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人直击晚清砍头现场:一名刽子手不到3分钟,竟砍下33颗脑袋

滚滚的历史长河中,谱写着一个又一个的历史,学习历史可以使你智慧,可以使你变得更聪明。

晚清时期刽子手砍头的故事。人们印象中砍头就是刽子手拿着大刀一下子的事情,其实没这么简单,晚清时刽子手在砍头时会根据死囚罪行大小采取不同的砍头方式,比如谭嗣同被杀时,慈禧太后命令刽子手用钝刀砍头。

据当年目睹谭嗣同被处死的人回忆,这哪里是砍头,分明是锯头啊。砍头的血腥残忍性,非亲身经历者是无法感受的,对此晚清英国驻广州领事馆的翻译密迪乐最有发言权,他全程见证了刽子手斩杀33名叛乱分子的全过程。

咸丰元年(1851年)七月二十九日傍晚,密迪乐在广州市区街头看到一份告示,说的是次日傍晚将有33名叛乱分子将被公开斩首。出于好奇,密迪乐次日傍晚早早来到刑场。很快,犯人们从站笼里押解出来。

为了方便刽子手砍头,所有犯人被衙役呵斥成跪着姿势,并要求脸与地面平行,这意味着犯人的脖子就露了出来。密迪乐还重点描写了负责这次执刑的刽子手,与影视作品中粗犷凶悍的刽子手截然不同,这名刽子手一眼望去身体强壮,眉清目秀,左手拿着一把稍稍弯曲的大刀。

广告古人称它为“男人宝”,男人生猛干劲足,女人又爱又恨!刽子手站在第一排死囚的旁边,眼睛盯着不远处的监斩官,似乎在等待命令。随着监斩官一声令下,“斩!”刽子手开始行动了,只见他两腿分开站立,双手握着大刀,在死囚脖子上方作了一个比划,然后用力砍下。

密迪乐描述了当时血腥的场面,“刽子手速度很快,砍到一半时原来的大刀已经卷口了,随手拔出早已准备好的一把新刀,继续自己的工作。”密迪乐保守估计,砍下33个死囚的头颅,前后用时不超过3分钟。

让密迪乐更吃惊的事情还在后面,现场挤满了围观群众,没有人对死囚表达了同情,反而很多人拿着一束草。起初密迪乐认为这是大家准备祭拜死囚,随后发生的一幕,让密迪乐终身难忘。

原来这些人都是等着用草沾死囚脖子流出来的鲜血,当时这是被视为一种药材。有人就说了,刽子手如此残忍,他不心虚吗?其实当时刽子手是一个高薪职业,而且是师徒相传的,更重要的是愿意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基本都孤独终身。

比如邓海山被认为是晚清最后一位刽子手,因他至少砍了100名犯人的头颅,被视为不详,无人愿意跟他交流,结果孤独病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