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爷叔&上海阿姨(作者:杨锡高)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上海爷叔

&

上海阿姨

杨锡高

前两天,微信上看到一个视频,主持人口口声声用普通话把“上海爷叔”读成上海“野(ye)”叔了,令人啼笑皆非。爷叔两个字一定要用上海话讲的,要读成“牙(ya)”叔,这才正宗、有米道。

还有上海阿姨,哪怕年纪再大点,侬叫伊阿姨是没错的,听起来适宜。一些外地朋友不清楚,到了上海问路:“大妈,外滩怎么走?”阿姨听了“勿焐心”:“我有嘎老伐?”上海人都是叫阿姨的,显得亲切。如果阿姨后面加上妈妈,成了“阿姨妈妈”,米道有点变了,好像“厌鄙”阿姨有点邋遢、噜苏了。如果叫成“老菜皮”,这就恶劣了,等于骂人了,勿作兴的。当然,夫妻道里叫叫“老菜皮”,那是“打打甏”呃,表示亲昵,诸如“寿棺材”“阿屈西”等等也是。不过那都是后话了,以后有机会再聊,今天,就跟各位讲讲上海爷叔和上海阿姨的话题。

上海爷叔

在上海,不是所有上了年纪的男人都可以被叫作“上海爷叔”的。因为,被称作“上海爷叔”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热心人,二是白相人,三是当家人。

当然,这里的“人”,发音“宁”。上海话把人念作“宁”,好比山东人把人说成“营”。曾经流传过一个笑话,说是淮海战役打完,部队统计战果,一个山东籍的解放军战士大声汇报:“报告连长,我消灭了一个‘营’!”连长一听,不得了啊,你一个人居然消灭了一个营,那是可以申报一等功的。再问仔细,原来他消灭的只是一个人。山东话把一个人说成了一个“营”。哈哈,扯远了。

先来说说“热心人”。性格内向的“闷格子”是成不了“上海爷叔”的,“上海爷叔”一定要古道热肠,慷慨解囊,见义勇为,广交朋友。记得老弄堂里有个大块头爷叔,住在弄堂“笃底”,走到弄堂口,也就五六十米,却常常要走上一个多钟头。为啥?因为是“热心人”啊!看到王家阿婆拎着菜篮头颤颤巍巍从远处走来,大块头爷叔“豪烧”迎上去:“阿婆,买点啥好切额小菜?”边说边把阿婆菜篮头接过来,挽着阿婆的手臂往回走,亲热得像一对母子。然后坐在阿婆灶披间门口,帮着阿婆剥蚕豆。剥到一半,前弄堂苏州阿嫂寻来了:“大块头爷叔,快快帮我去教训教训阿拉屋里厢男人!”原来,夫妻俩昨天半夜吵相骂了。此刻,“大块头爷叔”成了“老娘舅”,三言两语就把苏州阿嫂的男人“训”得服服帖帖,保证再也勿“寻吼势”了。

刚刚从苏州阿嫂屋里厢出来,又碰到阿六头来叹苦经。原来,旧弄堂拆迁,阿六头对分配方案不满意,到现在还没有跟动迁组签字。小小前厢房里,户口十几只,但真正常住的只有阿六头三口之家。大块头爷叔以身说法:“现在动迁数砖头还是数人头,要根据实际情况。侬一间前厢房,换一套两室、一套一室蛮好了,我通客堂毛三十平方,也就换两套两室户。侬要么跟动迁组商量商量,自家贴一点,钞票勿够我借拨侬,一室调两室,还是做我邻居。早动迁早享福,到了新房子再也不用拎马桶了,勿要太好噢!”

再来说说“白相人”。称得上“上海爷叔”的人一定要见多识广,阅历丰富,别人才会买侬账,而阅历丰富的其中一个标志就是会白相。但白相是有底线的,可以蓬嚓嚓,勿好花嚓嚓。当然,白相还要讲分寸,不可能盲目攀比热衷于打高尔夫、吹萨克斯、开哈雷。这些高档次的白相人叫“老克勒”。“上海爷叔”跟“老克勒”勿一样,比较平民化,最多打打乒乓、拉拉二胡、蹬蹬“老坦克”。单位里有个老同事,人称“三脚猫爷叔”,棋琴书画,吹拉弹唱,跳舞拍照,手机电脑,只要是白相,样样可以露两手,加上人又热情、海派,所以退休后很有人缘。只要他振臂一呼,下个月去澳洲旅游,噼里啪啦跟去一大帮,号召力勿是“一眼眼”。有人开玩笑,单位里听领导,退了休阿拉听爷叔。那年在莫斯科红场,驴友们兴之所至,由“三脚猫爷叔”领舞,跳起了爷叔版广场舞。看得围观的瓦西里、娜塔莎们一愣一愣的,一打听,这个旅游团来自上海,于是索性叫起“上海爷叔团”了。

再来说说“当家人”。东北小品老是把上海男人刻画成猥猥琐琐的“妻管严”形象,其实,真正的“上海爷叔”是很有主见的当家理财一把好手。买什么地段的房子、炒哪个板块的股票、添啥个牌子的电器,太太的意见当然要听,但最终拍板的肯定是“上海爷叔”。如果一个男人在家里没有一点主见,没有一点地位,全部听太太的,怎么可能在社会上独当一面,从而赢得人们的尊敬?有时候,从很小的一个细节就可以判断出这个人是不是“上海爷叔”。曾经在微信上看到一个热播的视频,说是在上海地铁八号线上,一对老夫妻带着小孙女去医院看病。突然,小孙女要呕吐,情急之下,爷爷勿打一点“嗝楞”,毫不犹豫脱下“册刮里新”夹克衫,去接住小孙女的呕吐物,虽然弄脏了自己的衣服,却维护了车厢的干净。这一视频上网后立刻引来网上一片赞叹,网友们纷纷称赞这个爷爷是“上海爷叔”的典范!如果这个爷叔不是“当家人”,平时要看太太脸色行事,他会本能地作出这种反应吗?要是做了,还不被太太骂得狗血喷头!

所以,“上海爷叔”也不是非要做出什么惊天地泣鬼神可歌可泣的大事来,只要生活阅历丰富、热心助人、有责任、敢担当,就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上海爷叔”。

上海阿姨

跟“上海爷叔”一样,不是所有的阿姨都可以叫作“上海阿姨”的。叫“上海阿姨”也是要有条件的,起码要做到“三会”:会调解,会持家,会打扮。

老底子,上海住房紧张,一幢楼里要塞进“七十二家房客”,往往一个亭子间里三代同堂,“赛过”现在的群租。底楼小小的灶披间四五家合用,每天烧饭辰光真是“轧扁头”。天天“螺蛳壳里做道场”,难免磕磕碰碰,引发吵相骂。这种情况下,有没有热心肠的阿姨出场调解矛盾,效果大不一样。记得有一天,三层阁爷叔哇啦哇啦骂后厢房嫂嫂是“周刮皮”:“夜里去灶披间,自家电灯勿开,经常偷开阿拉电灯。”后厢房嫂嫂当然勿买账,奋起反击,揭三层阁爷叔的老底“留级坯”。亭子间阿姨及时赶到:“吵啥吵,一眼眼鸡毛蒜皮事体,难为情伐?电灯费能有几钿,省勿好了!男人器量大一点,女人也要大方点!”劝开后,亭子间阿姨拉亮自家电灯,从此灶披间总是亮堂堂的,直到整幢楼的人都熟睡后,亭子间阿姨再下楼去关了灶披间电灯。这就是“上海阿姨”的腔调。如果没本事把邻里关系“烫”得“煞煞平”,哪有资格当“上海阿姨”!

虽说现在住房条件大大改善了,很多人“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但小区里总还有七七八八的事体需要热心的阿姨出面调解。比如小区“贴隔壁”是一家简陋的家具厂,每天油漆味道、电锯噪声以及纷纷扬扬的木屑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严重影响居民生活。居民三天两头找有关方面反映,但家具厂老板就是“撒无赖”。那天,双方又大吵起来,厂里几个农民工甚至拿出木工用的刀斧、棍棒,准备“上腔”。危急关头,502阿姨挺身而出,大吼一声:“作啥,想打相打是伐,有种朝我来!有啥闲话好好讲,碰勿碰就动手算啥个腔调!”阿姨的气势一下子征服了众人。事后,阿姨又积极奔走,推动有关部门加快落实了油漆厂的动迁。小区里从此太平,油漆厂上上下下也都很高兴,新厂房条件“乓乓响”,连农民工也翘起大拇指:这个上海阿姨是模子!

当然,要想成为上海阿姨,不仅要善于调解各种矛盾,关键时刻冲得出,而且还要懂得持家之道。家庭模式各式各样,有“互不干扰型”,也有“混合经济型”。前者双方的工资奖金各管各,碰到添置大件时按比例出资;后者工资奖金放在一起,有一个当家人全权负责持家理财,即家庭“董事长”。而这个“董事长”往往以太太居多。男人嘛,以事业为主,只管埋头赚钞票,理财的事就放心地交给心思更细腻的太太了。嘴巴“甜来兮”的男人还会“顺大便”讨好太太:“我负责赚钱养家,你负责貌美如花。”

老邻居老孙,不是什么大款,就是一个普通的工薪阶层,每个月留下五百元作为“零用钿”,其余的工资奖金悉数交给太太打理。太太小芹真是理财好手,2005年上证指数900点冲进股市,2007年6000点时毅然撤退,等她退出没几天股市便一泻千里。小芹大赚一把,30万资金转眼变成了200多万。夫妻俩数着账户里多出来的一大串数字,常常“睏梦头里笑醒”。但小芹脑子“煞勒似清”,第二天跑到松江泗泾,买了一套两室两厅,一次性付清。小芹的打算是,等儿子结婚,市区房子装修一新作新房,夫妻俩去泗泾安度晚年。朋友聚会时,我们总是把这个故事当桥段,点赞小芹持家有道,而老孙也不忘给自己摆功劳:“太太冲锋我探路,太太撤退我掩护”,大家一听哈哈大笑。

小芹的持家功夫当然不只理财。老孙说,每天一早醒来,床头边总是放着叠得整整齐齐的衣服,那是头天晚上临睡前小芹帮老公准备好的上班衣裳。虽然西裤、衬衫并不是什么名牌,但小芹熨烫得“册刮里新”一样。小芹的厨艺也挺括,色香味恰到好处,时不时学烧几只新派菜,每天老孙下班、儿子放学,两荤两素四菜一汤摆上台面,弹眼落睛。关键是,这些小菜一个礼拜不重样。小芹说:拿勿出几只像样的看家菜,哪能好称“上海阿姨”呢?

当然,小芹自己也很会打扮。屋里厢可能稍微随便一点,跑出去一定要略施粉黛,穿戴得体。在消费上,小芹从不大手大脚,但面子总要有的,“出客”的衣裳终归有几套,好看的包包勿好少。在公园里、地铁站……陌生人看到小芹的言行举止,也会情不自禁赞叹道:哟,这就是“上海阿姨”!

配图来源:网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