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黄帝内针的导引

师父在《黄帝内针》一书里大约只用了两页来谈内针的导引,读后感觉师父意犹未尽。

导引确实很难谈,看不到、摸不着,《说文解字》:导,引也;《吕氏春秋-适威》:忠信以导之。我几次提笔却每每放下,几杯茶喝完了,几颗烟抽完了,仍然不知道该怎么谈。

前几天在朋友家,朋友家有个孙子不到周岁,当时朋友的爱人正在哼着《摇篮曲》哄孩子睡觉,一会孩子就睡着了,“这不就是导引吗?”我忽然想到,那么,运动员上场时的《运动员进行曲》,铿锵有力,昂扬向上,催人进取,不也是导引吗?

对,导引的目的就是努力去实现一个目标!

作为内针的导引,目的就是医患双双共同努力争取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可是怎么才能取得最佳的疗效呢?在此我不揣冒昧,谈谈自己的感受。

我先谈一个病例吧。

9月10日上午,门诊来了一个病人,脑梗塞后遗症一年半了,进屋时步履蹒跚,由两人搀扶着,我让他先坐下休息一会后,开始了解他的病情,家属说患者“左侧上下肢都不能抬起,走路是好腿拖着坏腿走,脚抬不起来”,我就微笑着让患者抬胳膊和腿给我看看,他说“抬不起来”,我知道他说的是实话,他真的是抬不起来,可是,也可以看出他没自信,在他心里就认为自己是抬不起来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我必须要让他树立自信!我就很认真的告诉他:“你可能永远就抬不起来了,因为你心里根本就没想过能抬起来,如果这样,你不用治了,更没必要花钱,可以回去了”。他说:“都说你扎针扎得好,所以今天才来找你帮我扎针”。我说:“我扎针扎再好也没用,我也帮不了你,因为你自己就不想抬起来”。此时我看到他好像很失望,就又轻声的问他:“你说实话,你到底想不想抬起来?”他说:“我做梦都想抬起来”,我又说:“你相信我能让你抬起来吗?”他想了想说:“我相信!”我说“好,你只要心里想抬起来,也相信我能让你抬起来,那你就要听我的,从现在开始,你心里要想着你一定能抬起来,说不定今天你就抬起来了”,听到这,他笑了。我就开始按照法则给他扎针,扎上五分钟后,我说:“你先抬胳膊,再抬腿”,他看看了我,没动,我笑了笑,坚定地说:“你可以抬起来了”,他先抬了抬胳膊,比原来高了点,告诉我抬起时左肩上部疼,我就在其右手腕部扎了阳溪、二间透三间,让他再抬,他说不疼了,抬起的又比原来高了些,然后我又屈膝抬起自己的腿,让他跟我学,他很顺利的抬了起来,这时我看到他开心的笑了。我又让他出去走走,他挪了挪脚,还是不敢迈步,我让他儿子扶着他,对他说:“你学我,先迈右脚,别着急,走慢点、走稳点”,于是我在他前面做示范,让他跟着我走,他真的走了几步,尽管不是很稳,但他可以一步一步的走了,我让他儿子扶着他在走廊里走两个来回,约有三百米,他照做了,且越走越稳。休息十分钟后,我又让他走,在走了几步后,我让他儿子别扶他,结果他自己可以走了,这时他开心的笑了,越走越有劲,越走越稳,在家人的劝说下才在走廊的候诊椅上坐下来歇会。

通过这个病案可以看出,之所以能收到这么好的疗效,除施针精准的因素外,导引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那么内针的导引应该如何进行呢?我想主要应该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一、医者应该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大家知道,特别是一些慢性病患者,由于长期治疗没能见到很好的效果,患者自己就失去了信心,但是,只要患者来求医,就说明他还是有治愈疾病的渴望,所以,医者应该积极的帮助他建立信心,当然,方法应该因人而异,或因势利导、或“欲擒故纵”、或晓之以理、或投其所好、或举例证明等等,目的就是让患者相信他的疾病是可以治好的,树立患者的信心,“君火以明、相火以位”。

二、医者应该让患者的思维跟着医者的思维走。内针特别强调“同气相求”,只有“同气相求”,才能“有求必应”。我们知道,临床工作中,因为受年龄、性别、性格、受教育程度等等因素的影响,患者的思维方式是不同的,对待疾病、对待医生、对待医疗行为的认识也是不一样的,而要取得很好的疗效,医者和患者的“同气”就显得特别的重要,这就要求医者要让患者的思维跟着医者的思维走,这样医者的医图才能得以实现,如果一个患者对医者的医图不能认同、不能接受,治疗效果就不会太理想。大家都知道《扁鹊见蔡桓公》这篇文章吧,尽管扁鹊是大名鼎鼎的医生,他四次见到蔡桓公,且诊断都很准确,且病在腠理、在肌肤、在肠胃时,明明可以治好,但为什么蔡桓公还是未能让他治疗呢?我想主要原因是扁鹊的“导引”没做好,他没能取得蔡桓公的信任,也就是蔡桓公没和他“同气”,留下千古遗憾。怎么样让患者和医者同气呢?这就要求医者运用自己丰富的知识、真诚的态度、和蔼的服务、处处从患者的角度替他考虑问题,替他选择最佳治疗方案、为他减轻病痛、为他减少医疗费用,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甚至是朋友、是兄弟,让患者听从你的意见、服从你的治疗、落实你的医图,让你的医疗行为得以顺利实现。

三、导引的过程要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导引没有版本可以模仿,但贯穿于整个医疗过程,从患者到你的门诊开始,你的问诊、诊断、治疗、医嘱、到患者离开,你的眼神、语气、学识、气质、态度、疾病的分析是否合理?观察的是否仔细?诊断的是否正确?治疗的是否得当?等等,都直接关系到你的导引是否成功。所以,临症时,要面对不同的患者运用不同的方法,紧紧围绕你要处理的“症”,让患者接纳你、信任你、服从你、配合你。大家都看过《三国演义》吧,赤壁之战的前夜,周瑜得意洋洋地定下火攻曹营的大计,但“火”需要“风”,而且,必须是“东南风”才能烧到北岸.当时正值隆冬,哪里来的东南风?这是周瑜始料未及的,当他面对长江大风刮旗拂面时才突然意识到,但为时已晚,破曹之战已箭在弦上,周瑜急得“昏倒在地,口吐鲜血”,病情甚重,众人一筹莫展,但诸葛亮只给了周瑜十六个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具备,只欠东风”,便治好了周瑜的心病,才有了火烧赤壁的佳话,堪称导引的典范,可见诸葛亮也是导引高手。

四、导引不等于心理暗示。很多人认为内针的导引是心理暗示,错!导引是医者有明确的目的,根据患者的病情对患者进行的积极的引导。而心理暗示可以是医者对患者的暗示,也可以是患者本人对自己进行暗示,也可能是患者本人的潜意识,但这种暗示有时甚至是一种消极的作用。所以,不要把导引理解为心理暗示,否则,就起不到导引的作用。

     内针的导引必须把握的一点就是,医者要积极地、有明确目的的、针对不同的病人采取行之有效的、水到渠成的,整个导引过程都是以落实医者的治疗医图为目的,医者要主动地、积极地进行,让患者接受并配合医者,按照阴阳的观点,如果把患者看成“阴”的话,那医者就是“阳”,阳主阴从,这样,导引才可能成功。

(0)

相关推荐

  • 黄帝内针 |:导引(2)

    上节提到的导引,是作为患者方面的,患者对医者的信与不信,将会关系到治疗的效果,说的通俗一点就是患者和医者能不能做到完美的配合,患者对医者的相信程度就是医患在治疗过程中的配合程度,如果患者在最初的信任达 ...

  • 黄帝内针 |:导引(1)

    导引也是黄帝内针最为基础的一层,在运用黄帝内针时,有没有疗效,疗效好不好都与导引有密切的联系,所以在<黄帝内针>一书中说,导引是内针的不传之秘之一.   导引怎么去理解呢?在书中有这样一句 ...

  • 试谈黄帝内针的同气相求

    说到同气相求,其实出处已经很久远了. 我们翻看<易经.乾卦>九五爻的爻辞,里面这样写道, 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覩,本乎天者亲上 ...

  • 浅谈黄帝内针的三焦(三才)

    谈到三焦,中医藏象学说六腑之一有个"三焦",又称"孤腑",还有经络学说里有个手少阳三焦经,都不是本文谈到的"三焦(三才)",这一点需要特别说 ...

  • 浅谈黄帝内针的阴阳倒换求

    大家知道,为了安全考虑,黄帝内针的用针部位是限制在肘膝关节以下的区域的,(当然,急救时不受此限制),这是黄帝内针的特色,那么,肘膝以上区域的不适和躯干区域的不适该怎么施针呢?这就要通过内针总则里的&q ...

  • 浅谈黄帝内针如何治疗失眠

    经常有朋友问我:失眠,内针扎哪几个穴位? 而我也几乎都是同样的回答:我也不知道.这个回答确实让人感到失望,但我真的不知道失眠扎哪几个穴位! 失眠,中医称"不寐"."不得卧 ...

  • 浅谈黄帝内针之“执两用中”

    最近经常有学习黄帝内针的朋友谈到:在太阴.阳明用针来"调中",甚至有很多朋友都是在曲池.尺泽用两针,名曰"调中",对此观点,本人实在不敢苟同,所以不揣冒昧,谈谈 ...

  • 小儿厌食的黄帝内针治疗浅谈

    近阶段门诊遇到一些在家长的陪同下来看病的小朋友,大多都是瘦瘦的,气色也不好,家长大多反映是:不爱吃饭,吃饭挑食,也不长个,和同龄的孩子一比,个头明显的矮.体重明显的轻,也没精神,愁死人了!   小儿厌 ...

  • 湿疹的黄帝内针治疗方法浅谈

    据说深圳是个多雨的城市,从四月2日来到深圳,几乎每天都下雨,常驻的人说:深圳就是这样的天气,每年都有人得皮肤病,特别是湿疹,痒痒的,越挠越痒,有的还冒水,尴尬又难受! 但愿我这个刚来深圳的人不要得湿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