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轻松自在的甩手妈妈?规划整理,从娃娃抓起
学会亲子规划整理,养省心孩子,做甩手妈妈。亲子规划整理不是“整理”和“育儿”的简单相加,而是环境营造、父母自身管理、孩子成长、亲子关系提升等一系列知识和方法论的融合。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本文刊于《中国妇女》杂志
纾瑶 生活规划整理师,亲子规划整理师,CALO规划整理三级认证课金牌讲师,整理汇联合创始人,《亲子规划整理术》合著作者
规划整理,从娃娃抓起
在成为亲子规划整理师之前,我一直自认是个擅长收拾的全职妈妈,家里井然有序——但仅仅是依照我的标准,让家人“配合”我的安排,如果谁没“到位”,就会被我数落唠叨。
后来我学到,要想长期做到在一地鸡毛的生活中永不复乱,就要抓住规划整理“以人为本”的核心精神,环境布局也好,物品定位也罢,都应让它们去适应主人的习惯喜好和需求。
相比对孩子的物品和房间进行整理,更重要的是,对孩子进行“整理”——了解孩子的情感和价值观,掌握孩子的思维特点和行为特征,在尊重接纳的基础上,打造适合孩子并能让孩子独立完成的物品、空间整理方式和技巧。从让孩子拥有“领土主权”到提高孩子决策力,再到建立规划思维,亲子规划整理有章可循。
“整理”中让孩子拥有“领土主权”
让孩子当家作主
和很多父母一样,总觉得孩子还小,收拾玩具这类家务还得靠我孤军奋战。但有一天,我追在孩子屁股后面收玩具时,两岁多的儿子忽然对我说,“妈妈,这个小车应该在这个箱子里。”我惊喜地意识到,原来我无意识的行为已经被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了。于是,我开始有意识地和他一起整理。
因为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思考及全局能力,前期的整体规划是以我为主,考虑他的活动路线、玩耍习惯等,为他打造了相对独立但又能和我们随时互动的专属区域。我们请他给新地盘命名,并非常有仪式感地挂牌展示,宣布“领土主权”,一起拟定“领土规则”。比如,我们的物品不能侵占他的“领地”,他也不能把玩具乱丢在外面。
我还会为孩子独立整理提供支持、创造条件,让一切物品有“家”可回,越是常用物品,越要离孩子的视线近,越要放在与他适宜的高度上。对于6岁以下的孩子,看不见的东西基本相当于不存在,可以让孩子使用开放式收纳盒。
我会在儿童房的小阳台上放置洗衣机和脏衣篮,方便儿子回家后换居家服时,自行将脏衣服放入洗衣机或脏衣篮。每晚睡前10分钟,我也都会邀请他检查下整个房间是否都物归原位了。有很长一段时间,他特别享受“当家做主”、自我管理。
“四分法”提高孩子决策力
家里的玩具、绘本等越来越多,随着儿子逐渐长大,上了幼儿园,我开始引导他按照四象限分法来分类整理物品。既喜欢且需要的叫“爱用”,喜欢但不需要的算“宝物”,需要但不喜欢的属于“工具”,不喜欢也不需要的归为“流通”。最后一项可以用来参加“跳蚤市场”——断舍离。起初,儿子非常拒绝销售自己的玩具,总喜欢说“还有用”但其实并不用,我就尊重他的决定——对于孩子不确定是否保留的物品,我会设置一个“待定”收纳箱,等到半年后,再让孩子重新审视,确定是保留还是流通(卖“二手”、转赠或回收)。
有一次,儿子收拾玩具时吐槽“好累,东西真是太多了。”我便顺水推舟,“东西多了就是要花时间、花力气管理它们。”儿子主动说,“妈妈,下次跳蚤市场我要卖掉一些,你看这个小汽车都是我小时候玩的,还有这个我都不喜欢了……”要让孩子明白,再喜欢的物品也有保留上限,即使都是喜欢的物品,也可以细分优先级,不能无限膨胀自己的需求,干涉别人的收纳空间。
儿子4岁多时,我们新装修了房子,准备入住前,再一次做了玩具筛选,家里三分之一的玩具都被他淘汰掉了,从分类到定位到贴标签都是他自己做的安排,我只是在一旁协助他。当整理这件事让孩子和大人都觉得不再拧巴,每个人都发自内心感受到爱和家庭的温暖,这才是整理最有魅力的地方。
我还和儿子一起规划了衣物整理,引导他自己收拾衣服。上衣按厚薄分区悬挂,下装叠放在层板区;睡衣放在收纳箱,第二天要穿的衣服挂在柜体侧面的挂钩上;大号抽屉放内搭、围巾和手套,小号抽屉放袜子和内裤。最重要的是,尽量不给他买太多衣服,少量足够换洗备用即可。因为每天穿什么都由他自己选择,如果选项太多,他反而觉得困扰。
“蓝图”里建立规划思维
认真对待生活
教孩子规划整理,不仅要让孩子知道如何管理自己的物品,更要让孩子提高对物品、空间的认知能力和生活思维方式。
家里有一个长长的鞋拔子,一直被先生收在鞋柜里。有一天,儿子拿鞋拔子时觉得不方便,说:“以后把鞋拔子放在鞋柜侧面吧!既能一眼看到,又能方便取放。”我们试了一下,发现这确实是个好建议。
又有一次,我带儿子逛超市,准备买些奶酪。推销员热情地告诉我们买两袋奶酪就送一个运动水杯,儿子居然说:“阿姨,我不需要运动水杯,我家有水杯……”。这就是规划整理的种子被滋养、在长大。
现在,儿子5岁,我这个懒妈妈为他做的家务只剩下辅助刷牙(牙医建议家长干预到8岁)、放洗澡水和讲故事,其他事情全由他自己做——更衣、洗手、收纳、洗澡……
对于更大的孩子,在规划整理中,可从价值观引导开始,通过惯用脑测试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整理方法,再进入具体的整理、收纳流程。让孩子在头脑里先勾画一个大致的蓝图,会为整理行动提供持续动力。
比如,回答“头脑7问”:你希望自己的房间变成什么样呢?现在的房间是什么样的呢?为了完成目标,应该怎么做?应该从哪里入手整理?什么时候开始整理?什么时候需要完成整理?如果整理完成了,自己会是什么样的心情和感受?
和孩子细致沟通,蓝图不必太大,将孩子的体力、精力及可执行的状况作为参考标准,把目标定得越切合实际、符合孩子的能力越好。这样,孩子不会因为一个大工程一下子做不好而产生挫败感,而是通过一次又一次小小的整理成功,逐渐培养并提升自信心和执行力。
在我和亲子规划整理师朋友们一起出的新书《亲子规划整理术》中,还有实用的“21天亲子整理打卡步骤表”,把大任务拆分成小步骤,从一起制定整理计划开始,像做游戏一样完成打卡……等打卡结束,当你和孩子把整理前后拍摄的照片进行对比后,不少孩子都会爱上整理。
2020年,我们的第二个宝宝降生,比起哥哥,妹妹的玩具少之又少,收在了小筐子里——从“零”开始断舍离。我会经常和她玩收工投篮的小游戏,也许小小的她还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但我相信,不久之后她一定可以像哥哥一样成为自我管理的小能手。
我也确信,从学会整理这件小事开始,不论孩子们将来住在300平方米的别墅里,还是挤在30平方米的小屋里,都会热爱家庭,认真对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