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可以改变世界的最厉害的武器:《窗边的小豆豆》
《窗边的小豆豆》是作者黑柳彻子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回忆。作者因顽皮被传统学校退学而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教育方针下,作者渡过了最快乐的时光,巴学园里特别的教学方式更令作者毕生难忘,造就了今天成功的黑柳彻子。
黑柳彻子在成年后经常想起巴学园、小林校长对她的影响,在某一天晚上,她忽然想起要写一本关于巴学园、关于小林校长的书,于是半夜她从床上跑下来,奋笔疾书,写了满满几页三百格,写成了《窗边的小豆豆》的第一章《第一次来车站》。故事里讲述了作者儿时在巴学园的生活,结局则由二战的爆发终结。
《窗边的小豆豆》被认为是“世纪最有价值图书”,日本有史以来图书销量排行第一名,美国、中国、日本、英国等四十国中小学生与教师“最喜欢图书”,英文版仅在日本国内就销售超过七十万册,至今无可超越,中文繁体版销售超过十万多册,中文简体版连续七十二个月登上全国畅销榜,销售超过二百万册,《中华读书报》、新浪网、当当网将其评为年度最有价值图书。
小豆豆是作者儿时的昵称,而之所以用“窗边的”作为定语,黑柳彻子在书的后记中这样解释道:“窗边”这个词给人一种被排除在外围,而不是处于主体地位的感觉。
阿德勒在《生活的意义》中,认为以下三种情况容易使人赋予错误意义:
(一)器官缺陷的儿童:大多数器官或内分泌腺有缺陷的儿童,常因为别人无法了解他们的困难,使他们变得只对自己有兴趣,而成为失败者。小豆豆自身是一个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小朋友,她上课时坐不定(经常站起来,又在窗边徘徊),她不能专心上课(看燕子,看街边的艺人),所以,她容易被认为是一个身体有缺憾的孩子。
(二)被骄纵的儿童:他们多会期待别人把他的愿望当法律,他不必努力就会成为天之骄子,所以当他进入一个众人不是以他为中心的情境,且别人也不是以体贴他的感觉为目的时,他就会觉得世界亏待了他。妈妈明白、尊重小豆豆,但在小豆豆被退学,仍免不了有所担心。巴学园校长认为小豆豆是一个好孩子,但老师们对小豆豆平日的行为则不免忧心。妈妈对小豆豆的担心,校长不因小豆豆的行为而加以劝阻、训斥,又会否引起小豆豆的骄纵呢?
(三)被忽视的儿童:他们从不知爱与信任感为何物,只因社会曾对他冷漠,他就误以为它永远是冷漠的,所以他不但怀疑别人,也不能信任自己。前学校老师认为小豆豆是坏孩子,搞事的孩子,给她标签,请妈妈到学校,向妈妈说:有贵小姐在课堂一日,课不能上,更要让小豆豆退学。小豆豆是一个被冷漠对待,不被认同的孩子。或许正因为这些原因导致小豆豆对世界有一种被隔离的感觉,自身就好像不属于这个世界,有一种被隔离在窗边的感觉。
那我们该如何解决,如何改变小豆豆的这个看法?
纳尔逊・罗利拉拉・曼德拉认为:“教育是可以改变世界的最厉害的武器!”
巴学园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每天都由每个同学各自选择,从自己最感兴趣的科目开始上课,学生自学,老师指导。小孩子完全获得了自由,学习有劲头,效率自然也大有提高。课堂之外的生活五花八门,在玩耍的过程中既学习了知识,又培养了品格。通过在学校礼堂搭帐篷体验露营生活,大家学会了合作;组织学生们到寺庙和墓地扮妖怪的经历,让大家克服了恐惧;不穿衣服的集体游泳,让大家感受了平等;连吃个饭也不忘普及知识,孩子们分清了“海的味道”、“山的味道”,更享受了美味……大家不光动手动脑,还动心动情,学会了做事,更学会了做人。
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孩子,用甚么角度去看孩子?大人们都应当蹲下高大的身体,向孩子学习!只有蹲下来,父母才能平视孩子,和孩子真正对等交流和沟通,也才能真正明白孩子心中的想法以及他们行为的真正动机。我们不单要蹲下来听孩子说话,看孩子的世界,更要站在他们的位置,以他们的角度,他们的眼睛看世界。
例子一:小豆豆初见校长便与校长倾吐了四小时。
我们的角度:校长好有耐心,愿意听小豆豆说话四小时。
小豆豆的角度:太多想法,太多话要说,找到了知音。如果小豆豆一开口就被拒绝,憋在心里只会引起压抑,沟通就是排毒,就是一个彼此流动的交换系统,维护的不仅仅是小孩子一个人的心理健康。
例子二:小豆豆为了拾回心爱的钱包不惜到粪池寻找,为了帮朋友泰明攀树用尽所有方法。
我们的角度:这个小孩污遭邋遢,太过顽皮。
小豆豆的角度:为了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不惜一切,为了伙伴、朋友,甚么都可以牺牲。
例子三:小豆豆在街上遇到有人卖“健康树皮”,说是咬着树皮觉得苦就是不健康,觉得不苦就是健康的,于是向校长借钱买树皮。
我们的角度:无稽之谈,蠢得要死。
小豆豆的角度:为了大家健康,愿意付出,关怀身边的人。小豆豆用买到的树皮,试出所有的老师同学和爸爸妈妈都是健康的,心里很高兴,大家也很高兴,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
我们大人有很多方面比小朋友不足,有很多事我们不能抛开自我,不愿意以他人角度想,不愿以他人眼睛看;但小豆豆为身边一切(心爱的人、事、物)可忘记自我——我们为了所爱的人能否做到像小豆豆那样?
作者黑柳彻子,也就是书中的小主人公小豆豆,在进入巴学园之前,是一个让老师们伤透脑筋的“坏学生”,不守规矩,不爱学习,独来独往,我行我素,上课时间公然站在教室窗前,观看来往的宣传艺人。用宽松的标准来来看,小豆豆算不上“坏学生”,可她也绝对算不上好学生。她的天性是自由的——小孩的天性都是自由的——但是缺乏必要的引导。然而,可以看到,适时适当的引导就能把她改造成一个好学生,就像《放牛班的春天》里那些孩子所经历的一样。
或许用儿童的角度是最真实,真摰而又发人深省。“由我们这一代人自己喊出‘向孩子学习’的口号,不是作秀,而恰恰是我们不甘心落伍的心灵写照。”