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年深耕洗稿领域的“首席抄袭官”,要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好的娱乐财经号”
12月4日23:52分,微信公众号“首席娱乐官”推送了标记原创的头条文章《腾讯音乐或将与Spotify交换10%股份,能改变国内音乐付费难的尴尬局面吗?》,不过浏览后我们遗憾地发现,这篇文章跟我平台12月4日00:00分发布的头条原创文章《腾讯音乐娱乐集团或将与Spotify换股结盟,音乐行业再起变局?》高度雷同,从内容到结构都存在大面积的抄袭行为。
号称“娱乐产业第一垂直媒体”的首席娱乐官,在这两篇稿子推送之间的近24个小时内,去干了一件事:洗稿。
在我平台发现洗稿行为并第一时间在文末留言时,并没有得到任何回复。于是,音乐先声当晚就在朋友圈和微信群发声,声讨抄袭行为。
直至12月5日10点31分,首席娱乐官创始人陈妍妍终于找到我们进行沟通,但对方的答复却让人大失所望。
(以下聊天记录涉及个人隐私的截图内容,已经全部被人工涂抹)
创始人陈妍妍一方面将全篇洗稿的行为美化为“部分参考”,另一方面却拒绝删稿、道歉。直接提出所谓赔偿,这不仅是对于作者和平台的极不尊重、对于行业准则的践踏,更是对于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努力的亵渎。
同时,陈老师给出的在“评论区留言说明”“部分参考”的说法,也让我平台感觉似曾相识。后来发现,原来“首席抄袭官”在今年8月份就部分参考过我们的文章,最后就是以“在评论里加一下”的方式收尾的。
在我平台坚持删稿、道歉处理的同时,对方仍旧拒绝采纳,并紧接着发布了一条把我们的正当维权定义为“借势炒作”的朋友圈。
而接下来的对话更让我们瞠目结舌、闻所未闻。
在创始人陈妍妍表明自己已经不亲自管平台内容后,我方要求可以认真比对两篇文章。而机智的陈老师表示,“我看了文章觉得差别很大”,而遭到洗稿的原文更被这位陈老师称为“晦涩难懂”,并热心地表示“给你们记者上个课,如何做一个好的娱乐财经号”。
果然“有料有态度的首席抄袭官”!很好,这很社会。
不过对于陈老师的热心建议,作为一个靠踏实做内容才稍有起色的年轻自媒体,“毁人不倦”的陈老师的课我们真不敢上。
说了这么多,下面是摆事实讲道理环节。
以下为我平台在刨除公开信息以后,整理的部分洗稿、抄袭的对比截图,读者朋友们可以自行判断。
>>>>第一处抄袭:
首先得感谢“首席抄袭官”改了我们一个运算错误,修改了Spotify付费率为42.9%的事实。但大面积的复制,还是暴露了抄袭的事实。
>>>> 第二处抄袭:
出现在我平台导语部分的“实锤”、“换股结盟”的特殊说法,同样出现在了首席娱乐官文章正文中,贵平台记者也是想我平台之所想。
(刨除了公开信息后,这部分大概是红框最少,也即首席娱乐官“原创”最多的部分)
>>>> 第三处抄袭:
关于Spotify的财报图表,在外国网站上可以轻松找到,但关于“80%以上收入都进了唱片公司口袋”、“赚的越多亏得越多”的说法,却几乎是原封不动地照搬到自己的文章里。
>>>> 第四处抄袭:
除了句子基本照搬照抄,关于Spotify“虚假艺人”的新闻,我们在今年7月时已经做过专题文章分析,而我平台所发布文章的选题和内容,也是我们的作者经年累月的研究和积累,并不是“天上掉下来”或者从别人处信手拈来。
>>>> 第五处抄袭:
这一段除了行业现状描述的复制粘贴,在点评时还运用了“去其形、留其义”的高级洗稿手法。
>>>> 第六处抄袭:
在文章最后一部分,我平台终于以“神秘业内人士”的身份出现于首席娱乐官的文章中,可谓是用心良苦,吃水不忘挖井人!
以上便是首席娱乐官精彩的洗稿全过程。洗稿技巧可谓是运用得炉火纯青,“复制粘贴”“替换用词”“调整表述”等各种手法均有体现,妄图抄袭于无形之中,令人佩服。
从昨天凌晨东窗事发,到今天上午收到创始人陈妍妍的敷衍答复,身边的很多朋友和业内从业者也都密切关注了整个事件的发展经过,更有朋友吐槽:他们洗稿的文章,比你们的阅读量还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