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应激障碍之分离创伤——孩子,我不敢见你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人目睹或遭遇到突发性的严重性的应激事件之后,个体或群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一种精神障碍。PTSD的症状包括注意力缺乏(注意力集中困难)、人格解离、噩梦、失眠、记忆闪回、高度惊吓反应、失忆、功能丧失。
来访者,女,34岁,她的讲述是,一年半以来情绪非常糟糕,一点火就着,家人不能提孩子的事,一提孩子她就火大。
她和丈夫当时年龄都不小了,属于闪婚。在她怀孕期间,丈夫出轨,而且丝毫不加掩饰,两人争吵不断,丈夫没有收敛之意。更为可气的是,他居然没有陪同她做过一次孕检。她心寒,不顾家人的阻拦,在孩子3个月时起诉离婚。
产后,为了照顾好孩子和自己的身体,住在娘家,她要离婚,作为父母,为了女儿的将来着想,也怀着对女婿的怨恨,坚决不同意女儿抚养孩子。所以孩子3个月时被送往男方家,她后来去外地工作。
当她听说孩子的家人都没有养育孩子,而是送给了一个远房亲戚抚养,她的内心充满矛盾,一方面想要了解孩子的情况,担忧孩子过得不好,又加剧了她对于男方的怨恨;另一方面,她又害怕见到孩子,孩子已经1岁9个月,她不敢面对孩子曾被她抛弃的事实,她没有勇气面对。
出门看到坐在婴儿车里的孩子;在朋友圈看到孩子的照片;在商场看到小孩子的衣服等等,都会让她的情绪突然变得非常糟糕。在她的内心,不能宽恕自己对于孩子的抛弃,又没有勇气面对童真的孩子。
分离创伤指的是因为主观或客观因素,不得不面临重要关系人之间地理距离或心理距离的远离。怀胎十月,又养育孩子3个月,这种母子之间身体和情感的链接无法割舍和断离。
在意象对话中,她看到了两种情形。一种是此生再也不见孩子,孩子是一个怎样的成长过程;另一种是她虽然没有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但常和孩子联系,关心和爱护孩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母亲的角色和功能是不缺失的。
她意识到,在过去的年代,如果是因为孩子多养不活而送人,从此一辈子不见面,那是因为无奈。而在现代社会,有经济能力又交通便捷,一辈子不见孩子,不论怎样的说辞,将来孩子都是无法理解和宽恕的。
妈妈体验到这种分离的创伤,而孩子呢?孩子在全然不知事时,被动突然地遭受这种分离的创伤,熟悉的面孔在他面前突然消失,一而再再而三地转换陌生的面孔,他丧失的是安全感,那种双脚踏实地踩在土地上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