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淡梅花香欲染:历代名家画梅欣赏
宋徽宗赵佶 《腊梅山禽图》。此图写一株腊梅枝干略弯而劲挺直往上伸,极富弹性,互相交错而有变化。枝头几点黄梅开放,似乎有阵阵清香袭来。腊梅枝头上的一对山雀相互依偎均向着左侧画面,将观者视线引向画外。刻画工整细致,富有生活情趣。腊梅枝干以劲细墨笔钩勒,再用水墨渲染;山雀、萱草均用水墨画出。笔墨的细粗、干湿配合协调和谐。左下有画家以瘦金书的题诗一首:“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
宋 杨无咎《四梅图》。《四梅图》写梅花未开、欲开、盛开、将残四种状态。后自书“柳梢青”词四首,分咏四梅。又自题道:“范端伯要予画梅四枝,一未开,一欲开,一盛开,一将残。仍各赋词一首,画可信笔,词难命意,欲之不从,勉徇其请。”
宋 岩叟《梅花诗意图》(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画中梅花盛开,树干蜿蜒挺立,孕育了很强的生命力,梅花主干枝上有“岩叟”二字,应是作者名或号。此画运笔劲道有力、构图疏密有致,枝条穿插富有韵味。
宋 岩叟《梅花诗意图》(局部)
宋 徐禹功《雪中梅竹图》(辽宁博物馆藏)图中野梅横空而出,修竹两竿,节叶纷披,虬枝疏梅半压积雪,铁干嶙峋,俱以水墨烘晕出凌雪傲霜之姿,用笔生动老劲。竹节上书,“辛酉人”款。乾隆弘历及诸臣在画心空隙处题记多段。
宋 林椿《梅竹寒禽图》(上海博物馆藏)。《梅竹寒禽图》在不满方尺的画面上截取梅竹支干的局部,表现了梅树的老硬和竹簧丛生的气势。画中有一寒莺栖立梅梢,处于此画的显著地位,禽鸟的刻划柔和。在技法上梅枝用笔苍劲,竹枝叶勾撇笔力坚挺,从而使整体画法显得刚柔相济。画上有楷书“林椿”款,是为难得的宋代有款之迹。
元 邹复雷《春消息图》(美国弗里尔美术馆藏)画中梅花盛开,整个树干潇洒放逸有大开大合之势,疏密对比、收放自如。
元 王冕《南枝春早图》这幅《南枝春早》图是王冕的代表作,画面上,一枝老梅虬枝如铁,从左上方以s型直插向右下角,粗壮的主干以书法的笔意奋力写出,挺劲洒脱,浑朴自然,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枝干的末梢长短粗细各有不同,颇有汤叔雅的遗意。正昕渭:“有如斗柄者;有如铁鞭者;有如鹤膝者;有如龙角者;有如麟角者;有如弓梢者;有如钓竿者。”虽种种不一,但俱是神完气足,劲力充弥,有的末梢虽有绕指之柔,也如百炼精钢,弹扣之间仿佛铮然有声。画梅之法,越是在细微之处越考验画家的功力,王冕画梅在对花朵与末梢枝干的处理上,摒弃释仲仁与扬补之的遗法,自成新意,形成枝繁花盛的特色,是对画梅艺术的一大贡献,对后世画坛影响很大。
元 王冕《墨梅图》
元 王冕《墨梅图》
《墨梅图》佚名 (辽宁博物馆藏)图绘古梅一株,枝干舒展、花朵绽放,笔墨恣纵、格调清新。
明 陈录《梅花图》。这幅梅花图与画家的《万玉图》有异曲同二之妙,但在气势上更觉恢宏。此图梅干自左出,倒垂而下,分为二枝,一枝弯曲直下,一直平伸出画面,但细枝侧条全取披垂之势,与 总的动势保持一致。画面上繁花密蕊、璎珞纷呈,千条万玉,扑面而来。构图上将主干分散从而强调密如万玉的花朵本身的美感,有一种喜气洋洋的氛围,体现了画家躬逢明王朝“盛世”,而“借花献佛”,以写“梅花得意羡群芳”的心情,从而少了王冕画梅之中的那种孤傲和清雅之气。
明 陈录《万玉图》
明 杜堇 《梅下横琴图》在依山石而建的界台上,一老人倚梅树老干而坐,一边赏梅,一边抚琴,旁边有两小童陪伴。梅树枝干横斜,虬曲多姿,画法近似宋代画家马远。近景山石与远山峰头,亦作马(远)、夏(圭)之斧劈皴。右上自题:“梅下吟成理素徵,浅溪时度冷香微,冰花亦解高人意,不待风来落满衣。柽居杜堇。”诗画结合,造成作者理想中耿介拔俗、超然世外的境界。
明 徐渭《四时花卉图》(梅花局部)此墨笔画风格劲健洒脱,豪放宕逸。腊梅以墨色渲染背景,烘托出雪落枝头之意,水墨淋漓,气韵连贯通畅。
清 石涛《灵谷探梅图》(南京博物馆藏)此图写竹梅二君, 构图简洁明快,墨色变化 丰富。竹叶的动势将无形 之风描绘尽致。全图笔法 娴熟,意韵洒脱。
清 金农《梅花图轴》(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金农梅、竹用笔奇拙 ,凝练厚重 。他画梅,自称“江路野梅”、要求“天大寒时香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