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被误解千年的刘阿斗
因为《三国杀》游戏流行一时的姜维台词「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三国演义》原话:「吾等死战,何故先降耶!」)确实精彩而深入人心,很多人便因此当了真,觉得是昏君刘阿斗辜负了大忠臣姜维。
殊不知真正历史中的姜维,仅仅是跟从诸葛亮学习过兵法,从来并非诸葛武侯的继承人。相反,根据诸葛亮临终遗表托付,刘禅才是刘备和诸葛亮的双重法定继承者,诸葛亮摄政十一年后,将整个蜀汉帝国交还给刘禅,当然也包括蒋琬、费祎、姜维这些臣子在内。
姜维身为曹魏降臣,羁旅讬国,本处尴尬之地,在朝中人缘不佳,竟致“阴养死士”。是刘禅对姜维委以军国重任,将他提拔至位极人臣的大将军、录尚书事高位,并一直支持他的北伐事业。
段谷之战姜维大败于邓艾后,星散流离,死者甚众;侯和之战反攻,又再次失利,蜀汉满朝文武,无论重臣如诸葛瞻董厥,还是宿将如张翼廖化,皆对姜维“军旅数出,百姓彫瘁”“好战无功,国内疲弊”甚为不满。
参见同时期魏国吴国,重臣出兵进攻敌国,招致惨败时,或是因此被政敌反攻倒算,或是自己丢失权柄愤懑而终,几无例外,如魏国执政曹爽、吴国执政诸葛恪,都是因此败亡。既令诸葛亮摄行君事时,街亭失利亦自贬三级以服众人之心,收取武都、阴平二郡后方才复职。
而刘禅力排众议,一直压制朝中那些反对姜维、欲剥夺其军权的意见,是他最坚实的后盾。姜维没有如曹爽兴势大败、诸葛恪新城大败一般,被政敌打垮夺权,始终牢牢握住半数以上的蜀汉军权,正是刘禅为国惜才。
姜维远至沓中屯田,间接促成了魏军大举南伐。他变更从魏延起沿用了几十年的的汉中防御部署,更让战略要地汉中丢失,蜀汉门户大开。黄皓因衔恨姜维,迷信鬼巫,压下姜维要求「分护阳安关口、阴平桥头以防未然」的表章,直接导致了邓艾偷渡阴平时,蜀国上下猝不及防。
刘禅在众臣抵制下信任了小人黄皓几十年,还为不能擢升他而记恨董允,晚年更令此人掌握了中枢机要大权,以至于被隔绝内外,确对亡国负有无可推卸的责任。
但另一方面,当时诸葛瞻率军于绵竹大败,成都留守主力军队已经损失殆尽,剩下所谓的几万大军,是一群只有纸面意义的老弱病残,怎能对抗邓艾刚刚大胜的百战雄师?
而姜维数万人马虽然星夜驰援,钟会十余万大军同样在后穷追,就算刘禅能天纵神武众志成城,坚守到姜维赶到成都城下。姜维也未必能在钟会军到来前便击退邓艾所部,成功解围;届时迎战合计近二十万的两路魏军,同样还是凶多吉少。别忘记后面尚还有司马昭和贾充的几十万大军,正在长安枕戈待旦呢。
蜀汉对南中一直是「赋出叟、濮耕牛、战马、金、银、犀、革,充继军资,于是费用不乏」,掠夺其各种物资来维系统治和用兵的高压政策,当大半国土丢弃、自身权威丧失时,刘禅如想南逃至叛服不定的南中来反攻复土,只能说全无可行性;而投奔东吴,亦不过同样是寄人篱下为臣虏,何况蜀灭吴亦难独存,届时一辱而再辱。
谯周代表益州本地大族的发言,更清晰表明他们已经彻底放弃了蜀汉政权,一如半个世纪前放弃刘璋一样。毕竟在魏晋九品中正制下当地方豪强的前景,在他们的想象中也要比既出钱出力支持北伐,亦被荆州派士人等外来户排挤打压强得多。
因此刘禅投降亦是迫于无奈,并非在情势尚可挽回时就自毁国家。真要说到蜀汉灭亡的责任,放弃汉中防御部署,导致魏国大军压境的姜维;带领留守精兵纵兵浪战、全军覆没的诸葛瞻,其实一点都不比刘禅轻,仅仅是他们壮烈殉国了,成为了烈士,才在传统认知中获得不被批判的豁免权。
自古无不亡之国,亦无不灭之朝,亡国之君的家小原就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任人宰割实属必然。这亦是每个开国枭雄在逐鹿天下时就当有的觉悟。刘禅开城后,除第五子刘谌受降之日哭庙自尽,长子刘璿死于成都兵乱外,其余五子随其到了洛阳,蜀国宫人被赐给灭蜀有功的魏国无妻将士,刘禅之妾李昭仪也在发配中,以此为辱自杀。亡国女眷,从来身不由人,可悯可叹。
最可以批评刘禅的,就是不能天子死社稷,以死殉国了。可贪生本是人之常情,想想他父亲刘备生平遭遇多少失败挫辱,寄人篱下奔波流离,真要动辄抹脖子寻死,从一开始就不会有蜀汉帝国了。
因此,刘禅忍辱负重、留待有为之身以图将来的打算,同样并不算错。只是历史无情,没有给他和父亲一般输光筹码还能东山再起的运气,幸运等到重新展翼高飞的机遇,正是天数使然,气运已绝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