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墟透照海针刺技法法解析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请长按“”给我一个“太棒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

丘墟透照海是临床常用的透刺组穴之一。丘墟穴属足少阳胆经原穴,《千金要方》曰:“主脚急肿痛,战掉不能久立,附筋脚挛。”照海穴系足少阴肾经之八脉交会穴,通阴蹻。丘墟透照海需针通过跗骨窦,关键在于通过内侧的狭窄的骨管。能否顺利通过的关键是解决针刺的部位与金针方向的问题。

国医大师贺普仁从医70年,善用透刺针法,精穴疏针。贺普仁认为此组透穴具有疏肝解郁、调气止痛的作用,一针二穴,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疼痛,还可增强枢转少阳经气及阴经气血之功。笔者为贺普仁入室弟子、学术继承人,侍诊中发现贺氏丘墟透照海刺法与常规刺法有所不同,现将贺普仁针刺经验介绍如下,以飨读者。

丘墟透照海的解剖学部位

根据骨骼标本(去软骨及其他组织)可以得知:跟骨上面与距骨下面分别有前、中、后3个关节面,其前、中关节面与后关节面之间的凹陷分别称为跟骨沟和距骨沟,跟骨与距骨连接后,跟骨沟与距骨沟所形成的间隙称为跗骨窦,其外口即为足外踝前下方凹陷:丘墟穴。在踝关节的内侧,可以触及3个凹陷,一为胫骨内踝高点骨性下缘与距骨构成;一为跗骨窦内口构成;一为足舟骨、距骨与跟骨构成。

照海穴的定位

照海穴为足少阴与阴跷脉的交会穴,归于足少阴肾经,从古至今少有争议。而关于其具体定位则是见仁见智,争议颇多。经考证历代医学典籍中相关记载,有“足内踝下”“踝下四分”“内踝下五分”“足内踝下一寸”等说法,更有《扁鹊神应针灸玉龙经》载:“足内踝下,赤白肉际陷中,令病患稳坐,足底相对取之。”教材中对此穴的定位也在不断修订,第9版《针灸学》对其定位描述为:在踝区,内踝尖下1寸,内踝下缘边际凹陷处。

“穴”有洞穴、孔隙之义,照海定位可有踝关节内侧3个凹陷。根据贺普仁对此穴的认识及临床针刺经验,其定位应为足舟骨、距骨与跟骨所构成的凹陷处,但然谷穴位于足舟骨粗隆下,相较于贺氏刺法中照海穴位置更接近趾端。

丘墟透照海的两种不同针刺方法

由于不同学者对照海穴的定位持有不同意见,故而产生了不同的针刺方法。

常规刺法

以3寸(75mm)毫针自丘墟穴刺入,沿跗骨窦外口前缘,针尖朝向内后方,经跟骨、距骨中关节面与后关节面之间的部分穿过跗骨窦,其关键在于通过其内侧的狭窄骨性管道,可先取足微内翻位,进针至约35mm左右换成足微外翻位,缓缓进针,最终使针尖抵达跗骨窦内口处皮下,以针尖不透出皮肤为宜。

贺氏刺法

以3寸毫针(75mm)自丘墟穴刺入,沿跗骨窦外口后缘,针尖朝向内前方,经过跟骨、距骨前关节面与中关节面之间的部分,到达足舟骨、距骨与跟骨所构成的凹陷处,以针尖抵达皮下而不透出皮肤为度。

跟骨沟与距骨沟的前关节面与后关节面之间通过以5寸(125mm)长针针刺照海穴皮肤的摄影试验观察到,常规刺法行针路径是略向前下方凸出的弧线,针在此路径中有一定曲度。从跟骨的骨性结构可以看出,其原因在于此路径需要经过一骨性隆起(即距跟骨间韧带附着点),而当采用贺氏刺法时,毫针通过前、中关节面之间,因其较为低平,则无此阻碍,故较常规刺法便捷顺畅,易于掌握,且临床中据患者反映,贺氏刺法的针感更为强烈。

丘墟透照海的临床运用

丘墟透照海对踝关节急性损伤后出现的瘀滞肿胀及筋脉失养所致慢性损伤均有良好效果。贺普仁多采用横透刺法,因其能沟通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足少阴肾经及阴跷脉四经经气,既能疏肝利胆,又能滋补肾阴,故可将其运用到多种肝胆疾患和少阳经分布区域的病变,如胆囊炎、胆结石、胆绞痛、带状疱疹或因肝胆功能失调引起的胁肋胀满疼痛、目痛、耳鸣以及肝胃不和导致的胃脘部胀满疼痛、恶心反酸等证。

足内翻是脑卒中后遗症中多见的并发症之一,由于足内翻将严重地影响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丘墟透照海的扎法:自丘墟穴进针向照海部位透刺,透刺应缓慢前进,从踝关节的诸骨缝隙间遂渐透过,进针为2~2.5寸,以照海穴部位见针尖蠕动即可,施用作用力方向的捻转泻法,即左侧逆时针:右侧顺时针捻转用力,针体自然退回,行手法30秒钟,手法结束后,将针体提出1~1.5寸,留针15分钟。

小结

贺普仁认为该法能沟通透穴所在经络与俞穴,使营卫气血得以疏导,加强经络间的联系,扩大针感范围,提高了针刺的治疗作用。一穴多效、一针数功。但丘墟透照海操作难度较大,因此明确解剖结构,了解针刺过程的行针路径,对掌握透刺要领、减轻患者痛苦、提高临床疗效大有裨益。

丘墟穴属足少阳胆经原穴,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千金要方》:“主脚急肿痛,战掉不能久立,附筋脚挛。”

照海穴系足少阴肾经之八脉交会穴,通阴蹻。定位在足内侧,内外尖下方凹陷处。

  1. 偏头痛
  2. 心悸、心梗后心动过速。
  3. 泌尿系结石
  4. 中风后足内翻、足下垂、踝关节功能障碍。
  5. 急性肋痛、胸胁痛。

应用解剖

  1. 跟骨的上面三个关节面分别称为前关节面,中关节面,和后关节面,前、中关节面与后关节面之间的凹陷称为跟骨沟。此钩的前关节面与后关节面之间的部分较为开阔向前向外开放,而此沟的中关节面与后关节面之间的部分较为狭窄。( 图一 )
  2. 距骨的下面也有与跟骨相应的三个关节面,称为前关节面、中关节面和后关节面。前、中关节面与后关节面之间也有一个凹陷称为距骨沟。此沟的前关节面与后关节面之间的部分与跟骨沟一样,较为开阔,向前、向外上开放,而此沟的中关节面与后关节面的部分较为狭窄。( 图二 )
  3. 跗骨窦是跟骨与距骨连接后,由跟骨沟与距骨沟围成的间隙。该间隙的外例分开阔并不规则,其口亦为丘墟穴。而该间隙的内侧份为一狭窄的骨性管道,其内口当为照海穴。

丘墟透照海的操作

丘墟透照海需针通过跗骨窦,关键在于通过内侧份的狭窄的骨管。能否顺利通过关键是解决针刺的部位与金针方向的问题。

1.进针部位的选择

据载,四旁高中央下白丘,墟大丘也,丘墟穴在足外踝如前凹陷处,骨缝中,即丘墟穴位于跗骨窦的外口处。在较大的范围内任意下针,只求针尖朝内踝下一寸,能顺利透过的机会较少。若能选择出最佳针刺部位,那么透针将不会有多大困难。

怎样选择最佳针刺点,解决这个问题仍需借助于根骨。在图一中取根骨沟内口的中点,再取中关节面与后关节面之间的中点,链接这两点,并向外延长该延长线与根骨的前外侧角(根骨前缘与外侧缘相交处)相交之点。与跟骨沟内口的中点连一线可看作是跟骨沟的平分线,原则上说,这条平分线外侧份任何点均可作为针刺点。

2.进针方向

据载,照海穴在内踝下一寸(有谓四分者)。以透针通过的部位而论,照海穴位于跗骨窦内口处,跟骨沟的内口位于载突上面后端根部,如此照海穴便可准确摸认,以便引导透针。

3.进针的调整

选择了最佳针刺点和照海的准确位置,透针一般并无多大难度,往往均能顺利透过。但因操作的熟练程度不同及解剖上的差异,对成功率仍较大影响。常需要调整进针方向才能透过。但调整进针方向的角度不宜过大。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