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性视角有多美,挑剔性视角就有多残缺

这是庐山面目的真面目第527篇原创内容,2020年第36篇。

最近更新频率下降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公众号已经发布的文章越来越多。我开始花费一定的时间在读者群和自己的朋友圈回顾过去内容。因为我发现过去的大部分内容很多朋友并没有都读过,所以想慢下来等一等。如果大家想看到新的内容,就多去最新内容留言、点亮在看和转发吧。

本篇的主题是欣赏性视角与挑剔性视角,这是我长久以来一直有的两个概念。

欣赏性与挑剔性视角,可以理解为完全相反的观察角度。

欣赏性,是从正面,从优点和长处开始。

挑剔性,是从反面,从缺点和不足开始。

完整的理解,其实同时需要这两种视角。

但我们在具体观察的行为中,总是需要以其中之一为先,另外之一为后。

而不可能同时带着两种视角去观察,就像我们不可能有两个出发点一样。

无论我们要去哪,在同一时刻,只可能有一个出发点。

与这两种视角有关的观察有很多,本篇想讨论的是看人、看书、看环境。

看人

人是世间第一可宝贵的。

人的价值和潜力是无限大的。

这是我信奉的底层价值观。如果不是这么认为和看待,我现在做的所有事都毫无意义可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也只能通过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创造价值。

一个人想要更有价值,就是要把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发挥到极致。

而所有人又都不是完美的,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哪怕是任何一个伟人。

过去我一个十分敬佩的领导说过一句话:人都是不规则的多面体。我觉得表达的意义与上面几句话十分相似。

这就决定了,想要更好的认识、了解、看懂一个人,更重要的是看他的优势和长处,而不是看缺点和弱点。

所以,在看人这件事上,欣赏性视角是压倒性的优势。我们必须更多用欣赏性视角看待自己、看待别人。

但这绝非易事。

当我接触了足够多的各行各业、各种背景的人之后,我突然发现,带着欣赏性视角看人,还是一件挺难的事。

因为大部分人随着年龄、阅历的增加,价值观、思维会固化。这种情况下,遇到新的人,很容易感知到对方与自己不同的部分,并难以理解和接受。先天就会选择挑剔性视角去看待。

在这种情况下,想用欣赏性视角去看待,是做不到的。

只有做到更开放的视野、更宽容的心态、更包容的胸怀、更博大的自信,才能真正欣赏别人。

以上四点每一点都很难,特别是更博大的自信。因为有时对于有的人来说,欣赏别人意味着对自己的贬低。

所以,缺乏自信的人很难做到真正欣赏别人。

看书

从一个写作者的角度看,任何书都不是完美的。因为写作无止境。

用任何一种结构、顺序、文风去表述一个观点,都有可能有相应的弊端和不足。有时甚至观点本身就是值得探讨的。

当我们捧起一本书,我们要做的,是从这本书中吸取对我们有意义、有价值的内容。

带着对作者劳动成果的尊敬来翻开一本书,在我看来是起码的情感。

只有欣赏性视角,才能帮助我们发掘更多的价值、得到更多的收获。

除非是专业书评人,我想一本书的弊端和不足,不应该是看书的过程中主要去考虑的。

当然,对于一个有足够储备和积累的人,看完一本书之后自然知道哪些是自己不够认同的。

但这并不是我们看书的目的,抱着这样的目的看书,我们也很难有收获。

所以,在看书的过程中,挑剔性视角应该是尽可能避免的。

对我来说,在写作这个公众号的过程中,感受更深。

过去的大多数内容,都是我的阅读、思考阶段性成果。很多观点和结论,都是一种分享和探讨。我决计不敢说,大部分内容就一定是正确的。但我想,对于愿意打开阅读的人来说,总还是会有一些收获的。

总会遇到挑剔性视角的人,告诉我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当然,愿意发表观点本身,是非常难得的态度。

但我想,之所以写出一篇内容,并不是觉得这篇内容有多完美,而是也许可以带给一些朋友收获和启发。这就够了。

我更希望看到朋友们说的是喜欢一篇内容,至于观点是否都认可,因人而异了。

看环境

每个不同的组织,都会相应形成自己特有的文化和环境。

我过去在企业工作的时候,面对上上下下不同岗位的同事,经常听到各种牢骚。

我也曾一度以为,这些问题是我所在的企业特有的。

后来随着看书和阅读的深入,我发现居然跨国公司也会存在相应的问题,中外企业存在的很多问题是非常相似的。

没有一个组织是没有问题的。

这和任何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弱点何其相似,又和一本书不可能完美何其相似。

世界原本如此。

带着欣赏性视角去看待组织和环境,就会增加对于组织的感情和信心,就更有动力做自己应该做、可以做、能做到的一切。

而带着挑剔性视角去看待,就会觉得这也有问题、那也不好,觉得自己所处的环境是最差的,根本不可能有热情去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任务,更不要说可以完成的其他任务和能做到的所有任务了。

一个组织中欣赏性视角、挑剔性视角的人各有多少,才是组织最重要的问题。

对于组织来说,要培养更多欣赏性视角的人。

对于组织中的每个人来说,要尽可能使自己成为更多用欣赏性视角看待组织的人。

这很难。

在我看来,归根结底,欣赏是一种审美,懂美才会审美。

当然,更多带着欣赏性视角,在可以带给我们更多收获的同时,也会有相应的问题。但这不是本篇讨论的重点。

世界原本就非常复杂。解决一个问题,就会迎来一个新问题。永远处在不同尺度的循环中。

最后总结本文的观点和结论:

我们需要更多时候都带着欣赏性视角,而不是挑剔性视角。

但这个观点本身,仍然会被挑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