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访谈录》读后感

歌德说过:“读一本好书,就是在和高尚的人谈话。”在读这本书的时候,王元院士的形象在我眼前逐渐浮现,好像一个长者向我讲述他的人生。从书中我不仅学习到了王元院士在数学研究上的治学之术,还认识到了老一辈数学家勤奋踏实的为人之道。下面我想从这两点具体谈谈我读这本书的感受。

·数学科研道路上的治学之术

从小学阶段对数学学习的独立思考,到大学阶段的自学,再到在中科院研究所的讨论班,这本书比较详细地记载了王元院士在数学学习阶段的整个经历。无论是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探索过程,还是晚年对数学史的研究,每一段经历都给我带来很多启发。我认识尤其深刻的是:对数学的独立思考对一个立志研究数学的人是多么重要。

还记得之前陈省身曾告诫学生吴文俊,“你看前人的东西相当于在欠前人的债。”数学是一个需要有独立认知和思考的学科。我们如果想真的致力于数学的研究,需要自己独立地去思考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王元院士在小学遇到鸡兔同笼问题他会自己去推导而不是按照公式去套。这样当他再遇到用方程去解鸡兔同笼问题才会恍然大悟。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王元也提到“...我基本上都用于自学。这时,我对学习是非常主动自觉,我感到自学比听课的效率高得多,也更加踏实得多。实际上,在课堂上听课,只能听懂一点点,仍然要靠自学之后才能真正弄明白老师讲的东西...”。而在研究哥德巴赫猜想的过程中更是如此。当时资料比较缺乏,为了寻找一种解法,只要自己能有机会去翻阅的,王元院士会翻遍国内外的所有杂志,把相应杂志上的文章摘抄下来去研究。

做数学除了独立的思考,交流沟通也是万分重要的。如果每个人都闭门造车、闭目塞听的话,很难想象会产生特别大的成就。大学时代的王元院士每当自己学有所悟时就会找一些低年级同学,向他们介绍数学,有时他们听得都忘了睡觉。这当中很多人后面成为了数学家,其中魏道政也师从华罗庚,在数论方面做出了贡献。当然王元院士进入中科院研究所后也得到过华罗庚先生的帮助。华罗庚先生通过举办哥德巴赫猜想讨论班以及编书等活动让王元在数学研究上更进一步。王元院士和华罗庚先生在世界数论的发展过程中,都做出了自己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形成了一套中国解析数论学派的研究方法。

·老一辈数学家的为人之道

王元院士在浙江大学读书时,家里没有经济支援,他还依然能想办法保证生活,继续学习。进入中科院之后,他协助华罗庚先生编书,工作也十分认真,且是一种不计'回报’的态度。钱理群老师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沉潜十年》,讲做学问需要沉潜下来,坐得住冷板凳。我想如果没有王元院士多年勤学踏实的积累,也不会有让世界为之瞩目的数论成果。

《我的数学生活》中还提到,陈建功和苏步青两位先生,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去学习俄文,一开始从字母学起,直到能够翻译出版苏联的数学教科书。我非常吃惊,因为我已经修习了十多年的英文,但当我读起英文版的数学教材仍然觉得困难。有句古语说得好,“有志者,事竟成”。当年我国非常缺乏数学教材,把苏联的数学教材翻译过来给广大数学工作者使用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这促使我去认识当下中国,去思考我能为我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些什么。

王元院士属于年少成名型的,由于他在哥德巴赫猜想方面做出的突破性成果,曾被报纸媒体作为青年科学家标兵大幅宣传。但他此时仍能客观清晰地认识自己。我想这种冷静和“恰如其分地估计自己”,也是王元院士后面能取得进一步成就的原因。这正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希望通过这本书好好体悟王元院士的一生,也希望今后努力了解更多数学家,去汲取他们身上的精神,思考自己在数学这条道路上应该追求什么,应该如何去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