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印:赵之谦“江湜”

今天我们再读一方赵之谦印作。
赵之谦生于1829年,死于1884年,他的生活年代可以拿他的同乡鲁迅为参照,鲁迅生于1881年,也就是说,鲁迅出生三年之后,赵之谦去世。他们都是浙江会稽(今绍兴)人。赵之谦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huī)叔,号悲庵、梅庵、无闷等。他是清代著名书画家、篆刻家,显然,他是杰出的艺术家,但实质上,他自己的主观愿望,是不想当艺术家的。
(赵之谦像)
一、不想当艺术家的艺术家
我们已经说过,赵之谦一生留下的印作不足400方,而且多集中在同治元年(1862)至同治三年(1864)之间,这也是他最悲情满溢的几年,后来他潜心仕途,盛年息刀,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再刻印,他的作品不多,最重要的原因是他在艺业大成之际,正待更上层楼之时,却停下了艺术追求,完全转向仕途发展,这是他的个人局限,人总有自己的格局,这是没办法的事儿。
他一心谋求仕途发展是有其思想根源的,他在魏锡曾(稼孙)出力帮他出印谱让他题字时,他在上面题写的“稼孙多事”四字,并写了一段短文:“稼孙竭半载心力,为我集印稿、钞诗、搜散弃文字,比于掩骼埋胔,意则厚矣。然令我一生刻印赋诗学文字,固天所以活我,而于我父母生我之意大悖矣。”他的主观愿望,是不想在艺术上有多大发展的。艺术,对他来说,只是上天给他的活路。
(赵之谦书法:稼孙多事)
但是他的仕途并不顺利,他20岁中秀才,22岁因生活所迫入缪梓幕(绍兴师爷是出了名的),开始了他游艺游幕的生涯。此后他多次应试不中,在万般失望之下,花钱捐了官,做了最底层的小官,这跟吴昌硕有点像,只不过吴昌硕只做了一个多月的安东县令就辞职回到了艺术道路上,而赵之谦却没有转向,他孜孜矻矻用心做官,直至最终死在任上。
值得一提的是,他入缪梓之幕期间,由于缪梓雅好金石,所以在缪梓幕中,赵之谦结交了很多有名的艺术家,江湜就是其中之一。今天要读的这方印,就跟他有关。
二、一方普通的私印
江湜(1818-1866,湜,读作:shí,水清见底之意),字持正,一字弢叔,别署龙湫院行者。江苏长洲(苏州)人,与赵撝叔(之谦)、丁蓝叔(文蔚)并称“浙东三叔”。江湜工书法,擅作诗,赵之谦对江湜十人尊重,称:“江南畸人,浙江小官,余兄事者,长洲江弢叔。”(《书江弢叔伏敔堂诗录后》),当然,江湜也视赵之谦为知己,两人时有诗歌唱酬很多,就不列举了。
(江湜画像与简介)
今天我们读的这方印,是赵之谦为江湜刻制的私印,印面只有两字:江湜
(赵之谦:江湜)
边款里也只简单地记了一句:“冷君橅汉铸,为弢叔先生。”这是一方仿汉铸印之作。边款未记创作时间,据张小庄考证,这方印应当刻于咸丰十一年(1861),我们认为是合理的。当然,这不是什么有特殊意义的印,只是赵之谦普普通通的一方汉白文印罢了,但就是这种普通的印,可读可学之处,却也不少。
三、章法上的可读之处
1、留红
凡赵之谦的白文印,皆有一显著特征,就是必有醒目的留红,这是他篆刻审美的重要一端,是他从数千方汉印章法中总结出来的“不坏之宝”(具体见【读印系列】之“汉学居”),他的一方汉白文印,必然从字法、章法方面做调整,营造出显眼的“大块留红”,这一方也是:
(这方印中的留红)
显然,在这方印里,“江”字的两条细长留红以及“湜”字上下的两处留红都是经营出来的,并非文字字形天然。“江”字的“工”部上下两横在做了顶天立地的处理,这两条红格外显眼,这两处留红同样是人为调整了一横和一折的位置,这才有了得以承应“江”部留红的两处小块留红。其中,犹以“是”部“日”处的留红经营之心最为明显:中间的一横,明显是上调的。
这些留红强化了这方印的红白对比,视觉效果突出。
2、并笔的巧妙运用
这方印里,纵向线条格外多,为使之不单调,同时也为了使满白之处,“白”的效果更为明显,赵之谦大师做了多处的并笔处理,如图:
(多处纵向笔画的并笔处理)
蓝色处是一字之内的并笔,黄色处是两字之间或者两个部件之间的并笔。在一字之内,通过并笔与连笔实现了部件之间的联络,字与字之间,通过并笔达成了有效的团聚。如果细细审视,这一方印,你找不出任一笔画是孤立无助的,它们之间或多或少都通过并笔与连笔获得了其他笔画的照应,章法上是浑然一体的。笔画与笔画之间,联络充分。
3、见笔见刀
在赵之谦的成熟作品里,大多都是既有刀情石趣,又有笔墨精神的,这是他提倡的,一方作品里,必然是有笔犹有墨,有刀也有石的。比如这一方印:
(见刀见笔)
我们标出的蓝色块,多是见刀石之处,方折如刀切斧斫;而标出的黄色块,多是见笔墨处(其实这方印里,见笔墨的笔画更多一些),浑圆如笔墨团凝。于见笔见刀之间,同时也实现了方圆并备。“江”字工部中间的一竖,摇曳生姿,即留出了左右两个长红,又不呆板生硬,笔墨趣味浓厚。
4、求异
一方印中,犹如一方书法作品(行、草),遇到相同的字,名家们往往作求异处理,避免雷同,丰富内涵,增加审美着眼点,这方印中,是突出的是两个字都是三点水,都处理成任何一种情况都显重复、生硬、呆板,而求异处理之后的印面,活泼多了,丰富多了(再往深里思考,为什么不反过来,湜字做三长竖处理呢?)。
(赵之谦的印面)
最近,读印系列文章总被朋友责为“过度解读”,我们无法还原这些名家们创作时的具体思维细节,但我们相信,他们在创作时的精益求精的精神与高妙的艺术感觉是怎么分析都不为过的,他们心手相应的高超技法,追求卓越的艺术自觉也是毋庸置疑的。因此我们相信,艺术家们比我们想得会更细微,任何一方我们做了数学、几何般分析的大师作品,仍然有作者想要表达而我们未有发觉的东西。
(0)

相关推荐

  • 画坛轶事|“三赵”皆“三绝”

    赵叔孺常说:"古人学书,欲求一碑一帖,常跋涉数百里,向亲友恳借.所耗半生积蓄,仅换得一纸半缣,终身研求,亦得成名,其艰苦可知."他自己数十年治学探艺不断,亦是以古人的学习精神自励. ...

  • 名家篆刻赏析25:赵叔孺

    印文:南阳郡 此印乃赵叔孺为弟子叶藜青刻. 元朱文是以元代赵孟頫为典范的以小篆入印的一种篆刻形式,工整平正,严谨匀称.赵叔孺对于元朱文的复兴有着重要作用,其在本印的边款中指出:宋元人朱文,近世已成绝响 ...

  • 老鹤闲云之读印·治印 第1集 读印:朱培尔:赵之谦《湌经养年》

    老鹤闲云之读印·治印 第1集 读印:朱培尔:赵之谦《湌经养年》

  • 读印:赵之谦自认的精品“赵之谦印”

    赵之谦是篆刻天才,这是世所公认的,他曾说自己:"生平艺事皆天分高于人力,惟治印天五人五."他知道自己天份高,其他艺事(比如书法.绘画)都是天分高于人力,但篆刻一艺却是五五开,可见他 ...

  • 读印:赵之谦“鉴古堂”

    今天我们再读一方赵之谦大师的印. 我们说过,赵之谦一生刻了不到400方篆刻作品,但几乎每一方都是精品,实际上,任我们拿出任一方他的作品,都可以品出丰富的滋味. 今天要读的这一方印,是赵之谦刻给魏锡曾的 ...

  • 读印:赵之谦“赵之谦印”

    今天我们读一方赵之谦大师的印作. 一.诗书画印"四绝"的赵之谦 赵之谦(1829-1884),汉族,浙江会稽(今绍兴)人.初字益甫,号冷君,后改字撝(huī)叔,又号悲庵(34岁以 ...

  • 读印:赵之谦“胡澍之印”

    今天接着读赵之谦大师的印. 最近介绍赵之谦大师的印比较多,给他的评价也极高,有朋友私信说:哪有那么神?言下之意是我们对赵之谦的评价太高了,其实赵之谦篆刻水平之高是公认的,今天我们大致说说这件事: 一. ...

  • 读印:赵之谦“锄月山馆”

    今天我们再读赵之谦一方印. 我们已经说过,赵之谦是个初学者必须深入研究的篆刻大师,特别是自学的篆刻学习者,因为赵之谦的篆刻也是完全自学,借鉴意义突出. (赵之谦像) 一.赵之谦的学印经历 跟书法.篆刻 ...

  • 读印:赵之谦“松江沈树镛考藏印记”

    初学篆刻,我建议一定要研习赵之谦的篆刻作品,为什么呢? 1.他的作品并不多,一生下来,流传有绪,被认为真正是他的作品并为各方面专家认可的,只有不到400方,这比那些一生刻印二万.三万方的篆刻家容易精读 ...

  • 读印:赵之谦“汉学居”

    今天我们读赵之谦的一方印. 赵之谦是真正的艺术大师,他的艺术成就世所公认.我们说过,后世的篆刻家都从他这里学习继承,却极少有人对他产生非议. (赵之谦画像) 引子:饱经苦难的艺术大师以及他的篆刻历史地 ...

  • 读印:晚清篆刻天才赵之谦的“二金蝶堂”

    在中国的篆刻史中,最有名的篆刻家太多,仅所谓的"晚清四大家"(有两说,一说是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黄牧甫:另一说是用胡鑺替代了黄牧甫,两种说法各有理由,无定论)已经是初学者学习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