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报》(高二年级)第1277期发《〈朋党论〉:君子的楷模,议论的典范》

欧阳修《朋党论》:君子的楷模、议论的典范

江西省大余中学程秀全

面对保守派视韩琦、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等有志于改革的人为“朋党”——为一己私利互相勾结,欧阳修写了这篇颇具有战斗性的《朋党论》,给保守派以坚决的回击。文章中心明确,议论严密,既举例子又讲道理,同时运用对比论证的手法,是篇典范的议论文;同时义正辞严,表现出君子的坦然正直,从中我们又可见到君子的楷模。

一、中心明确,掷地有声

文章开头,对于政敌把改革派视为“朋党”的攻击,欧阳修并不否认,而是从历史的角度说“朋党之说,自古有之”,同时把“朋党”分为“君子之朋”与“小人之朋”,指出“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并希望“明君辨其君子小人”。这样,就把“朋党”的是非问题就转化为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让论题变小,更有针对性,观点明确。这种剪去枝蔓,开篇入题,亮明观点的方法,言之凿凿,掷地有声,有不可动摇之势。

二、对比分析,昭然若揭

对比表现差异,突出本质,明辨是非。段二承接第一段把“小人之朋”“同利”与“君子之朋”“同道”二者进行对比,不仅突出这二者的区别,更指出“小人无朋,惟君子则有之”。“小人”“以利为朋”,所以“贪”“好”“利禄”“货财”,“同利之时”只不过暂时为“朋”,最终是“见利而争先”“利尽而交疏”甚至“反相贼害”,所以“小人无朋”——即使“有朋”也是假的暂时的。“君子”则不一样,他们守的是道义,行的是忠信,惜的是名节;他们“为朋”修身,是“同道而相益”,“为朋”事国,是“同心而共济”,并且“始终如一”。欧阳修把“小人之伪朋”与“君子之真朋”放在一起对比,不仅揭示出了“小人之朋”的虚伪本质,也昭示出了“君子之朋”的磊落风骨,同时也指斥那些视他们为“朋党”的小人的险恶用心。对比分析,让君子与小人的本质昭然若揭。

三、举例论证,剥皮见骨

议论要深入严密有说服力,少不了摆事实讲道理。欧阳修本文,列举从尧至晚唐的六个关于“朋党”的正反事例,同时还对这些事例进行概括分析,指出“使人人异心不为朋”的纣、“禁绝善人为朋”的汉献帝、“诛清流之朋”的唐昭宗,其结果都是“乱亡其国”。而舜大胆任用“更相称美、推让而不自疑”的“二十二臣”所组成的“真朋”,国不仅大治,舜也以其英明还被称为“聪明之圣者”;周武之时的“朋党”最大,“三千人共为一朋”,周因此兴盛起来。可见“善人虽多而不厌”!有事例,有分析,深刻的指出用“君子之朋”则国兴,用“小人之朋”则国灭的事实。事例后的严密分析,剥皮见骨,深刻揭示出“治乱兴亡之迹”,给“人君”以警示,以借鉴!

欧阳修本文,中心明确,逻辑严密,对比论证与事例论证用得好,分析深入,不仅成为议论文的典范,还为我们树立了君子的楷模,给人启示,发人深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