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办公一周了,当焦虑时不妨想想:如果这是老天爷给你的一个假期…… | 小马过河55
上周六写了一篇:疫情宅家,既然节奏被打乱,那就趁机尝试建立新节奏 ,算是为居家办公立下flag。
这一周里,虽然足不出户,却比平时多了很多的联系,好友家人增加了日常问候和交流。
饮食健康清淡,三餐下厨,为自己变着花样做饭,因为要囤货,还顺便清理了冰箱。
天天撸猫,我个人单方面觉得——人猫感情与日俱增。
(和小爱一起午睡的快乐时光)
不过也不得不感叹,惯性的力量真的很大,哪怕疫情给日常生活按下暂停键,节奏被打乱了,但风格/主题却很难一时间就马上改变。
我幻想自己能够放下手机,偷偷努力,等疫情结束,“惊艳所有人”。
这一周的事实却是,虽然也做出了偷偷努力的尝试,但躺平真的更香,况且真的有一张床就在几步之内。
这一周白天的睡眠时间明显增多了,而且晚上居然还不失眠,那我姑且认为那真的是身体的需要吧。
这一周里如同往常花了很多时间刷手机和追剧,三餐下饭,神剧陪伴,开机容易关机难。有那么一两个晚上坐在电视机前当沙发土豆,深陷其中不可自拔,任焦虑蔓延。
这情景我很熟悉,并非只是在疫情期间才如此,只是疫情给了我更多时间,更加放大/聚焦了原本就有的情绪。
焦虑似乎是我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情绪的“基本盘”。
8月份上导师班我做个案,那一段时间我身上时不时会起疹子,我就想看看是不是有情绪的因素在里面。
“疹子”代表上场后就急得不行,“你快动起来啊,不管做点什么做起来呀”,边催促边拱着坐在地上的“我”,“我”却把头深埋在两膝之间很无助,“我都不知道去哪里,做什么?怎么动啊?”
坐在电视机前看似无动于衷的我,和当时做个案坐在场上的那个无助的“我”何其相似,我知道自己内心一直有一个催促的声音,还有一个野心勃勃想要一步达成目标的部分,再加上一个担心失败输掉仅有底牌因此踌躇不前的部分,这些部分目前仍然四分五裂,“我”散在那里了。
好在和前年去年相比,内心对生存的恐惧减轻了非常多。
早在去年疫情初起前半年,我辞职在家,那段时间,我时常被生存的恐惧击中,害怕担心自己无法养活自己,在恐惧的驱动下曾像无头苍蝇一样四处乱撞,但又裹足不前,内耗严重。
这一段时间的居家,我发现我居然没什么恐惧了,我是真的相信厦门的疫情很快会过去,我还相信自己不会饿死自己。
这么大的进步究其原因,我猜可能是在9月份的觉察高级工作坊上,我看到了自己人生剧本的片段,尚在襁褓中就努力为生存而战,活力满格,这个模式维持到了现在,是最本能的战技。
当然,这个模式给长大成人的我带来的更多的是束缚,或许这是我接下来要去突破的地方。
这一周里,心里平安的时间还是挺多的,那些时间我要么在下厨,要么做家务,即使是烈日当空排队做核酸也是不急不躁的。
不安的时候,有时候就陪着自己感受那个情绪,看着念头来了又去,不过有时候也会失败,要过很久才会觉察到。
有一天我发了个朋友圈,说自己一早起床就把健身服穿上了,这是为了运动做的最大努力了……结果闺蜜马上传来一首动感音乐,建议我氛围要做足:空调开起来,音乐走起。
当音乐想起的那一刻,我不由自主就动了起来,越舞动越开心,在客厅从这头蹦到那头,我家猫第一次看到我活力四射的样子,目瞪口呆躲在一边……四遍音乐循环,我已经浑身是汗,却难得地体验到了大脑放空放松带来的快乐。
我突然发觉,我不是不喜欢运动,只是没找到喜欢的方式,之前强加在这之上关于运动的强度和时间的长度,让自己提不起兴趣。
举一反三,那天晚上在床头给自己布置了一个舒服的阅读角,也看了小半本的书,略有收获。
我有时候会问自己,这个时候愿意去做、能做的是什么事情?从身体、从感受出发,而不是从头脑、从规划出发,去做一点尝试,结果反而不错。
今天厦门的新增病例降到了1,曙光在前了。或许这样不同寻常的日子很快就要结束了。
我很喜欢日剧《悠长假期》里这句经典的台词,提醒自己,也分享给大家:
“当你做什么都不成的时候,不如当成是老天爷给你的一个假期。
不用勉强自己,只要顺其自然,事情就会好转。”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