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时,用这5句话代替批评与责罚,同样的错不会犯第二遍
当孩子犯错时,家长们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大多都是批评或是责罚孩子,亦或者一部分较为温柔的家长,可能也会忍住责罚,但也免不了一顿心塞或淡漠,让孩子自己待在一边思考。
实际上,孩子在犯错之后,家长们用什么态度对待他们十分关键,因为这不仅影响到孩子将来的性格养成,还关系到孩子日后的为人处世。
孩子犯错时,用这5句话代替批评与责罚,同样的错不会犯第二遍
1、“怎么了?发生什么事情了?”
相信这句话家长们大多都会说,毕竟肯定要先了解过孩子到底犯了什么错误之后,家长们才会有后续的态度。
一般情况下,孩子也都会一五一十地事情原委说出来。当然,也有一部分孩子并没有那么“老实”,他们可能还会逃避回答问题,或是撒谎,把他们的错误给掩盖掉。
针对这种情况,家长们需要让孩子清楚,只有把事情原由说出来了,家长们才会了解整个过程发生了什么,如果孩子仍是执意不说,依据孩子性格的不同,可以采用循循善诱的方式以及一定的“威胁法”。
当然,多数情况下,循循善诱的方式更能够奏效,这也需要家长们具备足够充足的耐心去引导孩子。
2、“你觉得自己这件事做得怎么样?”
其实这句话就是变相地在问孩子“你觉得自己有没有犯错?”但个人并不建议家长们直接这么问孩子,因为在孩子听到这句话之后,他们的潜意识里会觉得,爸爸妈妈认为我就是错的。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家长们用这句话来引导孩子,可以让孩子进行自我思考,从中也能够得知,孩子对于他所做行为的认知是什么。
因为一部分孩子并不知道自己所做的事情是错误的,只是出于好玩的目的,甚至还是因为无意间看到别的孩子这么做,于是便效仿。
因此,家长们先别急着给孩子下定义,认为孩子这么做就是错的,应该先是秉持让孩子自我了解行为性质的目的,这才是关键。
3、“这件事情是……”
当孩子对于他们的错误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之后,家长们大抵上可以知道孩子们的想法了,那么紧接着便是可以给孩子分析他们所做行为的性质。
这一步叫“定性”,当然最好也不要给孩子直接定性为这件事情是错误的,应该是分析这件事情为什么是不好的。
举个简单的小例子,当孩子把一个珍贵的碗故意摔碎之后,家长们应该怎么让孩子清楚这一行为是不好的呢?
其实可以从碗摔碎之后可能把人的手割伤、流血,也因为珍贵的碗打碎了,因此损失了很多钱,所以这一行为是不好的。
从这些方面让孩子清楚,原来故意摔碎碗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孩子下一次也就不会再这么做了。
4、“你想怎么解决这件事呢?”
等了解过孩子的行为,以及孩子这么做的原因种种之后,家长们便需要再问问孩子,这件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那你想要怎么解决这件事情呢?
通常情况下,孩子都不可能一下子回答上来,也可能因为情绪在头上,所以不太想说法,那么这时候家长们可以不用先急着逼孩子回答,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去考虑,这同样也是给家长自己时间平复情绪,以及考虑接下来要怎么做。
当孩子差不多考虑清楚之后,家长们便可以向孩子了解想法,如果孩子表达出来的做法是可取的的,那么鼓励孩子去弥补。
相反,如果孩子表达出来的想法是不可取的,那么家长就需要引导孩子往正确的解决方法上去考虑。
5、“妈妈给你建立规则”
这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当孩子把上面所有步骤都做完之后,同时也弥补了错误。这时家长们就要告诉孩子,“妈妈要给你建立几条规则”,在这规则之中,加入一条如果孩子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那么会有严厉的惩罚等着他。
与此同时,宝妈们也应该“说到做到”,不要等到下一次如果孩子再犯了同样的错误,可是家长们仍然没有严惩孩子,那么想要看到孩子改变,其实这是很难的。
所谓“吃一堑长一智”,孩子只有从错误中吸取到教训,他们才会加深印象,在行为上也会有所约束。
也希望宝妈们能记住,孩子犯错时,一味的责罚与批评是解决不了问题,用上面这些话来代替更为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