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心经》260个字看佛教“空”的含义?

《心经》中“空”是佛教禅定中实践的结论。佛教哲学理论体系中的内容其实都是佛陀或者说佛教实践者所创立的。当然,佛教的宗教实践是不可说不可说的一种体验。

《心经》是佛教经书中《大藏经》般若部里最核心的经,“空”又是《心经》的核心内容。

《心经》中“空”的含义,不是一般状况下大众读诵完《心经》所感悟的空(即没有或不存在)。是包含了一层接一层的多层含义。

首先是进入一种非常的禅定(以观世音菩萨来实践行深般若波罗蜜)展现出“空”,这是一种妙空,是引出色(物质世界)、五蕴(色受想行识)、和诸法(一切存在和本我)皆空的必要条件。不然的话不能体察。(我们只能体察世界依然精彩!)

接下来再进一步阐述“空”的不生灭不增减不垢净的世界,甚至没有本我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直至空到佛教基本教义中最重要的十八界、十二因缘、四圣谛。

对“空”的几层阐明后,得出“无上正等正觉”的密钥是因智慧(一种妙智慧)要到达彼岸,也是“空”境的果。

“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这是常人可以理解的状态,众生多么向往!)是妙智慧至彼岸体验到“空”的真实必然!

所以,《心经》里260个字,“空”是禅定者(里面内容是观世音菩萨的禅定实践)的果,到达妙智慧的彼岸和“空”又是相辅相成的。

--EN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