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可以做到一天写一篇
这个公众号诞生于2017年12月26日。
从有了开通公众号的想法,到完成开通,花了几天时间。电脑和网络对我来说,操作水平一般了。
所以最初的几天,都是在学习和熟悉中。
从2018年1月4日,这个公众号开启了一天更新一次的旅程,到今天已经是第六十篇内容了。
最近随着我更新时间的推移,很多朋友都会问我一个问题:
你为什么可以做到一天写一篇?
今天公众号更新,我就来回答大家这个问题,试着从我自己过往经历来寻找答案。其实过去写过一篇《订阅号名称的由来》,说的是这个公众号为什么叫庐山面目的真面目,也说出了我写这个公众号的初衷和更多的想法。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到那一篇,说过的内容今天不再重复了。
第一,读书和思考的习惯。
真正的学习是在大学毕业之后才开始。我工作的第一年,月收入才2000多,当年买书就花了将近一个月的工资。买回的书,我可以做到40%看完。
刚毕业那年,我完成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两篇“大作”,名字分别叫做《工作杂谈——献给未曾工作的莘莘学子》、《英语教育、潜规则与现代化》,洋洋洒洒几千字,都是自己的观点。当时发在了天涯论坛上,还发给过很多同学,包括我比较尊敬的老师蒋长流。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天涯搜索,发表时间是05年。
从04年工作到现在已经十三年多了,每隔一两年我都会集中进入一段时间的学习状态。前些年主要看了一些国学方面的书,虽说浅藏辄止,但也有些收获。
更重要的是,思考的习惯早已养成,看书的收获我总会有意识在现实生活中思考和验证。
2008年开始,我写过一段时间的QQ空间,也可以看做是我写作能力的验证和提高吧。
这可以看做是我写公众号的最基础和起点吧。
第二,过去两年高强度学习节奏的开启。
2016年,我入学了南开大学金融在职研究生。其实在这之前,我已经开始大强度通过各种微信公众号学习了。公众号学习是1.0版本,在职研究生是2.0版本。
2017年,进入了某著名知识付费平台,开启了3.0版的学习。
2017年7月,加入了让我相见恨晚的混沌大学,开启了4.0版本的学习。
2017年一年,所有学习时间加在一起超过三千小时。
这三千小时,既有我名师指导下的研究生专业课学习,又有专业课教材的研读,还有英语的学习,再加上知识付费平台,特别有混沌大学的学习。
这样的学习,既有按部就班的学科体系,又有信马由缰的瀚海遨游,完全打开了我的认知边界。这一年的收获,决定了我公众号写作的质量和层次。
第三,工作实践的积累
我在一家全国500强排名200多位的集团工作,过去六年半专业从事各类报告、材料、领导讲话的写作。这六年半休息的所有时间加在一起,不到一个月。可以说是超强写作训练营。像今天的内容,只不过花费半个多小时而已,这就是写作基本功了。
按照李笑来的七年一个人生理论,我刚刚经历过一个被公文写作填满到毫无缝隙的人生。
去年年初开始,集团启动了管理咨询,与麦肯锡、德勤两家公司合作。我是具体负责咨询项目的人。和麦肯锡、德勤的小伙伴共同工作已经有一年时间,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很多,收获很大。将集团过去传统的想法和做法,与咨询公司国际化的思路在一起碰撞,这样的差距不会使我有很大收获吗?
去年下半年,我进入了专门负责咨询落地的部门,专职负责项目落地。在这个过程中,又是一种极大的考验和锤炼。
第四,音乐经历的作用
从初三暑假第一次见到吉他,我就结缘音乐。到大三下学期,也刚好七年。可以说我有过一段被音乐填满的人生。
特别是大学期间,和小伙伴们组建了安大历史上最好的一支乐队:天蓝色。这支乐队有十几首原创作品,在当时的合肥有比较大的知名度,当时的安徽电视台还为我们拍过专访,在黄金时段播出,要知道那是2003年的安徽。
在乐队经历中,词曲创作主要是主唱完成,我作为主音吉他,主要的任务是编曲。编曲的工作,对一首歌的影响极大,在这样的过程中,我释放了自己的灵感,激发了自己的想象。
从吉他弹奏来说,我最喜欢的是即兴,完全随意的表达。这样的表达方式,和现在的公众号写作,有什么本质的区别吗?
而且作为曾经的著名校园音乐人,可以说是半个公众人物。写好一个公众号,就会变成一个公众人物。这样的心理准备我早就已经有了。
除此之外,就是对这个公众号的认识了。
这个公众号对我来说,几乎是梦想的全部了。我可以一天不吃饭,但是不能一天不更新。有这样的认识,还会没有时间完成更新吗?更何况不一定花费很多时间,而且每天都可以有内容要写。
所以,我可以做到一天更新一篇。我对我的内容还是有自信的,如果你喜欢其中一篇,我可以说,其他任何一篇的质量都不会低于你喜欢的那一篇,区别是主题不同,你的兴趣点也不同而已。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本周日到北京参加混沌大学的线下课程,可以约见北京的小伙伴了。
最后是每天都有的一段话:
如果关注了这个公众号,那就请定期来看看感兴趣的内容。
如果觉得写得挺不容易,那就给一个点赞。
如果觉得公众号的内容有共鸣或者有错误,那就写下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