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1000万,你还会成为穷人:穷人和富人的最大区别,思维
有人说金钱不是万能的,许多视金钱为粪土,会有这样表达对金钱的态度。但忘记了一点:金钱确实不是万能的,但它还有9999的带给你的便利。我非常认可金钱的重要性,加上职业的缘故,我对人们的金钱心理很感兴趣。通过一个人如何赚钱,如何花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金钱心理,生活态度,甚至能力和人格。当它被用在良好的、支持生活的事物上时,它的回馈会越来越多。而通过这个方式,金钱形成了一个服务、达成与获得的完整循环。如果有人中了彩票大奖,可能是500万或是更多的钱,那这笔会想要跟着这个人吗?不,它从来是留不住的。只有那些因为努力工作得来的金钱能留得住。是因为有一种钱不想要留下来,因为它不是通过工作得来的。只要成为人,只要以人的方式生产、交往和生活,生存焦虑就在所难免。于是,人们也就必然地要以价值和意义两种方式解决和体验这一矛盾。所谓价值的方式是指,人的任何体验都与价值相关,要么相关于物的价值,要么相关于人的价值、交往价值和道德价值。更多的来自于内在的资格感和价值感,说人话是要脸面。民间有句话叫:打肿脸充胖子。(我想不通为什么要充胖子?)为什么底层穷人勤勤恳恳辛苦一辈子,都不能实现阶层逆袭呢?稀缺性思维,作为一个比经济上的“贫困”更为广泛的观念,深植于人们的头脑中,使人们忽视了其他的方面,从而无法获得最好的结果。他们通常具有明确的生存目标,强大的生存本能,通过持续关注并持续保持在一个状态。他们把自己牢牢地固定在生存这个“舒适圈”,会在舒适圈程式化地进行重复性劳动,也不会冒失地闯入恐慌区自寻烦恼。在经济层面窘迫的人,只是为了生存就已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没有时间去思考其他的东西。贫穷,会让人短视,贫穷会俘获注意力,让人更难摆脱贫穷状态。你在吃不饱、生活环境不好的时候,唯一想的是怎么生存下去,你要节约所有的精力,去做那些维持生存的事情。这时,你的眼界变得狭窄,机会变得稀少,“我能活着已经是竭尽全力了,何谈人生理想?”他完全以随机的方式给鸽子喂食,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了令人惊奇的事情,这些鸽子竟然都变成了“神经病”。有些鸽子会对着特定的方向摇头,有些又不停的逆时针转头,还有些像中了邪一般不断的跳舞。因为每只鸽子都慢慢发展出了自己的条件反射系统,似乎觉得只要不断重复一种行为,就一定会得到食物,事实也确实得到了食物,于是这种行为就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为了食物(生存),养成了一个习惯,这样的既定模式让人很难摆脱。挣到很多钱能解决我的贫穷问题,在社交平台上找的女朋友也许能让你暂时不那么孤单。即使有了一些存款,他们不去投资自己,自身没有不可替代性,也接触不到好圈子,难以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所以他们总把赚钱想象的很难,把做任何事情都想象的很难。富人可以用金钱换时间,不断的思考、复盘,雇佣智囊团一起分析,而穷人只能自己冥思苦想。同时试错的成本,富人输了可以再来,穷人如果输了,可能很难再东山再起。人只有心理上对钱不那么紧绷,才能冷静下来考虑钱和时间谁更重要。但也请你试着在没那么富的时候告诉自己时间更重要,选择在承受范围内最省时间的。人人一个LV、爱马仕,我也不能少;别人去旅游,我要去欧洲…那个跟外人说自己老公多么爱自己的女人,其实多半婚姻不幸福。只能通过这样形而上的方式欺骗自己,挣得多一点的面子。真正过得幸福的人,从来不会自己说,而是从他人嘴中听到赞扬。即便人们幸运地暂时摆脱了匮乏的状态,也会被这种匮乏的心理模式纠缠很久,这种心理模式很容易让人重新陷入匮乏。“穷人是最难伺候的人,因为那些始终无法摆脱贫穷的人,大多有着固执的“穷人思维”。看过一个信息(未辨真伪),在日本买奔驰车的不是黑涩会,就是暴发户。富人思维则完全相反:花钱,要么是为了赚钱,要么是为了享受,两样都不搭的事,就不值得白白浪费精力。在电影《一九四二》里,张国立演的地主在逃荒路上说了一句话:“我知道咋从一个穷人变成财主,不出十年,大爷我还是你们的东家,那时候咱再回来!”一个人的内心里充满金钱了的匮乏感,他穷在自己的心理,给他多少钱都无法让他有富足的感觉。看起来是个富人,其实本质上还是一个穷人,他们把钱看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东西。过度追求,受金钱的奴役,没有享受到物质富足带来的心之自由和平和。不是因为我们欲望太多所以有匮乏感,而是因为我们有匮乏感所以欲望太多。匮乏感是因为看不到自己是富足的。因为不去看自己的富足,因为不相信自己是富足的。
作者简介:贤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