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若自立,三国会不会提前到来,别被韩信的话所迷惑他早知道了
韩信这个人在中国历史上是如雷贯耳般有名,他被称为“兵仙”和“国士无双”,从刘邦破格提拔韩信为大将军,到韩信攻破赵国被封为相国,到韩信拿下齐地被封为齐王,垓下击败项羽后,韩信又被改封为楚王,最后因为有人告韩信谋反而被贬为淮阴侯,王、侯、将、相韩信一人独得。
韩信被封为齐王后,他的谋士蒯通劝说韩信脱离刘邦自立为王,蒯通的理由是:韩信已经成为独立于项羽和刘邦之外的第三股力量,韩信帮谁,谁就能夺取天下,而且只有自立才是韩信能够生存的唯一机会,如果不自立的话,将来天下被刘邦统一后,你韩信难免会因为功高震主而被杀。
韩信
但是,韩信没有听从蒯通的建议。韩信的理由非常简单,他对蒯通说:
汉王给我待遇非常优厚,他把车子给我坐,把衣裳给我穿,把食物给我吃,我听说坐人家的车,要分担人家的祸患,穿人家的衣,要想着人家的忧患,吃人家的饭,要为人家的事业效命,我怎么能够图谋私利而背信弃义呢!
最终,韩信拒绝了蒯通的建议,而甘愿为刘邦效命,率军在垓下击败了项羽,但是,后来韩信的结局基本上印证了蒯通的预测,项羽去世后,韩信成为刘邦的头号监控对象,先是把韩信从齐地迁到了楚地,然后把韩信贬为淮阴侯,安排在京城软禁起来,最后韩信因为愤愤不平,阴谋参与谋反,被吕雉与萧何联手杀害。
韩信当初为什么不听蒯通的话呢?另外,韩信拒绝蒯通的那番话,真的是他的心里话吗?
我们看韩信在战争的表现:头脑清晰、思维严密、计谋百出,他绝对不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也绝对不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优柔寡断的人是不可能次次在战争使用不同的计谋,而且配合得如此天衣无缝,如果韩信重情重义,他也不会拿钟离眛的人口去取悦刘邦,而且钟离眛在自杀前大骂韩信:你不是有德信的人。
蒯通劝韩信脱离刘邦自立
一个出卖自己朋友生命的人,能叫重情重义吗?韩信显然不是,况且当蒯通劝说韩信自立时,韩信并不是一口拒绝的,而是考虑了好几天时间,当蒯通一而再,二而三劝说韩信时,明显是看到了韩信的犹豫,蒯通这样的谋士如果没有一点把握,是不敢向韩信说出这样的话的,因为如果韩信绝对忠于刘邦的话,当蒯通说出这话,就是他的死亡之日,但很明显,蒯通劝韩信自立,但是没有受到任何伤害,这不就是说明韩信的内心深处,是有野心的。
既然有野心,韩信为什么不自立?如果韩信脱离刘邦自立,那么天下会不会形成刘邦、项羽、韩信三国鼎立的局面,那是不是三国提前四百前到来?
首先,韩信是一个理智的人,他通过无数次的分析,认为自立的弊大于利,才选择拒绝蒯通,而不是韩信说的那些大话,那些重情重义的大话只是说出来好听的,绝对不是韩信的本意,千万不要被韩信的话所迷惑,其实韩信自己都意识到自立是玩不过刘邦的。
没有人怀疑韩信的军事才能,但是,起兵造反和打仗是两码事,韩信是刘邦一手提拔起来的人才,如果没有刘邦的提拔,韩信能干什么?那样的话,历史都不会有韩信这个人,是刘邦给了韩信一个发挥才能的平台,韩信能成功的基础和平台都是刘邦提供的,韩信如果自立,凭什么?
刘邦
在政治上自立是需要名声的,不是说你手下有兵,能打仗,就是一方诸侯,虽然秦末时期很多,但是最终活下来的不过就那么七八个,陈胜、吴广起兵都打着项燕和扶苏的旗号,还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些都是陈胜吴广起兵的口号,这叫出师有名,没有名是无法立足的,韩信自立反刘邦的名义在哪里?
韩信如果反了刘邦不仅师出无名,而且是背信弃义的,这样的做法是没有人支持的,反而刘邦可以打“平齐地、灭韩信”的名义来讨伐韩信,相对来说,刘邦是“正义”的,韩信是“不正义”的,这就会注定韩信的失败,历史上所有的反叛都要寻找一个合理的理由,就连几百后的钟会叛乱,也知道把魏国太后的旨义搬出来,韩信能找什么借口呢?刘邦在当时几乎是正义的代表,而且顺应民心。当然韩信就会失败。
在政治上,韩信是孤立的。虽然当时韩信是齐王,可韩信这个齐王是通过不道德的手段得来的,郦食其都已经说服了齐国投降,然后韩信来个偷袭,不仅导致郦食其被杀,而且齐国也被韩信攻下来,虽然说兵不厌诈,但在政治上,齐王以及齐地百姓当然不会服韩信,况且韩信是初到齐地,他根本没有基础。
韩信
一旦韩信自立,他的所有资源都必须自己获取,之前韩信打仗并不用操心后勤,全部由萧何搞定,现在韩信反叛刘邦,那萧何的后勤就没了,韩信打仗粮食和物资从哪里来?谁帮他筹备?韩信只有一个齐地,他显然要从齐地筹备,怎么筹备呢?只有两个办法,一是向齐地贵族征税,二是向齐地百姓征税,你觉得这样会让齐地百姓支持韩信吗?还不如投靠刘邦划算吧!
从后来齐王田横宁愿与手下五百宾客自杀来看,齐地民风是相当彪悍和刚烈的,项羽当年攻打齐地打了很久都没有搞定,就是因为齐地百姓的坚强,刚来齐地的韩信凭什么能获得齐地百姓的支持呢?这是韩信在政治上的孤立,也注定了他如果自立就会失败。
这个道理用今天的例子来说明就更清楚了,一家公司的老板刘邦,聘请了韩信这个人才,韩信很有能力,为刘邦的公司创造了很多利润,于是韩信开始头脑发热,想自立门户,拉走刘邦公司的客户,你说舆论是谴责刘邦还是谴责韩信?
楚汉相争
再来说一说军事上,韩信之前打仗的军队骨干,清一色是刘邦的亲信,比如曹参、灌婴、孔将军、费将军,跟刘邦不是同乡,就是一块从芒砀山打出来的战友,还有无数不知名的基层骨干军官,刘邦对军队的控制力度,在当时的秦末是没有人可比的。
刘邦跟项羽打仗,好几次打成了光杆司令,但是,刘邦与夏侯婴两个人就能闯进韩信的军营,还能进入韩信的卧室,以韩信的治军水平,刘邦能进入韩信的卧室,你想一想,如果刘邦当时要杀韩信,韩信当场就没命了,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就是因为刘邦在韩信的军中安插了大量的亲信,刘邦可以自由进入韩信的军营和卧室,这也是韩信考虑来考虑去也不敢反刘邦的重要原因之一,他要敢自立,首先内部军队就自己打起来了,如果韩信想要铲除这些刘邦的亲信,自己手下的军队也会元气大伤,韩信是厉害,但别把韩信当成神,他不能撒豆成兵,也不可能随手拈来就能拉来一支强大的军队,这都需要时间,可是时间不在韩信这边。
韩信
再说了,韩信的兵权来自刘邦,他跟彭越、英布、臧荼这些人不同,彭越、英布、臧荼这些人是自己拉了队伍出来打天下,然后投靠刘邦的,相当于入股,韩信是刘邦的手下,依靠战功被封王的,韩信所有的资源都是刘邦提供的,韩信只是帮刘邦打工的,刘邦可以给韩信兵权,可以剥夺韩信兵权,韩信想自立反叛刘邦,刘邦只需要把兵权收回,韩信手下的士兵会听谁的呢?只有韩信亲信才会听韩信的,其他的人全部会听刘邦的,所以韩信也不敢反。
最后说一点实力,韩信当齐王时,只有一个齐地,项羽当时的地盘也只有鲁地和江东,而刘邦呢,除了有稳定的大后方汉中、关中、巴蜀之地外,还有中原大批臣服的诸侯,比如赵王张耳,燕王臧荼、淮南王英布,这些诸侯会帮谁呢?就算他们谁也不帮,坐壁上观,韩信也会失败,况且刘邦身边还是人才济济,张良、陈平、曹参、樊哙、周勃哪一个不是人才,韩信军事能力再强,能与整个天下为敌吗?
所以,韩信不敢脱离刘邦自立为王,因为他算得很清楚,不敢反,反则一定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