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称帝后,孔子后人称病不愿前往朝拜,老朱如何教育孔家?

儒家思想,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汉朝开始独尊儒术之后,孔子作为儒家文化的老祖宗,其子孙后代在历朝历代都获得了极高的礼遇和尊崇。哪怕是蒙古人所建立的元朝,依然需要给“衍圣公”孔家面子。但是从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开始,吴王朱元璋手下大将军徐达率领的北伐大军如摧枯拉朽一般攻入山东,元朝军队在徐达面前显得那样的不堪一击。在一个冉冉升起的新兴王朝和日薄西山的元朝皇帝之间,孔家在位于曲阜的衍圣公府内该如何做出抉择?现今位于孔府二大门里楷书白话碑,告诉了我们当时围绕这个议题所产生的激烈政治斗争。有趣的是,把这块碑文的内容和史书中的记载相对应,还能发现明初白话文和书面语之间的区别。

孔府二门

想做墙头草的衍圣公

  • 大军北伐,衍圣公不战而降

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吴王朱元璋一边在为大明王朝的开国大典做准备,一面调动兵马北伐元朝,打响了消灭元朝统治的最后一战。当年年底,大都督府同知张兴祖率领的一路兵马抵达曲阜。众所周知,曲阜是历代衍圣公府邸所在,面对气势汹汹的南方军队,是杀身成仁还是顺天应人?

当年元顺帝在红巾军将领毛贵犯境的时候曾考虑迁都,当时衍圣公孔克坚义正词严地指出“天子当与社稷宗庙共存亡,不可轻弃。”现在吴军(明军)到了门口,我们来看下衍圣公是怎么做的。

(吴元年十二月)丁未,孔子五十六世孙,袭封衍圣公孔希学闻大军至。率曲阜县尹孔希章、邹县主簿孟思谅等,迎见兴祖于军门。兴祖礼之,于是兖州以东州县皆来降。(《明太祖实录卷二十八上》)

孔府

笔者在这里解释几点。第一、孔希学是孔子五十六世孙,其父孔克坚是孔子五十五世孙。但孔希学是在明朝袭封的衍圣公,此处称其为衍圣公,似有误。第二、曲阜知县一直是由孔家子孙世袭。但是面对大军,貌似孔家并没有和社稷共存亡的意念。

  • 首鼠两端,意图两边渔利

第二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金陵开国称帝,改年号为洪武,称当年为洪武元年。明朝开国之初,急需大量治国文官,因此对于孔子还是比较尊崇的。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二月,朱元璋既下旨用太牢(古代祭祀时,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为最高礼节。)在国学祭祀孔子,同时派遣使臣到曲阜致祭。

朱元璋因为“仲尼之道,广大悠久,与天地相并”的缘故,主动向孔家示好。而在山东的大将军徐达也亲自赶赴曲阜,劝说衍圣公去金陵见驾。但是由于此时元顺帝依然还在大都,元朝中央政府班子完整,在关中、河南等地还有大量军队。因此衍圣公孔克坚虽然主动向北伐明军纳款,但心中并不想和朱元璋有过多的牵扯,万一元军又胜了呢?

于是面对徐达的邀请,孔克坚称病不出,只是让儿子孔希学去和徐达见面。徐达当然明白孔克坚的花花肠子,于是他把孔希学送往南京见驾,让孔家人领教一下大明皇帝的威严。

朱元璋和孔家的交锋

  • 措辞严厉的敕书

孔希学见到朱元璋之后还是老一套说辞,称自己父亲年事已高,久病不起,因此只能让自己代为朝见皇帝陛下,请大明皇帝海涵。孔家这点伎俩,当然被朱元璋一眼看穿。为了震慑对方,老朱给孔克坚下了一道措辞极为严厉的敕书。笔者将原文附上,并略为解释其中的含义。

(洪武元年夏四月)戊申,上乃以敕往谕之曰:朕闻尔祖孔子垂教于世,扶植纲常,子孙非常人等也。故历数十代,往往作宾王家,岂独今日哉?胡元入主中国,蔑弃礼教。彝伦攸斁,天实厌之,以丧其师。朕率中土之士,奉天逐胡,以安中夏,以复先王之旧。虽起自布衣,实承古先帝王之统,且古人起布衣而称帝者,汉之高祖也。天命所在,人孰违之?闻尔抱风疾,果然否,若无疾而称疾,则不可,谕至思之。(《明太祖实录卷三十一》)

明太祖朱元璋

用大白话解释朱元璋的敕书,大致意思是说你孔家那么多年货卖帝王家,卖谁不是卖?胡元入主中国,你们不一样老老实实,在这跟我装什么蒜!老子虽然是平头老百姓起家,但就像当年的汉高祖刘邦,谁敢说天命不在老子?听说你病了,真病还是假病?要是装病,小心给你好看!

从孔希学出发到南京的这段时间里面,明军不但彻底控制了山东,还在稳步向河南推进。见识到了明军实力的孔克坚有点后悔自己只让儿子去金陵的举动,于是他收拾行囊,也启程南下。到了淮安正好碰到敕使,孔克坚一听敕文内容,吓得魂飞天下,急急忙忙日夜兼程赶赴金陵。

会克坚亦自来朝,行至淮安遇敕使,拜命惶恐,兼程而进。(《明太祖实录卷三十一》)

  • 谨身殿对话

朱元璋知道孔克坚到了金陵,在皇宫谨身殿召见了他。这次见面的对话内容,被刻在了现存于孔府二大门里楷书白话碑上。

圣旨:“老秀才,近前来。你多少年纪也?”对曰:“臣五十三岁也。”上曰:“我看你是有福快活的人,不委付你勾当。你常常写书与你的孩儿,我看资质也温厚,是成家的人。你祖宗留下三纲五常,垂宪万世的好法度。你家里不读书,是不守你祖宗法度,如何中?你老也常写书教训者,休怠惰了。于我朝代里,你家里再出一个好人呵不好?”

白话碑

这里朱元璋称呼堂堂衍圣公为“老秀才”,简直和《红楼梦》中贾母称呼刘姥姥为“老亲家”一样妙不可言。洪武皇帝一开口,就把谈话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了自己手里。接着朱元璋一句“我看你是有福快活的人”,就把孔克坚在明朝当官的可能性给抹除了。但对于他的儿子孔希学,老朱还是留了一个正面的评价。但在夸奖了一番孔子所提倡的三纲五常之后,朱元璋话锋一转,直指孔家不读书。意思就是你们孔家人根本没有遵循先祖的教诲,和蒙古人的元朝混在一起,如何使得?最后则是要(威)求(逼)孔家要忠心于新朝。这番大白话连敲带打,恩威并施,估计当时孔克坚是一身冷汗,大气都不敢喘。

而到了《明太祖实录》中,史官当然不能用这样的口语来记录历史,必然要用书面语加以修饰,然后我们就看到了如下的史书记载。

上从容慰问曰:“尔年几何?”克坚对曰:“臣年五十有三。”上曰:“尔年虽未耄而疾婴之,今不烦尔官。但尔家先圣之后,为子孙者,不可以不务学。朕观尔子资质温厚,必能承家。尔更加诲谕,俾知进学,以振扬尔祖之道,则有光于儒教。”克坚顿首谢,即日赐宅一区、马一匹,月给米二十石。(《明太祖实录卷三十一》)

可以看到使用了书面语修饰之后,朱元璋的语气和缓了很多,根本没有像白话文那样咄咄逼人。但无论如何,在领教了朱元璋的厉害之后,孔克坚恐怕再也不敢有首鼠两端的念头了。

结语:洪武元年十一月,朱元璋让孔克坚儿子孔希学袭封衍圣公,并置衍圣公官属六人。对于孔家这块招牌,敲打的目的只是让他们效忠于大明,不要再和前元政权眉来眼去而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