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淮阳中学建校一百一十八周年之际

汲取淮阳中学校史中“红色基因”的精神营养

——写在淮阳中学建校一百一十八周年之际

 

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之际,淮阳中学也迎来了建校一百一十八周年。一百一十八年,白驹过隙,风雨与硕果并存;一百一十八年,辉煌相继,沧桑与凯歌同奏。一百一十八年历程中,无论是在晚清的改朝换代变局中,还是在全民族抗战硝烟中,无论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大潮中,淮阳中学始终牢记初心,不忘使命,坚持办学宗旨矢志不移,笃行“勤诚朴毅”校训,在不同时期办学成就斐然,获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在中国共产党之际,回顾学校发展历程,我们更加认识到,学校的今天成就全部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指引下茁壮成长的结果。中国共产党走过了百年征程,是什么力量让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回首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可以说,“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的最核心生命力!正是“红色基因”的代代相传,才使党有了发展壮大的思想和精神根系。淮阳中学在创办过程中因为有了红色基因而拥有了光明的未来,成了淮阳中学校史文化的精神内核。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淮阳中学历史上的那些红色基因点。

早在1918年,鲁山学生王恩九考入淮阳中学学习,毕业后参加冯玉祥西北军,成为其机要秘书,后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中央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情报。曾受到当时杨尚昆、李克农的高度评价和赞扬。在1939年,他任河南省委统战部长,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1921年,沈丘学生严图阁在淮阳中学毕业,后来加入冯玉祥部队,倾向革命,在宁都起义后加入红军,担任红军师长,1936年因受伤缺医少药,以身殉职。毛泽东称赞严图阁表现得很好。这一年,尉氏学生黄樵松考入淮阳中学学习,毕业后投身冯玉祥学兵团,历任团长、旅长,抗战中参加过娘子关和台儿庄战役,成为抗日名将,抗战胜利后任国民党三十军军长。国共内战时,黄樵松倾向革命,起义失败被捕,新中国成立后追认其为烈士。

1922年4月,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李之龙来淮阳中学以教学为掩护,在师生中积极宣传马列主义,传播救国救民的道理,发展和培养党员对象,深受进步师生欢迎。他的这些活动为学校带来了新的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周口一带的最早活动。离开淮阳中学后,李之龙成为职业革命家,成为中国共产党首位中将(当时的蒋介石也是中将军衔),还曾担任国民政府海军局代理局长、中山舰舰长等职。

1925年,共产主义思潮开始在学校广泛流传,这年秋,淮阳中学学生郑国政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共产党员李少白转入学校读书,他们二人分别成为淮阳中学历史上最早的学生团员和学生党员。郑国政还参与组建了淮阳特别支部。

1930年,中国共产党学生党员王文灿、窦兴周、张文卿等五人在学校内部建立了党小组,并联合成立了中共淮阳支部,隶属中共豫东特委。发展学生张海波、李雪亚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学校有正式活动的开始。

1937年5月,学校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淮阳中学读书会”和“抗日先锋队”,在学生中宣传救国道理,吸纳了一大批爱国学生加入其中,为日后全民族的抗战培养了骨干力量。“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加紧了爱国学生动员工作,中共豫东特委沈东平来县开展党的活动,介绍学生曹玉林、朱传贤、藏礼等加入党组织。这一年的12月,学校成立了淮阳中学历史上第一个中共支部,曹玉林(解放后曾任安徽省高级法院院长)任支部书记,朱传贤任支部副书记,隶属豫东特委领导,对领导学校以后的救亡图存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

1950年10月,学生马蕾等三名同学被批准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赴朝支援朝鲜人民抗美救国。与此同时,全校师生在学习的同时,掀起“向中国人民志愿军捐献飞机大炮”活动,共捐款1900多万元(相当于现币1900多元),为抗美援朝奉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1952学生马蕾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光荣牺牲,被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新中国成立时,学校就有7名党员,9名团员,组建一个党小组。1953年3月,学校建立了党支部。

1960年5月25日凌晨,淮阳中学1954年毕业生、中共党员、中国珠穆朗玛峰登山队突击组组长王富洲率领贡布(藏族)和屈银华,首次从北坡中国境内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创造了人类世界登山史上一大奇迹,开创了中国人征服珠穆朗玛峰的光辉历史。为纪念王富洲的登峰壮举,学习王富洲的登峰精神,学校于2011年秋季在级段优中选优,正式创办富洲班,以此激励淮中学子不畏艰险,勇攀高峰。

尤其让我们感到骄傲的是,生于1916年的校友赵子立,是商丘睢县北赵堂村人。1929年年仅13岁,他跟随同学步行到离家200里外的淮阳县,考入了河南省立三中学(河南省淮阳中学前身)。三年学习结束后,他16岁时又考入了位于开封的河南大学附属高级中学。1952年,陈赓大将奉命筹建军事工程学院,赵子立成为十名筹委会成员之一,成为了新中国火药科研和教育事业先行者。让我们自豪的是,赵子立校友目前健在,已经105岁高龄。

在1916年出生的还有一位校友,名叫李克弱,他出生于淮阳县城城关镇,童年时代就对绘画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1931年考入省立三中(淮阳中学前身)求学,接触马列主义思想,倾向于革命。1932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以画笔为武器,从此踏入职业革命道路,为之奋斗了一生。他的美术作品屡次在国际上获得大奖。最著名的作品就是享誉中外的美术动画片《大闹天空》,从1964年被搬上动画荧屏起,受到国内普遍好评,是李克弱的艺术高峰之作。

当然淮阳中学的历史上红色基因点很多,以上讲述只是涉及到其中一部分,这些基因点是淮阳中学的宝贵精神财富。以史为鉴,可以明兴衰,历史才是最好的教科书,淮阳中学校史里面的红色基因是今天淮阳中学全体师生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个人加强修养最好的营养剂和防腐剂。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们有责任要发掘好、运用好校史里的红色资源,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

百年风雨弦歌不辍,砥砺前行辉煌相继。纵观淮阳中学历史,学校沿革虽经迭变,但教育初心不改,办学理想不灭,最终成就参天大树。站在中国共产党开启新的百年的时间节点上,淮阳中学一百一十八年校庆又是一个新的起点,今天的全体淮阳中学师生理应继承优良办学传统,汲取校史“红色基因”的精神营养,化作前行的不竭力量,不负众望,砥砺前行,朝着创建全国一流名校的宏伟目标奋力前进。

(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相关链接:

淮阳中学历史沿革

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淮宁知县潘钟瀚在县城文昌宫创办柳湖书院。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陈州府知府刘更寿奉旨在柳湖书院旧址,引进近代中西方先进办学理念,根据“癸卯学制”,创办了“陈州府中学堂”,成为河南省第三个创办的中学堂,这就是今天淮阳中学的前身。刘更寿在豫东开启了“废科举,兴学堂”的先河,成为了淮阳中学的创始人。他还在学堂楹柱上撰写对联:“二千石自信未能幸淮水东流不带渣滓污故土;七十子同心向学看柳湖西畔遍栽桃李待成才。”该联成为淮阳中学校史中最早最珍贵的文字资料。

1938年,日军侵占淮阳,学校曾转迁到南阳方城、内乡以及商水黉学院、固墙等地办学,抗战胜利后回到淮阳柳湖书院旧址办学。解放战争时期,学校曾转迁到平汉线(今京广线一部分)沿线的漯河东关、西平、信阳等地办学。1949年3月,学校回到淮阳,校址在淮阳师范北院平等北街附近(淮阳县于1950年在淮阳中学1903年旧址创办了淮阳县第一中学,因为淮阳中学为省属,淮阳一中简称为“县中”,淮阳中学简称为“省中”)。1952年8月,学校搬迁到北关纱厂,1969年,学校搬迁到白楼陶河林场,1974年学校搬迁到现校址至今。

学校曾于民国时期先后更名为“陈州府官立中学校”、“河南省立淮阳中学”、“河南省立第四中学”“河南省立淮阳中山学校”、“河南省立第三中学”、“河南省立淮阳中学”。新中国成立后,学校曾先后易名为河南省立淮阳中学、淮阳大学、淮阳五七学院、河南省淮阳中学。

1978年,学校被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二十四所重点高中之一,定名为“河南省淮阳中学”至今。1988年,学校被评定为“河南省文明单位”至今;2005年学校被评为“河南省首批示范性高中”;2007年被河南省教育厅批准为“宏志班”承办学校;2011年,学校为纪念登山英雄校友王富洲创办“富洲班”;2017年,学校获得周口市唯一的一所“全国文明校园”称号。

民国时期,第一位被授予中将军衔的共产党员后曾任广州国民政府海军局代理局长兼中山舰舰长的李之龙、五四时期深受鲁迅先生赞誉的著名进步诗人徐玉诺、早年倾向进步献身教育事业的吴丹坤、河南省著名教育家蔡衡溪、“豫东三杰”之一的张又铭等曾在此任教。

学校从创办至今,先后走出了著名乡村教育家王拱璧、受到毛泽东赞赏的红军师长严图阁、参加过台儿庄会战的著名抗日将领黄樵松、抗日名将黎广诗、抗日名将张宗衡、中国火炸药理论的奠基人赵子立、河南统战工作的著名领导人王恩九、世界上第一个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的王富洲、享誉中外的《大闹天宫》动画片编剧李克弱、戏剧教育家苏堃等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美的集团房地产总裁郝恒乐、上海同策集团董事长孙益功、上海麦金地集团董事长孔德顺、信太集团总裁张瑞辉、研制出孕橙助孕温度计的王胤、河南省2007年高考理科第一名曾获钟家庆数学奖的樊玉伟、河南省2013年高考理科第一名孙寒泊等。

(李涛   整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