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朵 | 戏曲印象
01
高中时一个大雪纷飞的周日,我骑自行车回家,在漫漫雪野中前行。远近隐约可见的村庄淹没在铺天盖地动感的洁白之中。四十里路两个小时的路程没有遇到任何行人。
终于望见心心念念的家乡。大雪封村,身后只延长着一道曲折的自行车辙。矮矮的房舍们蹲在深雪里,在阴沉浓郁的静态中长卧不起。家也在冰封之中。日隐苍村远,天寒白屋纯。柴门无犬吠,风雪落归人。
父母在,就是最暖的家。电视中刚开始播放《四郎探母》,对拉长嗓门半天才唱全一句的戏曲我从来都没耐心,长时间的安静和冰雪路程听觉视觉空白太久了,此时戏韵居然变得温馨起来。京剧在这个雪重的时刻无意中钻进了耳朵。本来想到家后即可返程,是京剧的铿锵黏住了脚步。我也像四郎探母有十万火急的学业片刻不容耽搁。只是再急也没他急,那天完整地看了平生第一出戏。从此就掉了进去。那天的京剧在四郎和飞雪一急一慢的悲壮中驻扎进了内心世界。感谢那场雪,让我开始理解京剧。
都说老了才开始爱听戏。戏曲对人的影响也是一个渐进过程。在繁花似锦的春天也许看不到那朵浅淡并不招摇的花,随着时间流逝,该来的固然都来了,该去的也都销声匿迹了。流行的逐渐消失和换代,文化的却能长盛不衰。戏曲自然而然地诠释了生活的色调,总结了历史的感慨,沉淀了古今的厚重,凝结了文化的精髓。
02
河北梆子高亢激昂,小时候白事上多唱河北梆子,一边是哀声不绝,一边是震耳的梆子控诉,所以梆子的哭腔变得越发浓重,无论什么时候一听就想哭。
评剧《花为媒》不仅可以作为经典戏曲欣赏,也可以作为精彩的电影作品反复品味。不仅有新凤霞,更有赵丽蓉,有浓厚的民间文化趣味、典型的地方戏曲特色。俚语村话,“你这个老东西”、拉着长调的“我的天儿——啊”,都是活生生的民间素材,不可多得的生动财富。女孩儿有女孩的样儿,丑角有丑角的重戏份儿,二大娘有二大娘的彪悍,还有俗称死羊眼的幽之大默。精彩不容错过。
豫剧和河南坠子似乎给人滑稽不羁、玩世不恭的感觉。腔调活泼调皮,好像不是在唱戏而是在搞笑、闹着玩。
一心都在京剧上,不懂欣赏或者用词不当请各剧的大师和爱好者们海涵。
03
李胜素
京剧开始于清代,是各派戏曲艺术的酝酿和综合,同时相遇了时代的偏爱与升华。乾隆时四大徽班进京奠定了京剧的国粹地位。自前清以来,京剧名家辈出,璀璨生辉,剧目繁多,经典数不胜数。
京剧带京腔。如今的北京话并不是原来京都人的发音。现在的京腔是满清进关后的遗留口音。宋灭后京人几乎被元血洗殆尽,当时的北京城被元人的大火烧了一个多月,因为烧城和烧人满地都是人油,滑溜溜的难行走。逃到南方的为数寥寥。自称世代北京人的恐怕就不准确了。据考证真正国人发音是南京及以南那一带客家人带去的发音。
京剧里的上口字是保留了方言的活化石。戏曲不经意间传承了古汉语的发音,保存了真正历史的音符。据说黄帝内经里的音韵、吐字、声调也能考证出上古国人说话的基本腔调。应该不是之乎者也,或许有更通俗的交流方式。民间语言历代传承,戏曲也一样来源于生活和高于生活。
喜欢的戏就像喜欢的人一样百看不厌、百听不厌。京剧对我而言也是如此。我的喜欢只停留在表面,流派不懂,传承不懂,行当不懂,戏曲常识也不懂。我喜欢的是京剧的旋律、味道和家国情怀。
京剧在老生常谈里涵盖了不尽的感悟,在老旦的直抒胸臆里云开雾散,在花旦的细腻羞涩中万紫千红,在花脸的叱咤风云里慷慨激昂,在丑角儿的幽默诙谐里点化人性的优劣高低和人生百态,在武生的英武和灵秀里悄然揭开历史的疤痕。
诸葛亮唱腔,我最早听的是李军的演唱。
“我本是卧龙岗散淡的人,凭阴阳如反掌保定乾坤。先帝爷下南阳御驾三请,算就了汉家业鼎足三分。官封到武乡侯执掌帅印,东西战南北剿博古通今。周文王访姜尚周室大振,汉诸葛怎比得前辈的先生……” ,诸葛亮,山东诸城人,姓葛,地名和姓联合称谓为诸葛,同时作为生行的代表和文人士大夫的代表,诸葛丞相已经前无古人。
老生分为几种,老生要是不常谈了,也就没有生活了。皇帝讲政策,大臣陈国策,地方官述职报告,导师教导子弟,御史台弹劾奸佞、大理寺审案子、佛道传播理法、劝谏君主、指点子女、帝师宣讲古往今来的治国方略,大多是老生的任务,是靠老生的沉稳刚劲和儒雅风范来诠释的。老生是帝国的中流砥柱,老生是国家的中坚力量。老生的沉吟里融汇古今、忧国忧民、气贯长虹,代表了古代中国上层建筑群体和知识分子的集体智慧与风骨。
坐唱念打、生旦净丑,无一不精,无一不妙。现在学戏的上专门的戏剧学院,从小师从名家,羡慕科班出身。各种伴奏乐器每样都是一门独立的学科。戏曲为百科艺术。偏爱老生、老旦、花脸、花旦和武生,代表剧目《失空斩》、《贵妃醉酒》、《沙家浜》、《穆桂英挂帅》、《对花枪》、《铡美案》和《西厢记》等。
南边的越剧、黄梅戏很好听,多是软绵绵的能催眠,像花间派诗集,看了多少首都是千篇一律的情愁别怨,就像吃多了安眠药睁不开眼、打不起精神。生角儿和旦角儿同样柔媚,夫妻像姐妹,可以说是把爱情转化为友谊的成功典范,而且越剧的发音比外语还难懂。
一听京剧就字正腔圆、像备战出征的将士,紧锣密鼓、精神抖擞,颇像豪放的宋词,惊天动地、血脉偾张。很像遇到大江东去、浪淘尽,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铁马秋风大散关一样振奋。喜欢京剧的票友们,每当快板一响,噶调儿一穿云,估计脑血栓的血管也通了,小脑也不萎缩了,腿脚也灵便了,上阵杀敌估计也没多大问题了。
各派代表剧目和传人想必大家比我熟悉,老旦里袁慧琴风格气势不输刘晓庆饰演的武则天,两人之间有跨越领域的传神质感。袁慧琴演老旦英姿飒爽、正气凛然。你看她眼珠瞪得溜圆,雪白牙齿放光寒,不怒自威怀正气,目光如炬辨忠奸……,跟老旦掉歪歪,还没张口就得让唱腔唱词给灭喽。在老旦的正直骁勇面前,歪门邪道、小人歹徒全都只有霜雪晒太阳——乜呆呆反省的份儿。
京剧里的小生唱腔尖细如系在钢丝上,听起来老是悬着心。又如张火丁的程派青衣唱腔很像是嘴里噙着块茄子发出的空灵没着落的声音。
花脸如鲁智深,花旦如红娘,白脸如潘仁美、曹操、司马懿就不一一感叹了。
04
杨宗保
一说起杨家将,千年的眼泪流到今。历史不流传杨家的功绩,文学戏曲为他们流芳千古。史不传,文传。欧阳修和苏辙都有撰文纪念杨家的不朽功业。有个地方叫落子洼,据说是穆桂英对峙辽军时已身怀六甲,阵前产子于此而得名。不管杨文广的母亲是不是叫做穆桂英,总之杨文广出生于此,历史上这个是可以有的。
难道宋的江山真如戏曲里,举国上下只靠几个女人鼎力支撑吗?幸亏实际情况不是如此。范仲淹、韩琦抗击西夏、培育和坚固边防多年,杨文广曾跟随范仲淹,身经百战,战功卓著。
更有段子说:穆桂英五十多了还在挂帅,佘太君九十了继续带兵,孙悟空五百岁了才取经,白娘子一千岁了才出狱,什么年龄爱上戏曲和开始戏曲的课程都不算晚。
《辕门斩子》这出戏看来多是套路。元帅不难知道穆桂英没有男朋友,正愁找不到合适对象,怀春少女不是只知道打打杀杀的,放出自己的帅儿子迎战,老子不知道儿子的战斗级别吗?明明不是对手,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两军对峙多时,只能使出杀手锏并出此下策了,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特别是美狼,还要攻心为上。这也是知己知彼,了解双方的需求再知道如何及时送需求。果不其然,泡妞大法能同时化敌为友。你想想,被俘后美女召见帅哥,一见钟情,丘比特已经把两情相悦的两颗心一箭穿透。只知道美人计,美男计也不输凤仪亭风波吧?
最后一招,如果不是把杨宗保推出辕门斩首,谁说情都不给面子,穆桂英能那么快交出降龙木吗?估计自己去死也不会斩儿子的,那可是亲生的着调儿子,不要被假象迷惑,不要被真相吓倒。要不是先施美男计、又用苦肉计、再用激将法,能既不用彩礼娶了儿媳妇、又迅速招降美女将军、并大破天门镇,同时实现一箭三雕吗?智慧的力量化敌为友,打不过不仅可以走为上,也是可以合作的,暂时舍出个把儿子做诱饵也是值得的。
“猛听得金鼓响画角声震,唤起我破天门壮志凌云,想当年桃花马上威风凛凛,敌血飞溅石榴裙,有生之日责当尽,寸土怎能够属于他人?番王小丑何足论,我一剑能挡百万的兵。我不挂帅谁挂帅,我不领兵谁领兵?”
穆桂英挂帅了吗?佘太君出征了吗?历史上根本没有空城计,也没有铡美案,西厢记大团圆结局背后是莺莺真实的悲惨命运。所谓的八贤王,可敬的八贤王,公允的八贤王,主心骨的八贤王,其实根本就没有八贤王。赵匡胤的两个儿子德芳、德昭,一个刚成年,另一个还没成年就被篡位的叔叔宋太宗赵光义双双害死了。我们都希望有个八贤王赵德芳主持正义,有个段子说的好,“发财基本靠抢,生存基本靠扛,娶妻基本靠想……”,八贤王的故事也基本靠诓。
故事只是故事,说明国人的柏拉图精神在多年前已经炉火纯青,并上升到戏曲的高度。有时候并不是因为故事而是因为唱腔,才爱上剧中情节和人物。不要纠结这是传说,那是虚构,中国的传说都是半结合历史展开的,半信半疑才能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引人入胜,先信其有,再知其无,又没损失什么,只能更加热爱国粹艺术,赚大了。
05
一边下棋一边哼着奶奶您听我说,一边遛弯一边遛嗓子我家的表叔数不清,生活惬意能少得了必备的几出戏吗?在慢悠悠的长调中,耍着唱也没有离开主旋律,更抒发了爱国情绪。
办公室老章在家里做不了一点主,一天大家逗他,老章中午吃啥?他说:男人从来不屑于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家里大事我才说了算。女士们争先恐后地质问说:恐怕是这辈子也没几件大事吧?你就承认了在家混得没地位不就行了。老章说:唱戏拉多长的调儿我说了算。
心有所系才会口若悬河,戏里的英雄巾帼和革命精神是永垂不朽的。《大宅门》里总唱的那句“看前面黑洞洞,定是那贼巢穴,待我赶上前去杀他个干干净净”能寄托多少悲愁喜乐和斗争精神。有伴奏时有板有眼,没伴奏时信马由缰,戏曲,那么贴近生活又如此亲近灵魂。
电影学院有如同文化类的清华北大一样的影视艺术类顶级学府,上过表演系的学生演电影、电视剧是一流的,上过中戏的学生既能演话剧,电影电视剧也是手到擒来,可是表演系的学生却不一定能演话剧戏剧。这说明什么?戏曲是更高的艺术殿堂。李胜素和李玲玉同台演唱梨花颂,虽然两人都是音乐界大腕,唱出来的韵味却是截然不同的。个中滋味,敬请体会。
急躁时不可看戏,有心事时不可听戏,情绪不好时戏容易加重情绪。就像感冒了不能服用中药,盛怒之下不可做决策一样,只有天时地利人和,心情、时间、雅趣都合作,才会融入其中。踏实下心来看一出戏,细品滋味,慢合锣鼓,京剧自然会娓娓道来,与人心神相通。
06
赵群
如果说京剧的多数行当唱腔很阳刚的话,昆曲是不是可以形容为柔情似水和刚柔并济?电视剧红楼梦里有几句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赋予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那时候是小孩,一听就醉了,小孩也是会醉的,难道这是无酒也容易形成醉驾原因之所在吗?
当时不知道那是在唱什么,是什么曲子?谁唱的?表达的什么意思?为什么只有这么几句,还有下文吗?多年之后才知道那是昆曲,梦牵魂绕的昆曲。更有“遍青山啼红了杜鹃,那酴醿外烟丝醉软。那牡丹虽好,它春归怎占得先!闲凝眄,生生燕语明如剪,听呖呖莺声溜的圆。”单从曲调上,昆曲有一种忧伤多感、千回百转、直击心灵的感染力。很像听粤语歌曲,虽然一个字也听不懂,只是旋律已经征服了泪水。
戏曲是文学艺术、表演艺术、音乐艺术、歌唱艺术、绘画艺术、服装设计等多种艺术效果的综合。宝玉让龄官唱一曲《袅晴丝》,那唱词填得美不胜收。背插旌旗,冠上野鸡翎,旋转腾挪,舞开刀枪剑戟,一场厮杀正在待场。胡琴唢呐拉开鼓乐,激昂的唱腔,抒发赤胆忠肠和情义无价。洋火匣上的脸谱,黑白黄绿红兰紫,好看无比,只是并不甚明了其中奥妙。据说舞台化妆时要把眉毛吊起来才符合化妆规则,现在时尚流行的平直粗眉毛与剧中眉式正好相反。七彩蟒袍龙袍,穿上龙袍已是剧中太子。即使只是个书生,也有着将相的舞台梦想。
昆曲是红楼梦对我的影响之一,感谢红楼梦,让我靠近昆曲。我看摊儿的时候,拿着手机一字一句地学过几句,比京剧难得多了。而且是逢唱必舞,动作更是难不可及。没有十年专业功夫难见成效。不是人人都容易模拟的。
高阳是北方昆曲的发祥地,大艺术家层出不穷。这块土地上至今还有很多群众传承着昆曲技艺。在国家支持和学者们的不懈努力下,昆曲艺术及民间艺术家们都得到很多很好的扶持、传承和发扬。
戏曲的魅力不是流行音乐能媲美的,它会深植在心理,永远都不过时,在未来的岁月里,可以随时解冻开来,掺和生活的调味品一起调和出别具一格的人生味道,引人深思和探索。没有保鲜期的永远鲜活。
戏曲,随时有纤纤袅袅的如花美眷从天而降,摇曳纤姿,略展莺喉,轻扬水袖,羞启明眸,昆曲就如潺潺流水浸润到时光的深处、心灵的深处。
虽然戏曲是程式化的,同时也是广义、广谱和博大的,它能释义和阐述任何情况下的任何心情。醉时唱,醒时唱,哭时唱,乐时唱,郁闷时唱,绝望时唱,感同身受时唱,离愁别恨时唱,戏曲难能涵盖如此广泛而长久的情感和深度。
赵群对昆曲、京剧双双擅长,最早听她唱的《贵妃醉酒》也跟着陶醉其中。一杯清茶,一树秋荫,一片暖阳,一阵胡琴轻震水,几声京曲过林稍。有戏曲的生活自然活色生香。
07
女人饰演男角色也不乏其人。电影红楼梦的宝玉角色是女演员夏菁演的,摔玉一节那就露怯了。新白娘子传奇里许仙是叶童演的,从艺术效果上说褪色不少。除非故意弱化甚至丑化阳刚之美,才会用女扮男装。同样,女孩子如果故意扮男装,那是酷。王熙凤从小当男孩教养的,玩笑着就能杀伐决断。剧中角色互逆也像普通人的人生,总少不了尝试甚至败笔作为历练。
不可绕过的话题是捧角儿。演员很容易被看做是剧中人。所以历代捧角儿的也很有一些成分是愿意混淆两者的区别。电视剧《青衣》里的乔炳璋对扮上嫦娥的徐帆心动情动,可是卸妆后的徐帆他又退避三舍。装扮上之后声情并茂,别人觉得、自己也觉得升级为贵妃了,瞬间成为所饰演的人物,产生错觉说明大家都成功入戏了。其实捧角的深层心理动机还是钟情剧中人。贾宝玉因为捧角儿蒋玉菡在家挨打。角儿,是个心里寄托。心甘情愿对着面具倾诉真情。
角儿,是融合了演员和戏中人合二为一的新角色。就像观众喜欢周润发,因为他是许文强,也是发哥,角色借力演员,演员借力角色,这是一个互相成就的关系,观众分不了那么清,因为喜欢许文强所以喜欢发哥,因为喜欢发哥更喜欢许文强。因为喜欢杨贵妃所以喜欢梅兰芳,爱屋及乌。欧阳奋强把所有的电影奖项都拿到了,但是还是不如贾宝玉的角色更加深入人心和刻骨铭心。
08
初中语文课本的最后几页总是附有几页诗词,属于阅读类课程,不是必修课,有一段时间这些诗词成为我的精神寄托。先挑拣喜欢的背诵,没有其他可以享用,也只能把不甚明了的也都背诵。等发新书看有没有新一拨儿的诗词。以为诗是用来读的,原来唐诗宋词元曲都是用来演唱的唱词,算是戏曲的前身吧。
伊斯兰教《古兰经》原文诵读有特殊的音乐效果和感染力,翻译后的味道就苍白无力、离题万里了。诗词也是用来唱的,调子只靠韵律的推敲是很难再现曲调的优美,只能主要凭借文字的含义来侧面感受戏曲旋律的轻重缓急和情真意切。歌手拿起琵琶、三弦随意调拨开来,于是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徐徐打开。也许是因为戏曲,乐器的学习也变得迫切。
琴师不语,胡琴代言。戏曲演员都是跟着琴曲节奏调息布韵,琴不停,唱也不能停的。也就是说,琴师能憋死人。
戏曲里琴师在澎湃的气氛中压住强劲的阵脚,就像两军对垒的压阵将军,也像维也纳皇家剧院的音乐指挥,琴师是谁 很大程度上也决定了戏的分量。春晚有一个节目叫做《斗琴》,两位京胡大师对一位小提琴家,真是精彩纷呈,听得不忍眨眼、不敢咳嗽,生怕落下一个音符。每当爱上一种乐器的时候,也会同时动心另一种乐器,喜欢二胡已经由来已久,通过斗琴,小提琴也让人心生向往,一辈子时间太短,能有多少时间来学习这么多美好戏曲和乐器?学习需趁早。
戏曲已经走进普通人的生活,戏曲频道的《跟我学》、票友大赛、民间戏曲活动、民间剧团,形式多种多样。打开电视,随时都有空中剧院为大众开启一场熟悉的历史大戏。
歌曲如《故乡是北京》、《说唱脸谱》、《前门情思大碗茶》已经家喻户晓,满满都是京剧的味儿、京韵大鼓的味儿,有历史的沧桑,有市井的暖意,有戏曲和文化的味道口齿生香,温馨缕缕,人间天堂缥缈再现,人间烟火袅袅弥散。
语言的表达在戏曲面前是贫乏的。演过《四世同堂》的李维康是京剧名家,伴随着骆玉笙的“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圆之夜人不归,花香之地无和平,为雪国耻身先去,重整河山待后生”,我们在戏曲的刀光剑影里切齿着无尽的国仇家恨。和平年代李胜素一曲《梨花颂》唱不尽大唐和中华的繁荣昌盛。戏曲的命运跟随时代的步伐,唱响时代的主旋律,唱出不尽的民声和民意。
轻盈的圆场、翻飞的水袖、英雄的起霸,你会不会偶尔迷失在花团锦簇又精彩纷呈的戏曲天地?戏曲的世界还原着过往,承前启后又继往开来。
多少出世的高人在戏曲的世界尽情的抒发热爱生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博爱之情。多少入世的杰出人物在戏曲这个独特的舞台得以发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壮志豪情,和殚精竭虑为国为民的爱国理想。
戏曲是精神世界不可替代的部分。
丁晓君
智朵,智慧的花朵。女,年龄不详,写作擅长长兵器作战,大开大合,汪洋恣肆,纵横捭阖,笔走龙蛇,常有惊世之作。
又闻此女精通音律,常抚筝作高山流水之乐,阳春白雪,五音六律,游鱼出听,余音绕梁。
隐于高阳小城,竹药深院,心远地偏。
然性开朗,喜诙谐,偶出世,总是笑语声喧。
或许因为生活在矛盾之中,作品常常引人深思。
▍杨 娜
◇ 本文主播
◇ 网名:海阔天空 教师
◇ 喜欢音乐、诵读、旅游!
喜欢和孩子们的纯真相伴,喜欢在美文中看花开花落,在美诵中赏云卷云舒,希望用自己的声音来传递人间最真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