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柴胡汤与半夏泻心汤方证

浅谈小柴胡汤与半夏泻心汤方证
□ 张朝伟 山东中医药大学

  临床见习日久,小柴胡汤与半夏泻心汤俱为多见,二方皆属和剂,组成类似,煎法一致。今试对二方及其之间的联系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伤寒论》97条对小柴胡汤的病机进行了详尽的论述,即气血不足,正虚邪入,结于胁下。结者,郁也。胁下者,肝与肺也。肝肺气郁,故胸胁苦满,神情默默。脏腑相连,故不欲食,其痛必下而兼呕。设若此时无寒热证,愚意非特小柴胡汤可予,逍遥散亦可予。则气郁可解,气血亦得补。惟其有寒热证,故入柴胡半斤清热散邪,黄芩降肺清郁火而除烦。窃以为小柴胡汤之所以应用于临床多种病证,盖柴胡用量减半而功类逍遥散可扶正解郁。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汤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伤寒论》149条言半夏泻心汤系小柴胡汤证误下而致。参《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篇中“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可知半夏泻心汤除心下痞满外当有呕、肠鸣下利诸症。心下者,胃也。痞者,堵塞壅满也。浊气在上,则生瘨胀,胃气上逆则呕而痞;清气在下则生飧泄,脾气不升则生湿作泻。此脾胃之气升降失常而使心下气停,湿浊壅聚而成痞。此时胁下无碍,故去小柴胡汤之柴胡,而君以降逆和胃,开结消痞之半夏。生姜辛散气痞之功稍逊,故改为干姜,又合苦降之黄连宣达结气以消痞。且干姜能温脾化饮,芩、连燥湿,参、草、枣健脾以复升降,如是则痞消结散,胃和湿祛。

  观二方组成,小柴胡汤较半夏泻心汤多半斤柴胡而少一两黄连,另小柴胡汤中之生姜在半夏泻心汤中改为干姜,仍用三两。结合两方药物组成再谈二方证之病机,则小柴胡汤有正虚邪入,肝肺气郁而兼脾胃不和。故用柴胡清热散邪并升肝,黄芩清热除烦并降肺;参、草益脾,半夏降胃,大枣和营。如是则肝升肺降而胸胁苦满得解、外邪得散,脾升胃降而气血得补。然小柴胡汤证经医误用攻下,病位驱下向里,由胸胁苦满转为心下痞,且攻下更伤中阳,而见肠鸣下利诸症而变为半夏泻心汤证,治当消痞散结,复脾胃升降之职。故入苦降之黄连,改生姜为辛味更甚之干姜,辛开苦降以消痞,干姜又助脾升,合他药共复脾胃之升降。

  故就临床应用方面言:1.小柴胡汤适用于有寒热证而见胸胁苦满者,此时柴胡用量亦大。若无寒热证,柴胡减量至9~12克,此方功类逍遥散。腹痛者去黄芩加芍药,寒泻者,改生姜为干姜。2.半夏泻心汤适用于心下痞,下利者。此时亦可入柴胡少量,以柴胡“主心腹肠胃间结气”,本宜于消痞,且柴胡升肝亦可助脾升也。3.半夏泻心汤有祛湿之功,则小柴胡汤亦当有之,以生姜复可化水饮也。此时水湿未化热或热象并不明显,若已成湿热者,仍当借鉴茵陈蒿汤、蒿芩清胆汤、二妙散之类。

(0)

相关推荐

  • 方剂学歌诀<和解剂>

    第一节 和解少阳剂 小柴胡汤<伤寒论> 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 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 功效:和解少阳. 主治:伤寒少阳证;妇人中风,热入血室;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 ...

  • 腹胀有专方

        腹胀产生的原因林林总总,相关的方剂也很多,无法进行归纳整理,现就<伤寒论>中几个特殊的方剂罗列一二,便于区分掌握.     半夏(生姜.甘草)泻心汤[人参  半夏  干姜  黄连  ...

  • 浅谈小柴胡汤在治疗IgA肾病中的应用

    作者简介:周宇,2016级东直门医院肾病科硕士研究生,肖相如老师授课的中医经典导读<伤寒论>A班同学. 在<伤寒论>中用小柴胡汤的条文一共有18条,小柴胡汤是少阳病的主方.肖老 ...

  • 【专业组】孟庆鸿——浅谈我对半夏泻心汤的理解

    孟庆鸿--浅谈我对半夏泻心汤的理解 痞满是临床消化系统方面极为常见的疾病,自古就有对这种疾病的认识与治疗.<素问·异法方宜论>云:"脏寒生满病."最早提出对其病因的认识 ...

  • 生姜和干姜的区别,浅谈真武汤与半夏泻心汤中的姜

    真武汤和半夏泻心汤均出自于张仲景的<伤寒论>,是临床常用的两个不同类型的方剂.不少初学者对两个方剂的组成意义缺乏理解,对两方中"姜"的作用缺乏了解.为了加深理解,使之不 ...

  • 浅谈如何抓主证(方证对应)——黄连阿胶汤治疗口唇干裂案

    H某,女,66岁 初诊日期:2020-06-19 口唇干裂疼痛半月余 因家中有瘫痪老人,经常半夜起来照顾,睡眠 心情不好,后逐渐出现口唇干裂疼痛,脱皮,略有刺激性食物则加重,曾经服用牛黄清火等效差.余 ...

  • 浅谈张仲景脉法的运用+十大常见症状的经方脉诊+方证乃辨证之尖端

    从<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所创立的辨证施治中,虽然不直接讲述脉法,但脉学确是诊断的主要依据之一,并多次提到"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如" ...

  • 浅谈鳖甲煎丸方证

    [原文] <金匮要略·疟病脉证并治>:病疟,以月一日发,当以十五日愈:设不差,当月尽解:如其不差,当云何?师曰:此结为癥瘕,名曰疟母,急治之,宜鳖甲煎丸. 鳖甲煎丸方: 鳖甲十二分(炙) ...

  • 浅谈经方方证对应的六大误区

    浅谈经方方证对应的六大误区 鲍艳举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医师) 主持人陈建国主任:鲍艳举博士,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主治 医师,在读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常委,先后毕业 ...

  • 机械对应结果只能庸医,浅谈颈椎不适方证

    方证对应是近些年提出的一种辨证论治,很多医生不了解,机械对应而已,往往不深究其中病因病机.如果不探求内部病因病机就是乱搞一气.比如今天群里一个网友发了一个大学教授医案,就是典型机械对应,虽然名头响也不 ...

  • 浅谈经方方证对应的六大误区(三)/鲍艳举

    误区三:只重症状体征,忽略脉诊 关于脉诊,张仲景就说了,"辨脉证并治""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他非常重视脉诊.在序中他也批驳了忽略脉诊的那些大夫&q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