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在文字里游走
时常有朋友提醒我,为什么不把我码出来的文字做成“VLOG”?
像我这样有英语恐惧症的人,尤其害怕英文单词,这个“VLOG”是个什么意思?后来看了一个进藏自驾游大神做的视频,他一直说他的“VLOG”,我差不多有点知道了,“VLOG”是不是“视频对话”的意思?
20年没碰过英语了,脑子里存得住的单词越来越少,但是“dialog”这个词,好像刚接触英语的时候就见过,能用“log”这个词尾的,应该就是对话的缩写吧。
我知道百度一个东西很容易,我懒到不想去查找。我就是查到了,我依然保持每天码字的习惯。
朋友让我做“VLOG”的原因无外乎三个:一是制作视频比码字简单;二是现代人都不愿意去读文字,而是愿意看图;三是制作成“VLOG”不易被剽窃,现在网上靠复制张贴过日子的人非常多。
说心里话,我还是感谢这些一心为我着想的朋友,只有真心的人才会做出这么真心的建议。
先说码字吧,自从12年前答应陪伴女儿写作业,每天晚上吃完晚饭并收拾停当后开始码字。码字不仅成为我的爱好,甚至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别人一天必做吃行睡,我在此基础上多一项吃行写睡,一天不写,一天睡不踏实。悄悄说一个自己的致命弱点,只要让我一天不写作,就是对付我最好的办法。人生唯码字不可辜负。在我不成文的时候,我喜欢坚持;在我成为作家后,我喜欢坚持;在我成名成家后,我喜欢坚持。台湾作家林清玄说,作家可以写到死。他真的以自己的生命印证了这句话的真理性,他死的当天上午还写作了!
码字对于我像吃饭,不存在简单不简单的,它就是我的生活组成部分。没有人觉得吃咸菜简单,也没有人觉得吃海鲜复杂,我于码字就是这样的认知。
再说码字的快乐。能在安静的书斋,静心地听自己笨拙的手指敲打键盘的声音,那种快乐,只有浸淫其间的人才能感受到。就像爱听音乐的人,他会跟着旋律徜徉在词曲作者营造的情怀中,他会跟着乐谱中的人物命运跌宕起伏。就像打麻将的人,一辈子都在等着那个梦想中的天胡和地胡。不是每个码字的人都能出作品,将生命码到文字里,谁说这不是作品呢!
最后说说版权问题,作家是有话要对世界说的一群人,作家的使命就是将想说的话说出来,这就够了。作家不是卖唱的,不需要靠自己的文字为生,当然,有作家以写作为职业,现如今社会,能码字过日子的人实在是少的不能了。即使文学最繁荣的民国时期,好像也没有几个人靠码字过了富贵的日子。
我的字不值钱,因此,从码字的第一天起,我便没有考虑码字跟钱的关系,记得出第一本书之前,我还跟出版社的编辑说,假如我能赚到版税收入,我就将这些钱全部捐献出去,事实上,到现在,我还是赤字出书。一本书虽然算下来也有小一万块钱的版税,可这点钱跟我买书送人花的钱比起来,简直是不堪一提。
作家对社会的贡献是文字,假如有更多的人喜欢并用到我的文字,这是我对社会的贡献,这也是我在社会上的生存价值,至于别人拿我的文字去做什么,这不是我关心的话题了。
就像一棵树,它生出枝丫并长满叶子,它不会计较树下的人是遮阴,还是等着收拾书上的果子,或者是折断树枝去生活,再或者是伐倒树木去做栋梁呢。树自在地活着,茂盛地生长着。
忘记是哪个国家的寓言故事了,说是一个伐木工来到一颗歪歪扭扭的古树面前。伐木工靠在树上休息时,嘴里嘟哝了一句,这颗树长得真丑,奇形怪状的。可树在伐木工人身后偷偷地笑。树说,假如自己不是因为不成才,就早被伐倒了,还能存活到现在?那些早它被伐的树,哪颗不是看着看大挺拔的样子。
感觉有些被树带歪了,可我的心还是一如既往。
码字是我的喜好,我非常希望自己的文字能被更多人看到,文字对社会能产生更大的价值,我喜欢徜徉在文字中的感觉,至于别人如何看待和使用我的文字,那就跟我没有关系了。
我快乐于文字中游走的自得,我更淡然于文字被人喜欢的自在。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