的。

2.浏览书的口碑,选出口碑不错的三位作者。

3.在知乎上听听他们的课,判断哪位最合适自己。

最后,你在大脑中想象着明天一早做这件事情,你打开电脑,打开浏览器,访问当当,搜索时间管理,按口碑排序所有的书籍,然后浏览评论,看看哪些评论体现了作者实操接地气,然后,想象自己在知乎上浏览课程,找到相应老师的课,听课。

想到这儿,你可能发现,当你确定了一位老师,你可能还需要找到他的联系方式并发信息说明你的情况和目的,于是,你加上了步骤四,写消息给老师。

这时,心理预演完毕,完整的一遍自然计划完成,五分钟搞定。

第二天早上,你很轻松的上手开始处理这个任务,并最终找到了我。而那些傻傻的只是把“找教练”三个字写下来的人,可能一打开浏览器,就已经开小差干别的去了,一上午磨磨叽叽也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人选。

所以,请你务必记住,计划是用来促进任务执行的步骤,计划的过程是个思考的过程。

运用自然计划法你可以通过四个贴合你自然思考模式的步骤把有难度的任务分解、落实,形成有效的计划,这四个步骤请在回顾一遍:定义结果,头脑风暴,组织整理,心理预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