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匠心 赵文亮原创陶瓷艺术家

【个人简介】

赵文亮,陶艺家,1962年生于景德镇,中国工艺美术忇会会员,1987年毕业于景德镇陶瓷职工大学,2002年被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2007年获首届江西省陶瓷美术家称号。从事陶瓷艺术创作三十五年有余。从江西省陶瓷研究所创所开始一直服务于本所,作品曾多次被选送到日本、香港、美国、新加坡及国内外美术馆、艺术馆展出,深受业内人士及收藏爱好者好评。作品多次参与全国陶瓷艺术评比,在省、市百花奖中获一、二、三等多项奖项,大量作品被刊登在国家及省出版刊物出版发行。

【作品鉴赏】

瓷板《高原霞辉》

文轨攸同 亮相瓷苑

——赵文亮当代山水瓷画散论

著 子墨

我对赵文亮的陶瓷作品的印象,最初是在一九八九年景德镇第四届陶瓷美术“百花奖”开始的。他的一套无光黑釉四头文具,以刻画的形式,把中国书法那“一画之间,变起伏于锋杪;一点之内,殊衄挫于毫芒”笔势墨韵,演绎得结绌多变,圆劲古澹,既知象形,又有指事会意之妙,颇受评委们高度赞赏,一举获得日用瓷设计一等奖。通过这次“亮相”,人们知道江西省陶研所有个赵文亮,也逐渐地熟识了他的作品个性艺术风格。三十二年后,当时的小毛头如今已进入花甲之年,作为江西省高级工艺美术师的他,其笔触下的陶瓷题材,转向了山水画,却又是从传统走向现代的实验山水,是以在艺术语言和精神追求上指向当代。由于中国水墨艺术被视为民族身份的符号和文化礼仪,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和代表,它在面对外来文化的撞击和渗透的历史时期,具有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保卫者的身份,它体现了中国人作为个体对缘自中华民族血缘关系的集体归宿感,成为维系社会和谐和文化积累的基本力量。很显然,对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是不可能的。在一个民族的现代化进程中,对本土文化资源与价值观的重新审视,而且以新的艺术语言加以表达,正是艺术的现代性的体现。赵文亮的山水在继承了中国画线条造型的同时,也学习了西画色块视觉的表现形式。尽管这一表达的题材、方式、过程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但非常具有冲击力,它不注重以不同的皴法去表达不同的自然地貌的形态质感,但强调利用高温色釉产生的肌理效果去拓展空间的深远,渲染环境的氛围,以苍润的用笔、抒情性的线条确立了写景中有造境,再现中有抒情的个性风格。

青花釉里红《闲仕》

综合装饰《书魂》

青花釉里红《婴戏》

青花《渔村》

云南的西双版纳以热带森林的古木珍禽原生态而著称于世。赵文亮的一件色釉装饰的《版纳一隅》镶器画,采用了隔帘透视的视觉角度,撷取了一隅小景。苍树与古藤交织,飞鸟与鸣泉交响,其上部色釉窑变的色阶与下部色料垛染的对接,恰到好处地表现出古朴浓郁的生态情调。从中足以窥见他力图从中国画的平面入入手,极力寻找更具有视觉张力的画面结构的不懈努力。赵文亮的当代山水瓷画具有独特的线型体系和渐具符号性的艺术风格,他的青花釉里红《秋韵图》瓷瓶,上下部以赭色花釉刻划,上者书刻“野草幽小径”,下者杂划为江渚,中部以青花线条或勾勒,或涂抹,有婴戏,有策杖,有渔舟,有草舍,其点线块面融合釉里红的点缀,活现出江南“霜落林端万壑幽,白云红叶领素秋”的人文内蕴,呈现出气象苍莽的大家气度。《隋书.杜正藏传》有述:“又著文章体式,大为后进所宝,时人号为文轨”。对古代山水名画家诸如范宽、关仝、董其昌等人遗存的画卷墨宝,赵文亮无不视之为腊模的“文轨”,这种层面上的寻觅和师承常使他产生高山仰止后的恐惧与颤栗,常使他产生恸苦索后的惊喜,常使他无顾尘嚣地高寡低调,常使他孤寂地进行各种陶瓷材质及工艺的实验,常使他于静中蕴美得真。他的一件釉下黑描写的《江浦秋兴图》瓷瓶,看似不经心,率笔的一起一阖,一开一逸,其墨迹的枯润,其线踪的粗细,其块面的聚散,却有着范宽笔势的遒劲,关仝线描的镇密,董其昌构图的严谨,充溢着文人山水画的平淡天真,朴茂静穆的基本特征,全然是“或挥或扫,或淡或浓,随其形状,为山为石,为云为水,应手随意,倏若造化,图出云雾,染成风雨,宛若成神巧,俯视不见其墨污之迹”。可见赵文亮师文轨是师心不师迹,以情观画,从实处体悟先人“文轨”之作的个中三味。无怪有资深陶瓷评论家对《江浦秋兴图》品鉴说:“浓墨一撤茅合项,细笔三勾童叟形,红釉纷点丹枫树,留白之处有雁鸣”。无愧为一件不可多得的笔型淋漓,气韵生动的瓷上水跟山水面。无怪乎他的《乡憩》一举获得了第三届全国工艺美术设计评比和全国陶瓷艺术展评一等奖。

镶器《版纳一隅》

《映山红》

高温色釉《梦里净土》

《渔舟晚霞》

《梦回古格》

从赵文亮作为当代新理念和新形式表现的许多陶瓷作品来看,是以突出现实存在的个性特征为主体的。这其中不仅包括对陶瓷材质深层次的认识、也包括对诸多工艺技法的娴熟掌控,当然主要的还是强调感受特征与感受的艺术表现。“用心感悟自然”和“用心表现自然”是赵文亮的艺术理想,也是他的艺术理念。他说,现代,抑或是当代山水画,并不完全是以城市题材来表现的。中国的农村,也处在一个巨大的现代化的发展整体中,特别是那些爱到人类活动影响而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更应该成为包括瓷画工艺在内的山水画家们现代性观照的对象。他创作的《版纳风情》系列瓷画,不是对现实的疏远,不是对历史的追念,相反的却如唐代的边塞诗一样,充满了积极入世的人文热情。他的画作其饱满的构图方式,在取景上善从中景拉近,弱化了山与树的形体特征,而突出了多层勾皴刻绘的整体厚重,线的独特表现力在这里超越了形体与轮廓成为了首要的结构因素,阔叶林的顽强生命力与古幽莽苍的环境,在茂密交织而又扭曲缠绕的点线交织中获得了鲜明的表现。这里没有多少暖色调,也没有莺歌燕舞,却在整体统一而局部各异的点、线、面的组织中见出一种沉静豁然的人生境界。

赵文亮的当代山水瓷画不仅在创作的反映民族“宇宙观”及文化品位上赋以作品全部的直接感受,同时在形式语言的设置上,也力图对陶瓷山水画的发展史进行辨证地承接和反叛,强调个性感与历史感的统一,强调山水感悟与心中丘壑的和合,在感觉、知觉和表象中把全部的特征完整、具体、生动地呈现于适宜于装饰的瓷器载体上,从而构成一种认识基础上的对物象的宏观审美体验和微观体察品鉴的心理活动。故而评析和鉴赏赵文亮的作品,也须象他在陶艺瓷画创作上缓慢地、细细地、认真地、耐心地完成每一件作品一样,去观察他的笔势,追踪他的思维,体味他的韵律,认识他的重构过程,得出一种置换角色,自觉内省的主题式理解。中国古代哲学家把传统看成一个“环”,近代文学家把传统看作一座“城”,“环”也好,“城”也罢,常人只能见环见城,而那些智者却能悟到环由此到彼的无限,悟到城内城外的永恒。赵文亮是喜欢在张力中生存的陶艺家,也是希望将自己的作品放到环的上下反复监视,置立于城的内外审美的艺术家,这点是毋庸质疑的。然而他还会进步,脚踏实地地不断在国内外的瓷苑“亮相”,并成为瓷坛的新“亮”点。

部分获奖情况

《故土》入围1989年日本国际美浓陶艺展

釉下无光黑釉刻花文具 获第四届景德镇陶瓷美术“百花奖”评比一等奖

珍珠彩《乡憩》获1990年度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优秀作品一等奖

色釉装饰《书魂》获1990年全国陶瓷艺术展评会二等奖

400件色釉装饰《春鸣》获第二届景德镇“青春杯”大奖赛一等奖

陶艺《绿韵》获江西省第二届工艺美术大奖赛二等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