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林:为了中国再谈鲁迅先生

为了中国再谈鲁迅先生
刘晓林
中国是古老的国度,它有着古老且优秀的文化。对于古老多侧重时间而言,对于优秀实在是与时间的关系不大。优秀包括的因素很多,我想离不开其内蕴。而内蕴则离不了其深度,唯有具备了足够深度的事物(人、国家、社会等)才可以屹立人类的历史长河并真正的推动一己之外的前进。事物没有了足够深度,可能其会缤纷五彩、眩目华耀,但它会迅速地失去。这之与流行与经典,其价值是无法相提并论的。
时下的中国已经进入了浮躁浅薄、更加势利眼的时代,深度到哪里去找?人们会被貌似真理的高论而惊呼,比如为什么某某购买了豪宅?答曰:某某有钱。为什么有钱?管他呢?那厮就是有钱。人们会被因所谓“眼球经济”的吸引而不计其他,比如某某娱乐节目只要有更多人看就一切OK,管他是否设局“欺骗大众”!因为浮躁浅薄自然使得势利眼变的越来越多,你想势利眼的主要特征就是对事物的表面现象有着自以为是的判断,如此以来社会上的势利眼岂能不多!随之对于长了聪明少了智慧的人来说,上当受骗的只增不减、越来越多!
为了中国再谈鲁迅先生,这并不是仅因为我们的国家领袖毛泽东主席曾高度评价过他:“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摘自《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98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摘自《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3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
可能有人会说鲁迅也是时代的产物,也是综合因素导致的结果。平心而论,哪一个人不是呢?再伟大的人,谁没有自身的局限性呢?远的不说,仅就中国近代的文学史而言,有几位文学家是在一生绝大部分的时间里为百姓、国家、社会呐喊呢?的确有不少满腹经纶、博学多才之士”提升丰富“了自我而获得了不少学问,而这些学问对普遍意义上的大众具有多少实际的意义呢?的确鲁迅先生也仅限于呐喊并没有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这哪是一个人就可以独立完成的事情呢?文以载道,到底载的什么道?载自己的“道”不难,载大多数人的“道”不易!至少鲁迅先生是在载民众“大道”的同时在载着自己的“小道”,能做到如此我们还能要求什么呢?难道要让他连“牛”都做不成?“我好像是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恕我孤陋寡闻,我至今还没见过不用“吃饭”就可以“出奶”的牛!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葬于虹桥万国公墓。生前,他立下遗言:“一、不能因为丧事收任何一文钱,但朋友的,不在此例。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三、不要做任何关于纪念的事。四、忘掉我,管自己的生活。倘不,那就真是糊涂虫。五、孩子长大,倘无才能,可寻点小事情过活,万不可去做空头文学家或美术家。六、别人应许给你的事物,不可当真。七、损着别人的牙眼,却反对报复,主张宽容的人,万勿和他接近。”莎士比亚说:“一个人的临终遗言,就像深沉的音乐,有一种自然吸引注意的力量。”我要对莎翁的话做出补充:此人必须是有足够内蕴、足够深度的人才行。
当再次读到先生的上述文字,我想了很多:他很通达,身后丧事不收任何一文钱。但朋友的可以收,先生知道人作为高级动物哪能少的了感情呢?人对于故友除了怀念、流泪还能做什么呢?尽些力所能及的力量为逝者及其亲人也是未尝不可的!消失的终将要消失,我走了你们的日子还要继续过。人首先要活命,不要做什么“纯粹”的这家那家!如果自己不能活命,先想办法添饱自己的肚子吧!他人答应了自己123,常常会因为456而“食言”了,这没什么!人家不是神仙也不是圣人,想想自己还不是一样。假使略有不同会比别人好到哪去呢?如果一个人公开宣称着仁义礼智信,而他却时常与自己的公开宣称相悖,请务必远离此人。老百姓讲:来回不一理,这样的人还有交往的必要吗?“待我成尘时,你将见我的微笑!”鲁迅先生所说震撼了我。
一个人、国家、社会如果没有了思想,其行动无论如何伟大终将停止甚至后退。对于生命短暂的鲁迅先生来说,他文学之所以出类拔萃绝不仅在于文字运用的变化莫测,而在于他的思想。我向来认为任何行业的大乘者除了必须的掌握(专业知识)外,是否具备解剖自我、洞察世界、感知未来的思想也是必不可少的。先生讲过:“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你能看出它出自文学家之口,更多的人会认为只有政治家才可以讲的出。其实只要是立足于现实、放眼未来的人至少会有这种“想法”,只不过有的表达不同罢了。比如张爱玲女士,她会说要活过当下。人只要活着就是活生生的人,没有谁可以独立于世!在上述关于先生的遗言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他“入世”的这一点。无论任何得道的高僧、旷逸的达士只要想活着谁也避免不了“入世”,“出世”是你我“入世”后的提升而并非升华!
当代中国的不少人认为读不懂鲁迅先生,无可厚非。灿烂的星斗不可能每个人都能见到,即使见到了也不见得都能分辨出来。“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拜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怀鲁迅》郁达夫,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四日在上海,原载一九三六年十一月一日《文学》第七卷第五号。)先生在世时就不是被多数人能理解,离去多少年后的今天因时代大环境的变化能理解先生的已更加稀少。听说最近的语文教材中减少了先生的文字,有些人为此不平。这又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呢?刻薄点说,先生的文字对学生来讲感觉出好的不多,对于老师来讲感觉出好的同样不多。甚至有些当代所谓的“名人”也在叫嚣不好,认真读过了再谈感受可以。自己认为不好说出来,谁会奈你如何!
人是有差异的,自然人对事物的判断标准也是有差异的。但没有读过就大胆、毫无依据的说不好实在是说不过去。宇宙间一切都在变化着,艺术上讲笔墨当随时代,有几人真正弄懂?笔墨当随时代的本质就是艺术当随时代,笔墨只不过在此借代艺术而已!文学要当随时代,任何事物都要当随时代。但你我一定要明确有些“事物”做为规律中的特例是可以跨越时空、凝固永恒的,比如鲁迅先生的人和他的某些文。
鲁迅先生笔耕一生、战斗一生,同社会斗、他人斗、更同自己斗。在很多时候他寻找揭露“人血馒头”、会压榨出自己隐藏在皮袍下的小来,这样的人难道不能被称做“民族魂”?难道不能被称作现代文学的旗帜、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横眉冷对千夫所指,俯首甘为孺子之牛。试问当下的中国,试问当下的中国文人,拥有并敢迸发出自己骨气与担当的还有吗?
“人情冷暖似苍狗,瞬息之间即万变。”宋朝的文豪苏东坡感受过,鲁迅先生也曾感受过。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官僚地主的家庭,他13岁那年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入狱,此后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作为家庭的长子鲁迅先生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呐喊〉自序》先生终生对权势者和伪君子深恶痛绝:《孔乙己》中丁举人、《阿Q正传》中赵太爷、《祝福》中鲁四老爷、《长明灯》中郭老娃、《离婚》中七大人……人,处在困境中的人对高高在上的“幸运儿”反感切齿是一种自然反映;对于处于同一“层面”的弱势群体还能抱之以理解、同情、同病相怜吗?能做到的不多!从困境中走出,回首曾经的“困友”还会热爱有加吗?能做到的更少。我钦佩先生也或多或少基于这层原因:他无论高下都基本保持了自己的本性——善良、淳朴……;他一生都基本贯彻了自己的“观点——伟大来自于平凡。少年闰土麻木了,先生要尽力换回他们之间的友情。他同日本的藤野严九郎先生成了莫逆的忘年之交,使得在他去世后多年的今天日本人民还在缅怀他!
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了大量的短篇小说、散文、散文诗、历史小说,尤其他的杂文更始辉耀世界文坛。有人说如果他再在长篇小说上有所建树就更加完美,给无愧于世界文豪。这是什么逻辑?之与如果齐白石、吴昌硕会画油画就更好了,我不用再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在伟大的人身上多表现为悲喜交集,而绝不仅是其中之一。
为了中国再谈鲁迅先生,为什么?当今的中国需要深度、需要思想、需要通达、需要“大道”、需要骨气、需要人性……这一切,使我不得不谈伟大的鲁迅先生。
(0)

相关推荐

  • 少年说 || 长泽 (66) : 从“鲁迅”名字想到的

    说到鲁迅先生,大家肯定都不陌生,他可是我国重要的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可是,如果我提到周树人的话,有些人可能就不那么熟悉了.其实啊,他们是同一个人,"鲁迅"是周树人的笔名,是他 ...

  • 鲁迅不准儿子从事两种职业,文学家是其中之一,如今才看出他的睿智

    1936年10月19日,一代文豪鲁迅先生在上海的公寓病逝.关于自己的死,鲁迅早有准备,所以他给家人留下了七条遗嘱: 一.不得因为丧事,收任何一文钱----但老朋友的,不在此列;二.赶快收敛,埋掉,拉倒 ...

  • 温儒敏再谈鲁迅

    < 中华读书报 >( 2021年03月24日   05 版) □<孔乙己>的主人公是谁?很多人不假思索就说当然是孔乙己,中学语文也是这样讲的.其实不然. □前一段社会上流传说语 ...

  • 刘晓林:告中国美术理论界和自己

    告中国美术理论界和自己 --因<中国美术现代性的起源>一文而起 刘晓林 从来没认为自己属于美术理论界,故另列.提醒中国美术理论界的同时也提醒自己,不要因"混沌"(包括职 ...

  • 刘晓林:中国文人亟需什么

    中国文人亟需什么 刘晓林 中华民族在世界上是极其耐人寻味的民族,在它的构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一支那便是中国文人.由于中国文人的存在使得中华民族在耐人寻味的特征上又增添了更多的令人琢磨不透.我想:完全可以 ...

  • 刘晓林:当代中国没几人懂大师

    当代中国没几人懂大师 刘晓林 当代中国没几人懂大师,我不是故做高深,更不是危言耸听.下面,我来阐述我的固执之见. 时下随着启功.季羡林.任继愈等大学问家的离去,许许多多的人发出了不少.但大致可归两类的 ...

  • 林两传再谈针刺法

    林两传再谈针刺法 针灸手扎 (一) 林两传 医师  荣春中医诊所院长 在伤科治疗中,有些不易处理的局部疼痛,包括五十肩和一些骨折或受伤后的粘连以及活动受限四肢,可以用针法处理.只要针开僵硬的肌肉或粘连 ...

  • 刘晓林:再谈友情

    再谈友情 刘晓林 友情是人生的奢侈品,这是我多年来一贯的秉信.许多人终其一生也没有友情!有的只是美其名曰的朋友称号而已! 真正的友情,与彼此的交往时间长短无关,与彼此拥有的财富无关,与彼此所处的社会位 ...

  • 张宝通:再谈“到西安看中国”

    西安是中国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的古都,关键是周.秦.汉.唐的建都地.周.秦.汉.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四个王朝,代表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主流.因此外国友人讲,不到西安就等于没有到中国. 周开启了一场 ...

  • 再谈“到西安看中国” 西安是中...

    再谈"到西安看中国" 西安是中国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的古都,关键是周.秦.汉.唐的建都地.周.秦.汉.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四个王朝,代表了中国历史文化的主流.因此外国友人讲 ...

  • 刘晓林:中国儒学剖析(4)

    中国儒学剖析(4) 刘晓林 儒学是"清醒之学",它在经验合理性里面进一步提取了客观合理性,它始终明确人定胜天是痴妄的.宇宙间的一切存在未必都是合理的,存在即存在而已. 存在即合理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