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老人被高科技抛弃如何解决?国家出招了!
国务院办公厅最近印发《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出行、就医、消费、文娱、办事等7类高频事项和服务场景,提出了20条具体举措要求。国务院新闻办昨天举行吹风会,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多部门对《实施方案》做了介绍和解读。
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有困难引发关注
最近一段时间,多起与老人使用智能技术相关的消息受到广泛关注。比如,老人无法出示健康码进站遭到拒绝、94岁老人被抬进银行做人脸识别、老人不会使用手机支付交不了医保等。这些案例让人担心,老人会不会被高科技抛弃?
国家发改委秘书长赵辰昕说,为了帮助老年人跨过这样的数字鸿沟,最新印发的《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的实施方案》坚持“两条腿走路”,也就是要求“兜住底、能兼容”。
赵辰昕:兜住底,是指在鼓励推广新技术、新方式的同时,要强调保留老年人熟悉的传统服务方式,我想这是一个硬的要求。能兼容,具体是指服务提供的企业、服务提供的相关机构,要在软硬件设计上优化提升,使传统的方式和创新的方式双轨运行,充分兼顾到各类人群,特别是老年人的需要。
亟待解决的迫切问题
关于兜底措施,具体来看,在出行方面,《实施方案》要求便利老年人日常交通出行。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蔡团结说,将保持电召、扬召服务,保障老年人不会上网或者没有手机也能打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进老年人直接凭身份证、老年卡、社保卡等证件乘坐城市公共交通。
蔡团结:对公路、水运、轨道交通等客运场站及高速公路服务区、收费站等场所,要求保留人工服务窗口,鼓励为老年人设立优先购票、专用候车区或者绿色通道,并在推进移动支付、电子客票、扫码乘车等服务的同时,保留现金、纸质票据、凭证和证件的使用。
在就医方面,国家卫健委老龄健康司司长王海东说,为落实《实施方案》中便利老年人日常就医要求,将畅通家人、亲友或者家庭签约医生为老年患者代为挂号的渠道,保留人工服务窗口。
王海东:现场挂号、缴费、打印检验检查结果等服务,一定要保留人工服务窗口,这是老年人熟悉的服务方式。同时,还要配有导医、志愿者、社工等现场为老年人服务。
在消费方面,央行将全面开展拒收现金集中整治和长效机制建设工作。共同引导规范水电煤气、公用事业缴费领域,以及零售、餐饮、商场、公园等高频服务场所的现金使用行为。
在办事方面,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公室主任卢向东说,《实施方案》提出医疗、社保、民政、金融、电信、邮政、生活缴费等高频服务事项,应该保留下办理渠道,并向基层延伸,为老年人提供更便捷的办事服务。
卢向东:比如,《实施方案》要求,推动银行保险机构营业场所、出入境业务办理大厅、办税服务大厅、医保和社保经办机构要继续保留传统的人工窗口服务,设立老年人专席,方便老年人“面对面”咨询和办理。
优化升级 消除老年“数字鸿沟”
关于兼容或者智能技术优化提升措施,国家卫健委将把有关信息自动整合到健康码,代替手工填写;推动一码通行互通互认;通过技术手段把健康码和公交卡、市民卡、老年卡等整合起来,使其它替代方式也能作为凭证。
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副局长隋静则表示,近期计划开展为期一年的专项行动,聚焦老年人和残疾人群体的特定需求,重点推动与老年人、残疾人基本生活密切相关的网站、手机APP的适老化改造,同时也鼓励企业在智能设备上提供“老年模式”、“长辈模式”等,使老年人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信息和服务。
隋静:针对老年人的特定需求,在字体大小、字体色彩、语音阅读、临时弹窗、文字输入提示等方面尽可能考虑到老年人在视力和听力等方面的障碍、困难,帮助他们更方便地接收信息,切实改善老年人的使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