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文菁英会
(1582)
华文菁英会
华文菁英会,是这几日在开封翰园碑林研学时的一个互动拓展项目。类似于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栏目。它由主持人随机请出两名或两组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让他们进行快速的基本文字或文学知识的现场比拼。例如,给一个拼音“yuan”,看谁在三分钟内能够写出更多的同音字。这项活动,既不需要什么技巧,也不需要多少的知识功底,适合于每一个学生。同时,它还可以激发学生们的争胜心,活跃环境气氛,因此,很受同学们的喜欢。
我在想,这和另一个拓展项目《曲水流觞》一样,不也都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技巧吗?说的更具体一点,《华文菁英会》所使用的方法,也很适合我们在快速复习学过的知识或技能的时候使用。
这种方法最适合在一节课的刚开始。它既可以做为一节课的导入,在温故的同时为新一节课的知新做热身准备。也可以作为一个快乐的插曲,活跃课堂气氛,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例如:老师问:“通过上一节的学习,大家都学会了哪些知识或方法?”然后让两组学生进行现场竞赛。
我们使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之中去。因此,在使用的时候,应该注意几点:
一是,最好以小组选代表对抗的形式展开,并且允许向同组的学生求助若干次,以便可能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代表不要仅限于举手的学生或者你认为可能会的学生,那样对可能的答案有了预见性,也就失去了对抗的意义。最好是随机提问或者干脆让小组互相推荐对方的代表,这样效果也许更好。
二是,作为一种复习方法,在强调基础知识的同时,可以允许学生的回答广而杂,甚至也可以允许学生的创新或越界。
三是,作为一种活跃课堂气氛的技巧或者说一种游戏,我们在使用的时候,一定要有游戏的属性。例如要有奖惩等,不然大家可能就会失去兴趣。
四是,不可预知性是使用这种方法或技巧的重要标志。这个不可预知性既包括对测试人的不可预知性,也包括对问题答案的不可预知性。这可能就是这种方法的主要魅力吧。
至于《曲水流觞》,它和游戏《击鼓传花》或者《丢手绢》很类似,也可以作为一种复习技巧。虽然它和《华文菁英会》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毕竟所弹曲之不同,个人意味更浓,没有了团队比拼的成分,最后的效果自然也会有所差异。
个人之见,敬请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